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分数假分数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7期   作者:王林静
[导读] 《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课是数与代数领域
        王林静
        北京市金盏学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课是数与代数领域。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来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知识,我所讲授的是第53页《真分数和假分数》的例1、2。
        在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之前,学生在第一学段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学生在第二学段五年级下册又进一步认识了分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部分内容,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对分数的认识更深入了。本节课例1是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说出分数的分数单位和含义,再比较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引导学生概括出真分数的概念及其特征;例2仿照例1的方法,弄清分数单位的基础上,再观察、比较分数中比1大还是小,从而概括出假分数的概念及特征(大于或等于1)
《真分数和假分数》这一内容与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还为后面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计算、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奠定知识基础,必须扎实掌握。
2.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3.教学目标:
3.1.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掌握假分数和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能正确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
3.2.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和分类的学习过程,进一步认识和区分真、假分数。
3.3.学习对比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4.教学重点:
        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5.教学难点:
        掌握假分数和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过程
1.借助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引出问题
1.1  PPT出示:把3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指名回答:3÷4=   (个)板书)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入新课。】

2.通过动手操作借助直观建构概念
2.1 PPT出示:把5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指名回答:5÷4=  (个)板书)
师:追问你是怎么得到的?你根据什么关系得到的?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旧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就能得出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

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5÷4= ,从而引入研讨内容。】

2.3 你能表示吗?
PPT出示活动要求

3.借助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引出问题
【设计意图:以“你能表示吗?”为核心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的方法,解决问题,再经过小组合作与交流,理清思路与方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预设1:一块一块的分月饼,每人每次分得


让学生摆出,同时展示自己画的分月饼的过程。
                  
问:谁看懂他是怎么得到的
生:他把第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1个
         再把第二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又得到1个……
        这样每人就得到5个,就是

学生展示自己所画的分月饼的图。
问:谁看懂他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经历操作活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认识数学。】
提示:讨论中出现这种情况问,它表示吗?
       介绍带分数概念: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
         1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与分析,使学生认识带分数,及其图形的表示形式】

4.小结:请看黑板,我们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示,你都看懂了吗?


4.分层训练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师:当不包含“1”时画;包含“1”时,就点上黑点,再向上画与数轴平行的线来表示。今后的学习里我们还要专门学习数轴,它很重要。


四、本教学设计的亮点

1、    本节课采用探究式的教学形式,学生通过操作、分类、归纳、数形结合,自主学习。
布鲁姆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对一个五年级学生来说,“分数”的知识不是一张白纸。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准确抓住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促使学生在自身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索新知,建构意义,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2、舍得把时间还给学生。
        教学一开始,教师抛出核心问题之后,没有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小组内分一分,画一画,议一议,力求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引领学生经历探究分数产生的过程。
3、“5.5+3.5”课题知识提升点抓的准。
 “你能把这些分数摆在数轴的相应位置吗?”这个练习与我们学校的数学课题“5.5+3.5”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抓的这个延伸点可别好,在这里进行了知识的铺垫与延伸,凸显了“小学阶段送一程,中学阶段拉一把的理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