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歌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要素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7期   作者:许征
[导读] 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了思想政治的重要性
        许征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摘要: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了思想政治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丰富教育手段,提高思想政治的教育效果,在高职院校中传唱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及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各时期广为传唱、彰显民族精神、歌颂革命和赞美祖国的优秀红色歌曲,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民族爱国意识和自豪感有着现实性意义。本文就结合红歌的内涵,重点分析爱国主义精神及其与红歌的关系,并对红歌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要素进行深入探究,具体内容如下。
关键词:红歌;蕴含;爱国主义精神;要素
0 引言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红歌是指红色经典的革命歌曲,其中包含了抗日歌曲、解放歌曲、爱国主义歌曲等。现阶段,红歌已经传遍中国各地。红歌通过一种特殊形式对历史事件进行弘扬和缅怀,弘扬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因此可以借助红歌这一载体,作为精神指引,对高职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意识进行教育与培养。传唱红歌,弘扬红色经典,是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趋势,更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以下本文就重点对红歌中都具有哪些爱国主义精神要素展开探讨,以更好地通过红歌这一介质开展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工作。
1 红歌的内涵
本文中所探讨的红歌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及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各时期广为传唱、彰显民族精神、歌颂革命和赞美祖国的红色歌曲,具有勇敢、拼搏、乐观、向上的精神含义。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红歌的内容更为全面,逐渐外延。在当前社会全面改革的背景下,除了革命歌曲之外,所有具有积极乐观、勇于拼搏的歌曲都可以纳入到红歌范围内,已经得到了当前社会的认可[1]。
2 爱国主义精神与红歌的关系
2.1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永恒的话题,更是中华人民儿女对国家喜爱和忠诚的深刻感受。但是,什么才是爱国主义?部分学者普遍认为,爱国主义也就是源于几千年生活在相同领域,同一个国家中所有人民最高的意愿,形成了一种对祖国热爱且捍卫祖国的深厚感情,在这种情感的作用下,产生一种社会伦理道德及社会实践的行为。还有部分学者认为,爱国主义也就是人民对祖国深厚感情及勇于奉献的精神,其实质就是,人民对祖国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其他学者则认为,爱国主义是各个国家及各个民族人民对自己祖国的一种崇高敬意,是为了祖国稳定发展而产生的强烈责任以及不畏牺牲自己的奉献精神。不管哪种观点,虽然在表述上有所不同,但是其秉承的精神是相同的。由此可以看出,爱国主义也就是人们对祖国产生的浓烈情感,在该情感的作用下,形成了维护祖国利益而采取的一切勇于奋斗的精神[2]。
2.2红歌和爱国主义的关系
2.2.1. 爱国主义是红歌的重要题材
满怀爱国主义精神的创作者谱写了一首又一首和国家革命及爱国主义的红歌,充分发挥了激励人们勇于奋斗的精神作用。例如,由公木作词、郑律成谱曲的《八路军军歌》,歌词内容是:“铁流二万五千里, 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 苦斗十年, 锻炼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整个歌词中体现了当时中国儿女渴望祖国胜利,打败侵略者的士气和信心。把战役内容以歌曲的形式演唱出来,不但可以让人们宣扬中国必将会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同时也能鼓励更多的人民对这场战争的自信心,增强我方军民斗志。在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我国诸多爱国主义人士创作了诸多以爱国为核心的红歌作品,希望可以在这些歌曲的影响下,唤醒更多人的爱国精神,为促进中国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2.2.2红歌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
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后,歌曲演唱成为了人们生活工作中重要内容之一,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都对其有着迷之向往的憧憬和喜爱。不但如此,音乐也被统治者当作治理国家的重要方式,是传承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关键举措,得到了各个国家的认可和使用。在儒家思想中比较倡导“以礼乐治国”[3]。由此可见,好的音乐作品,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给全国上下弘扬爱国主义教育梳理了新的风向标,全面弘扬并培养中华民族人民的爱国精神。在此背景下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无比深远的意义。

尤其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作用比较显著。由于其可以以各种教育形式向学生传授爱国主义精神,获取的效果比较理想,可以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下,利用歌词来调动人们的爱国精神。红歌在爱国主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 红歌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要素
3.1蕴含爱国爱党的指导思想
对于红歌的指导思想,比较注重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强调去社会功力作用。在红歌创作道路中,聂耳、冼星海等代表以人民代言人的形式选择一些能够唤起人们爱国精神和题材,根据自己的真实情感进行红歌创作。例如,革命年代的《保卫黄河》写作于抗日战争时期,但依旧传唱至今,并通过后代作曲家的改编形成了各种类型和版本,传唱大街小巷,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人民群众保家卫国的热血豪情[4];歌曲《社会主义好》创作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歌曲从不同角度讴歌了党的执政思路和战略格局。
3.2展现无比自豪的爱国情怀
对于红歌内容,能够真实展现出中华民族人民的自豪感和爱国意识,反映了中华民族崛起并不断发展的面容,体现了祖国好、社会好、人民好的发展目标,形成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王萃创作的《歌唱祖国》,真实地展现出人民对祖国美好发展的意愿和向往。由胡宏伟作词、杜鸣作曲的《当祖国召唤的时候》这首歌,曲调激昂、振奋人心,传达了深刻的爱国感情,颇有热血沸腾之感。
3.3凸显掷地有声的歌曲风格
对于红歌艺术结构,比较注重直叙或者概况的形式,在创作风格上以战斗性及颂歌性为主。在大部分红歌作品中,展现出最多的风格就是群众歌曲,具有积极向上、勇于奋斗的风格特点,鼓励着人民勇于向恶势力说不的勇气。例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艺术人士有创作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战斗在朝鲜多光荣 》、《打靶归来 》等展现出战士浴血奋战、勇敢斗争的歌曲。虽然这些歌曲在颂歌风格上有所不同,但是在当时背景下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歌曲都表示了国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是人民共同的心愿。例如,贺绿汀创作的《人民的领袖万万岁》、巩志伟创作的《红旗颂》等歌曲,表示着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不做亡国奴的心愿,这些歌曲展现出来人们的民族自豪感,更表示了人们对迎接美好生活的喜悦和向往。
3.4讴歌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当家作主,同时对于我们的祖国饱含着深爱,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其中红歌就是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伟大产物,在大部分红歌作品中,如 《歌唱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我爱我的祖国》等,这些歌曲都展现出中华民族人民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并对新生活的喜悦之情,用旋律讲述着我是中国人,我为此而感到骄傲[5]!
3.5体现义不容辞的建设使命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华民族人民彻朝着新生活方向前进,积极投身于新中国建设事业中,每个人都展现出对国家的喜爱和自豪感,焕发新的活力。例如,《我们走在大路上》《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等歌曲展现出了人们发愤图强,建设新中国的美好意愿。新时代高职学生更应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唱响如《共筑中国梦》《不忘初心》等爱国主义歌曲,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做新时代的追梦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3.6展望民族复兴的美好愿景
2018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二〇一九年新年贺词: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这句话触动了无数的中华儿女,其中曲作家王平久受到深深地触动,创作了歌曲《我们都是追梦人》,每个身影同阳光奔跑,我们挥洒汗,回眸微笑,一起努力,争做春天的骄傲,懂得了梦想,越追越有味道,我们都是追梦人,千山万水,奔向天地跑道....... 时尚的作曲充满了新鲜元素,优美的旋律朗朗上口, 通过学生们喜爱的明星秦岚、江疏影、景甜、TFBOYS、吴磊的演绎,很好的诠释出该曲青春洋溢的特质,在动听的旋律中奔跑着拥抱梦想,这能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感受作为一位追梦人的喜悦。
4 结束语
红歌作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等时期内创作和流传的主旋律经典歌曲,其蕴含的爱国爱党的指导思想、展现无比自豪的爱国情怀、凸显掷地有声的歌曲风格、讴歌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体现义不容辞的建设使命、展望民族复兴的美好愿景,对培育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十分珍贵的作用,有助于建立更系统的红歌育人研究体系,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路径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颖.五四精神的传承对青年学生的时代召唤[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8):37-40.
[2]陈大伟.红歌传唱与大学生爱国主义素养提升探究[J].农家参谋,2020(24):186-187.
[3]杨照民.红色歌曲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和意义[J].陕西教育(高教),2020(03):74+80.
[4]张春雨.文化自信背景下“红歌”对提升高校大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6):66-68.
[5]李滨娜.《我和我的祖国》微观视角下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J].电影文学.2019(24):38-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