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在基础薄弱高中有效展开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7期   作者:何帅
[导读] 新课标要求,现代教育在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加强德育的渗透
        何帅
        广西来宾市第八中学 546138
        摘要:新课标要求,现代教育在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加强德育的渗透,将德育放置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上。这样才能够实现教书育人,达到理想当中的育人效果。所以,在当前,在面对基础薄弱高中生时,身为一名教师,也应该不断地加强德育的渗透和引导。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的实现薄弱学生的转化,达到理想当中的引导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基础薄弱高中;德育教育;有效展开

前言:针对于基础薄弱高中生来说,可能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会存在着基础薄弱、方法缺失、习惯尚未养成的特点,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经常性的遇到困难,知识和知识之间很难构建联系。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常常停滞不前,逐渐的丧失兴趣和自信。所以,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一定要加强德育教育,有效的推动学生的转换,让学生可以尽快的从基础薄弱当中走出来,加强良好的教育和引导。
一、在基础薄弱高中展开德育教育的要点
        在面对基础薄弱学生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将德育教育的关注点放置在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提高能力和成绩上,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可能有瓦特、冷眼下可能有牛顿、讥笑中可能有爱迪生。这充分说明每一位学生都可能在未来成材,不要对学生加以嘲笑和轻视。而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更加需要教师的谆谆教诲和悉心呵护。所以,教师在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做到心理疏导、思想引导、情感互导、知识辅导、方法指导。通过这几个方面的有效结合让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得更加端正,让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减轻,并且推动学生在学习能力和成绩方面的进步。从而真正的实现基础薄弱学生的有效改善,达到理想当中的教育效果。
二、新课标背景下在基础薄弱高中展开德育教育的对策
(一)深化正确认知,开展德育教育
        在面对基础薄弱学生开展德育引导的过程当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能够以正确的心态来面对在学习过程当中的问题以及自己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的现状。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上看,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本身的自尊心更强,更加希望自己获取到进步和发展。所以,在面对学生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真正的做到献出爱心、真挚诚心、充满信心、工作耐心。这样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例如,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应该让学生相信任何人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都可能会遇到问题,只是遇到问题不同或相同,应该尝试着自己解决,寻求他人帮助或寻求教师的指导,这些都可以让问题及时化解,并不是无法逾越的鸿沟。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拥有挑战困难的勇气,虽然在学习上会暂时受挫,但这只是短时间之内的。在今后树立自信一定能够取得成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更加有助于德育教育的良好开展。


(二)适当降低要求,开展德育教育
        为了更好的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树立自信,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可以尽量的让教学的要求和难度适当降低[1]。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改善以往自信心不足的情况,让薄弱学生真正的得到转化。例如,在基础薄弱高中当中,教师可以按照实际的教学内容对教学任务进行安排,在教学任务安排的过程当中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划分成低、中、高三个等级,让学生可以在任务完成的过程当中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让教学的开展可以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原本的基础上得到成长和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适当的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和难度,并可以鼓励学生之间不断地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的性格更加趋向于完善,真正的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在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当中获取到更多。
(三)关爱宽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
        在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时,教师也应该不断的加大关爱和宽容,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2]。对于基础薄弱的高中学生来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常常遇到困难,可能会受到他人的歧视,无法感觉到温暖。所以,在心理上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就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消极态度、削弱思想顾虑,真正的做到以心换心、用真心实意和温暖来对学生进行爱护、尊重和信任,成为学生最信赖和亲近的人。例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学生的自尊心是比较强的。所以要想实现有效的转化,除了日常当中的教学之外,教师也应该让“上进”成为学生的自我要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安于现状,让要我学逐渐的转变成我要学。在面对学生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宽容,对学生的人格和自信加以尊重,带动学生学习意识的不断提高。这样就可以和教师之间构建朋友关系,了解学生喜好,对上进心进行激活,真正让德育教育的开展行之有效。
(四)做到耐心细致,开展德育教育
        在面对基础薄弱学生的过程当中,要想达到良好的转换效果,并不是在一朝一夕之内就可以完成的[3]。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转换工作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树立起恒心和信心、耐心等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反复抓,抓反复,让引导耐心细致的开展。例如,在引导基础薄弱学生的过程当中,学生可能会存在三分钟热度的情况。对于一些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无法坚持,也常常无法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当中的错误和不足的学生,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不断地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并能够在此基础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保障思想工作得到反复地开展。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讲究方法方式,通过合作、时间、方法和耐心让转化工作得到良好的开展,真正的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让良好的教育教学成效得以达成。
结论: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高中教师在面对基础薄弱高中生时,不断的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真正的让学生调整好心态,提高兴趣和自信,在学习过程当中逐渐转化,让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变得更好。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深化正确认知、适当降低要求、关爱宽容学生、做到耐心细致,让德育工作在推动的过程当中更加有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亚平. 融和谐互助之风气,助薄弱高中之管理[J]. 高考,2020,(36):96+119.
[2]何鹏飞,王晓莉.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薄弱高中学校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策略的调查研究[J]. 职业技术,2020,19(11):94-98.
[3]盛立芹. 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薄弱农村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分析[J]. 科幻画报,2020,(08):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