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斯琪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6
摘要
人物画从战国帛画初见端倪到魏晋南北朝的成熟期,到唐朝鼎盛时期,再到元代永乐宫壁画,发展演变日趋成熟。每个时期都有风格各异和技法高超的代表画家。王冠军是当代工笔人物画坛中一颗闪耀的新星,其工笔人物画作品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当今画坛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介绍了王冠军的艺术历程和创作审美,并通过对王冠军作品的技法分析研究,重点阐述了王冠军工笔人物画对本人毕业创作的现代审美和影响。
一、王冠军的艺术历程
王冠军1976年出生在黑龙江望奎,自幼喜欢画画,从4岁开始就每天拿着画笔学习绘画,从小学习国画,一直临摹李公麟,任伯年和永乐宫的作品,并且进行过长期白描写生训练。他有着相当扎实的写实造型能力,并将点、线、面恰当的结合在一起组成他想要的效果。1988年,他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开始正式系统的学习中国画,通过大量的描摹传统工笔人物画,从中体会古画的气韵,为后来自己的创作在传统的继承上打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研究生毕业,师从胡勃教授,期间创作的《少年游系列》、《风花雪月系列》好评如潮,毕业后成为了北京画院的专职画家,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获得了国家一级美术师称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以及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理事等。以学院派出身的他用匠心独运的艺术语言,诠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特别擅长的是表现不同物质的不同质感,并且推进了中国工笔人物画表现手法和着色方式。他的作品干净单纯并且画面丰富细腻,笔下的人物往往都流露出耐人寻味的忧郁气质。
二、 王冠军工笔人物画的技法特点
1.以线造型,相互退让
王冠军通过长期的白描写生训练,在创作中使用线也是对他临摹与写生的实践总结,所以他的作品在造型手法上,坚持以传统工笔绘画的以线造型,线条柔和有力,变化丰富,所塑造出来的人物生动传神,用极其写实的手法表达出了自己的工笔人物画语言。在从最初起稿阶段,王冠军就十分严谨,五官的翻转,头发的穿插,手部的透视等等,每一根线的走势都交代的清楚明确。在工笔人物画中,衣纹线条对人物的表现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衣纹线条的处理上,每一根线都要有因有果,有起有收,行笔稳健。线条不能太绵软,要根据不同衣服布料的材质决定衣纹的长短,疏密,方圆。厚而挺括的衣服线条长,疏,方居多;薄而柔软的纱质面料线条长,密,柔居多。当然,线条不能都是圆的,太圆则无力,一定要方中带圆,并且反复推敲,反复琢磨。同一组衣纹线条内部都要有变化,要有疏有密,密则不透风,疏则可跑马,不能疏密相当,平均对待,这样看起来整个画面会很死板,毫无生动之气。每组线条还要有长有短,参差错落,不可长短相当,同起同收,并且要留有空间,不能全部都是线条,显得很细碎,破坏了衣服的整体性。在绘制衣纹线条时,一定要顺着人物身体结构的走势来进行,关于结构的衣纹一定要交代清楚,其他线条可根据画面的需要来整理。衣纹上的每一个小转折有可能会多一个面,这时候要考虑衣服的厚度,并且要构思好分染的时候要染的是哪一部分。男性衣纹的线条表现时要比女性的更粗壮,更挺括一点。每根线条的转折处都要粗一点,而且落笔要踏实,寻找书法用笔行笔的感觉,整个白描稿都是“写”出来的,这样整体的线条才会有力,在整体画面制作出来时线就是出彩的地方了。当然,这种感觉再铅笔稿上就要有所体现,这样上墨稿的时候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这里谈到古今的融合其实并不仅仅是说绘画题材或者手法的融合,通过阅读王冠军的作品和学习一些关于他的文献资料,慢慢了解到他是一位对传统中国工笔画研究很深刻并且很有现代审美观念的画家。
他运用“以线造型,以形传神”的传统造型手法塑造人物的外形,刻画人物内心的情感,三矾九染一遍一遍的染色,运用古山水画的技法去表现各种质感,最大限度的沿用了传统中国画的优势。但是在构思上,人物的青春气质,忧郁的神态,整体的色调的把控又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迎合现代的流行趋势。所以说,王冠军的作品是一种古今的融合。
退让是一种中国古人含蓄的特质,体现古人谦逊内敛的品质,运用在画面中能更加完美的诠释这种品质。古人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说退让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很高境界。其实在工笔画中,退让有时候是减法,删繁就简,把不必要的,繁杂无用的元素通通删除,让画面更加精炼简洁。但是这里的退让很可能是为了突出那里,达到会此消彼长的效果,淡衬托浓,疏衬托密,让画面更有呼应,更有整体感。单从线条来说,一组线条要通过相互避让达到一个和谐舒适的形态,也是需要认真推敲的。线条的形式美感,主要体现在其虚实疏密,穿插错落,曲直起伏等方面。
关于线的浓淡干湿,也是要经过深思熟虑的。铅笔稿完成的以后我们就要进行小色稿的构思,一定要在确定色稿以后才可以开始勾线,这样勾线的墨色才知道该如何把控。深色的区域,如黑发,深色衣服,背包等部分的线的颜色要重一点;浅色区域则要用淡墨来勾勒。这时候要控制线不能比色重,这样绘制出来的作品整体是看不到明显的线的,线才能融入色中,整体画面看起来就会非常自然了。并且在勾线时笔上的水分也应该合理的控制,水分太大线条会积水,干燥后有可能会颜色不均匀,所以控制一下勾线笔的水分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线条的排列,方圆,疏密,浓淡都推敲的十分到位,线才会看起来很舒服,染色之后才会很柔和。
2.古法点皴,古今相融
王冠军的作品中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他对物质的质感表现了。他的作品中有很多年轻人,他们中很多人会穿牛仔制品的服饰,牛仔质感是粗糙,并且带着一些并不是很明显但是有一定规律纹路的。与我们不同,古人的服饰要么斯绫罗绸缎,要么是粗布麻衣,材质甚至颜色都比较单纯,在绘画中,传统的设色技法足以表现这些服饰的激励效果。而他在做肌理的时候为了丰富表现语言,运用了中国古代山水画技法中的皴法和点法,利用层层积色的方法去进行工笔人物画的制作。我们都知道,山水画中重要的步骤就是擦皴点染,皴法和点法都是学习山水画的基本功,如南宋夏圭《溪山清远图》。所以画牛仔布时,技法与山水画中的斧劈皴的技法接近(见图)。用白云笔反复多遍顺着结构皴出牛仔的质感,虚入虚出,层层积累。行笔时笔中水分不宜太多,要保持有空隙,皴时要由淡到浓深入,不要一开始就用很重的颜色。反复皴,这样制作出来的服饰肌理便非常有现代感。点法的使用在王冠军的作品中也是屡见不鲜,比如地面,或者背景,用或浓或淡的墨点没有规律的,大小均匀的点在纸上,一遍一遍反复点,反复叠加,让它形成一个色面,看起来也不像只是分染和罩染出现的那么平面化得色块。这样会使画面更加丰富,更加贴近现代生活。
结语
2017年,机缘巧合中我去了现代工笔画院参加了王冠军老师的工笔人物创作班,近距离了解了王冠军作品和创作过程。因为一个阶段的课程之后对王冠军老师比较熟悉,他的创作观念,技法,创作思路,包括作画习惯,都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通过分析和整理网冠军工笔人物画创作以及他中西兼容的绘画思想,在创作时受到了重要启发,因为他的小品创作构图新颖,人物传神,刻画深入,线条穿插严谨有力度,用色稳重谨慎,是非常好的工笔人物创作范本。
参考文献
[1]王冠军.浅谈线描写生中线的形式美感.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2]张敏.现代中国人物画的传承与创新.曲阜师范大学.2013.
[4]李怡辰.工笔人物画中的色彩审美意识探析,首都师范大学,2012.
[5]祝帅.青春作伴,水流花开——读王冠军的工笔画.美术观察.2012年12期.
作者简介:梁斯琪,女,1991年生,汉族,山西太原人,山西应用科技学院教师,专业:中国画技法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