“趣”字当头,读中求知 ――二上《狐假虎威》(第一课时)教学片断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7期   作者:陈琴
[导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
        陈琴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城西小学                                  412400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就能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就能有强烈的学习需求,就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狐假虎威》第一课时的教学,整堂课用生动有趣的各种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在自信的心态下学习课文。教学过程中贯彻“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获得启迪。
        关键词:兴趣         识字教学        分层朗读  
《狐假虎威》是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相处”之个主题编排了4篇童话故事,通过童话故事,让学生感受应该怎样与人相处。而本单元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有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自主阅读。2.借助提示,复述课文。由此可以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认识“扯、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转”,会写“神、活”。2.理清课文脉络,理解课文内容。3.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片断]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在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只凶猛的老虎,它每天都要捕捉其它动物。一天,它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它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你们猜老虎和狐狸之间后来会发生什么故事?结果又会怎样?答案就藏在我们的课本里,请打开课本第97页,自己来读一读这个故事,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你们觉得老虎和狐狸谁比较威风呢?
生:老虎比狐狸威风。
师:那课文中的老虎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看这组词语。
(出示第一组词语:一愣  被蒙住了 松开了爪子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师:谁来读?你能做个东张西望的动作吗?
(指名一生读。)
师:像这样东看看西瞧瞧就是东张西望。
(出示第二组词语:窜过  扯着嗓子  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大摇大摆)
师:扯是个翘舌音,扯着嗓子和平时说话一样吗?这组词语是讲谁的呀?
生:狐狸。
师:词语跑进句子里了,你还会读吗?
(出示句子一“狐狸神气活现……撒腿就跑”)
师:(复现词语)你瞧,这是“神气活现”,我们把它送给狐狸,你能读好这个词语吗?你想把这个词语送给谁?
(出示句子二“狐狸眼珠子……松开了爪子”)
师:谁能读好第二句?
(一生读)
师:这“转”字,它还有一个音是“zhuǎn”,请你们来给这个字找正确的拼音。
(出示图片和词语  “转弯”“转盘”, 生齐读词语。)
(出示句子三“有一只老虎……逮住了”)
(出示句子四“原来,狐狸是借着……吓跑了”)
(分男女生读)
师:我们一起来帮这些句子排排顺序,按顺序就能把《狐假虎威》的故事讲出来了。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师:狐狸是怎么借老虎威风的呢?
生: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狐狸故意扯着嗓子是为了吓唬老虎。
师:你能把狐狸的话读好吗?
(生读)
师:“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
生:你敢吃我?
师: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它在想什么呢?
生:它在想:我不能害怕老虎,得壮着胆子,想想办法吓唬它,让它不敢吃我。
师:果然老虎被狐狸吓得一愣,它说——
生:“为什么不敢?”
师:虽然老虎表面上愣住了,但心里一定在嘀咕,它在想什么呢?
生:咦,奇怪啦,平日里狐狸见了我不是躲就是藏,今天怎么敢这样和我说话。
师:看着愣住的老虎,狐狸更威风,更自信了,它又使出了第二招,这次它又对老虎说了什么?
(生齐读)
师:狐狸的这一招又搬出了谁呀?
生:老天爷。
师:老天爷是神话故事中权利最大的,老虎把狐狸吃,那就是——
生: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
师:违抗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吗?
生:违背。
师:狐狸的话是真的吗?
生:不是。
师:哦,那它就是要——
生:骗老虎。


师:那可得说得像真的。
(一生读)
师:狐狸把老天爷搬出来,除了要骗老虎,还想借老天爷壮自己的胆,谁能把老虎镇住,让老虎相信它?
(指一生读)
师:语气上镇住了,如果再加上表情、动作,气势就更强了。
(指另一生读)
师:在我们语文中,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你发现了吗?句子末尾有一个感叹号,你能读好吗?
(再指一生读)
师:让我们再把狐狸说的这句话好好地读一读。
(齐读)
师:这么神气的狐狸,我也要来尝试一下,谁是来当老虎?
(师生分角色朗读)
师:狐狸神气吗?那你们是这只神气的狐狸,我来当老虎。
(师生换角色朗读)
师:我听你口气这么大,不敢不信,我还是放了你,让你走吧!咦,不对呀,我可是百兽之王呀,老天爷怎么会派你这只又瘦又小的狐狸来管我,你不会是骗我吧?你怎么说?
生: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师:就这么蒙,老虎能不上当吗?有人把狐狸和老虎这一段故事做成了动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播放视频)
师:你能演一演吗?同桌之间,一个扮老虎,一个扮狐狸,自己练一练。
(学生自由练习。)
师:老师发现这只狐狸最神气,这位同学演老虎真是有模有样,请他们来给大家演一演。
(学生表演。)
师:谢谢两位小朋友精彩的表演,掌声送给他们。神气的狐狸就这样把威风的老虎给蒙住了,后面又发生了什么故事,我们下节课再学。

[教学思考]
        课时目标既是上课的出发点,又是其最终的归宿。只有重视每一课时目标的制定与落实,才能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也只有确立了具体的教学目标,才可能进行目的明确、操作性强的教学设计。这堂课教学目标定位精准,凸显了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一)切入课文,妙趣横生
        课堂伊始,老师绘声绘色地故事导入新课,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学生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老师恰如其分地出示自读要求,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识字教学,灵活多样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实用结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经认识了一些基本字,掌握了“猜字谜”“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常用的识字方法,这为自主识字奠定了基础。识字教学要有侧重,抓住几个难读、易错的字从学生的识字经验着手,调动学生的生字积累,引导学生随文主动识字。如“假”“转”两个字都是多音字,老师把“转”字做重点指导,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引出两种读音,既符合儿童特点,又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识用结合。再如“违抗”一词,这两个字都是本课的生字,老师把它们结合起来引导找近义词的方法不仅让学生记住了两个字,还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而课文中几个成语把狐狸和老虎的动作神态描写得惟妙惟肖,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老师敏锐地抓住了这几个词语。巧妙的把它们分成两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明白这两组词是描写狐狸和老虎的不同特点,为第二课时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作好了铺垫。
(三)分层朗读,卓有成效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老师以读为本,多读组合,以求实效。以读为本,不是一遍一遍地傻读、呆读,也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比如:在初读时,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出示长句,读后理清文章脉络,为第二课时学生复述故事提供了一根拐杖。默读时不出声,不动唇。用眼看,用心想。巩固了默读的方法。赏读对话时,关注标点符合,在读中体会故事动物的心理、动作和神态;以演为辅,引导孩子们带上表情和动作读得有滋有味儿,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期间,老师相机启发、诱导、点拨、指导运用,真正让学生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由不会读到会读。真正做到了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老师采用动画,头饰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课堂。就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课文内容,在丰富多彩的朗读和表演中有所得、有所学、有所感、有所悟。
        语文原本就是一门趣味十足的学科,这堂课坚守语文教学的本真,以趣为眼,读中求知,让学生在轻松、活泼、充满笑声的课堂气氛中获得充分的阅读体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欲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J].201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温儒敏.陈先云.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二年级上册[J].2017人民教育出版社
[3]温儒敏.陈先云.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J].2019.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