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7期   作者:李艺玲
[导读]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灿烂文化中,古文与古诗词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李艺玲
        福建南安市东溪中学  福建 南安 362300
        摘要: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灿烂文化中,古文与古诗词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文言文是经过时间的千锤百炼、大浪淘沙后留下来的宝藏,是先人智慧的结晶。将这些宝藏挖掘出来,发扬光大,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现状;对策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占据了很大部分。但是目前文言文的教学却令许多教师无从下手,教学现状并不理想。要想将文言文的教学变得高效有趣,需要创新教师教学方法。本文主要研究了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以及如何改进教学的对策。
1 对于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审视
        从参与文言文教学的对象来分析教学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1 从教师层面分析
        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够精准。文言文的教学应该侧重学生的文化熏陶以及文言文语感的培养。教师应该在文言文教学中给予学生精神的满足与美感的熏陶。然而当前教师主要注重的是基础知识的讲解。过于分析文言文课文中存在的字词。过多过细的课文讲解和段落结构分析破坏了文言文的整体美感。教师的教学方法延续传统的通用模式:先朗读原文,再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语法句式分析。然后再概括段落大意,分析文章主体结构及中心思想等。这种模式不仅无法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同时也让课堂变得枯燥无趣,使学生丧失阅读积极性。
1.2 从学生层面分析
        初中学生由于接触文言文时间比较短,同时又因为文言文的学习具有一定难度,会产生恐惧心理进而表现为逃避文言文学习,较难表现出浓厚学习兴趣。学生由于听不懂、跟不上,就会引发不讨论、不配合、不思考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文言文的产生背景与学生相隔甚远。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文章典故,都不是现在的文化常识,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难免会产生逃避心理。且由于现代学生身处现代文化,缺少文言文化的积累,这对追求潮流,活跃先进的学生群体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
1.3 从文言文的考察模式分析
        文言文当前的考察注重的是古诗文默写,语句翻译以及字词意思等的考察。老师和学生都受根深蒂固的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都以“死记硬背”为主,而忽视了理解记忆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只求抄写背诵,而不注重意思的把握。
2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改进对策
2.1 重现场景,理解文章主旨
        情景教学法可以将学生带到当时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文章的写作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大意。

经过这样的展示后再让同学们阅读课文,老师给予适时指导,让同学们深刻理解文章内涵,体会作者思想情感。
        比如,当学习到《桃花源记》这一篇文言文时,教师可以寻找当时年代发生的一些典型事件的视频,在课堂上给学生放映。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发生时所处的时代,体会到作者在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求。
2.2 激发兴趣,在兴趣中教学
        在教学中,一直倡导的就是“因材施教”。因此老师可以结合学生阅读的兴趣,在上课前讲述有关文章的历史故事或者真实的生活场景吸引学生代入,从而打消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距离感和无力感。
        比如,当学习到《花木兰》这一篇文言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放映经典的《花木兰》替父从军以及带兵打仗的场景,并可以请同学讲述自己所了解的花木兰的故事。在阅读原文之前,教师再像同学们提问几个问题:“在当时那个年代,女扮男装入军营是大逆不道,欺瞒皇帝的行为。花木兰为什么还要毅然决然的替父从军?当她凯旋归来,她会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和情感来面对自己的家人、父老乡亲和战友呢?当她女扮男装被发现,迎接她的会是判处死刑还是高官厚禄呢?”以此层层设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激起学生对花木兰在不同阶段的心理思想的探究,从中体会花木兰的爱国报国之情。
2.3多元教学,强化学生感知
        教师应当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予以改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传统注重字词翻译的基础知识讲解上,再加入创新型教学方法。通过文言文作品中反映出人物的形象,思想情感及文章的主旨大意来引起学生精神上的共鸣,培养学生的文化欣赏能力及阅读思考能力。教师不能整节课都进行讲解,还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通过适当的留白让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可以让他们的文章理解更加深刻透彻。同时还可以通过表演文章经典内容、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增加当前社会对文章的解读等强化学生对文言文作品的感知。
        比如在学习杜甫的《石壕吏》时,教师可以在阅读完原文,分析大体意思后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对当时人物形象及心理活动的把握,将《石壕吏》这篇课文编排成舞台剧在课上展示。通过这种方法,表演者和观众都能得到极大的感官冲击,体会到“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这一场景的老翁老妇的惊慌失措及官吏的冷酷残暴。
3 总结
        文言文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一个重点难点,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顺应发展大势。然而课程质量的提高并非是一日之功,教师应认真思考课程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推动文言文教学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苗盼盼.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教育探索,2019,(6):39-41.
[2]毛超.初中文言文教学应重视诵读[J].中国教育学刊,2018,(2):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