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佳澜
浙江省桐乡市濮院小学教育集团翔云小学 314502
【摘要】儿童的内心是丰富而神奇的世界,这个世界不染尘俗,不逐名利,只有天真幼稚、纯朴善良、热情烂漫、无拘无束,这就是“童味”的世界。然而,如今不少功利教育漠视对儿童的理解和发展规律,儿童的个性被修剪,儿童独特的象力和敏感性在成人视角的教育中零落殆尽。儿童文化的失落,让我们深感遗憾与困惑,更促使我们反思与觉醒:纯真、初心、意味、趣味,呵护童心本真,珍惜童心资源,让童真、童趣、童味回归,刻不容缓!
【关键词】 小学美术低段; 童真; 简化;想象力;
儿童画“童味”的世界让人想到“纯真”、“浪漫”、“稚气”、“童趣”等词汇来源于儿童独特的想象力和敏感性,艺术家们也从儿童画中汲取营养。
令艺术家们大加赞赏的“儿童画般的纯真”具体是指什么?典型的儿童画作品和真正的原始艺术一样,大都运用极为简单的技巧,有丰富的想象力,富有个性化。
一.形简意浓 回味无穷
“简化”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缩减对象的数目,不降低对象功能的前提下,减小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就是由繁变简。相对于成人,儿童的简化能力来自于内心,来源于直觉。他们的画往往很简单,听从内心,很随性,更少受到规范的影响。
(一)简在外意在内
《美术课程课标》指出“多给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审美规律和美术学习规律,有效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向学生提供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分析、比较、 联想、鉴别、判断等方法,积极开展探究、讨论和交流,鼓励他们充分发表感受与认识,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和审美判断能力。”
1、造型简化
简单的图形在儿童早期的涂鸦作品非常普遍,比如《生活中的基本型》这课中,我让学生回忆自己熟知的形状,并且想象这些形状跟生活中的什么事物相近。图片展示一
些房子车子,让学生体验,分析比较,联想到这些形状中。讨论交流形状的特点,就图(1)可以看到大量不规则的几何图形。主题是儿童乐于表现的汽车和房子。画中汽车的造型不一,用了不同的几何图形进行画面的装饰,占据了几乎四分之一的画面,长方形,三角形与长方形组合成的各种汽车,显出忙忙碌碌的城市。房子更是典型的儿童画房屋的样式,三角的屋顶,方方的房子,长方形的烟囱。几何形成为表达的凭借,作者在一年级阶段,已经能够熟练地表现多种几何形。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发现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感知来表达对象。
2.画意丰富
孩子的作品往往从自己的内心出发,虽然画的很简单,但是往往会表达他们的内心想法,和充满幻想的稚趣童心。如图2 《大牛与小牛》作品中,看似学生作品只有三头牛,但是他们内心的想法有很多。孩子告诉我:他画的是牛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去散步,途中碰到一只跟牛妈妈失散的牛,这个大牛和小牛就带着它一起去找妈妈。
(二)、简约不减趣
儿童就是表现了自己理解的世界。造型生动,手法大胆有趣是儿童画的特征。细节的省略和特征,使画面产生了极大的表现张力。
1、直截了当
在学生的作业中不难发现,他们的画直截了当,想画什么就是什么,不喜欢奢侈和浮华。他们的画面总是简单的出现一些自认为最重要的部分加以充分表现。
在《我的老师》(图3)一课中,学生表现老师的时候都能把身体、脑袋画出来。不过有些学生,他们会忘记画耳朵,在他们眼里,画人的时候眼睛,鼻子,嘴巴就是最主要的,耳朵通常会忘记。不画脖子,不画手部的关节,身体也就是一个椭圆形,
没有身体的立体感,但是这一切组合而成的形象,又让你不得不佩服这样处理的妙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细节的省略让形象更整体了。这就是儿童内心的作品。
2、变化莫测
不受客观事物的影响,让儿童创作时更有随意性。我们通常认为,细节表现的越多,画的越多就是深入,其实不然,有些学生在添加背景时,把一个图形重复画了很多遍,画在后面,虽然填满了,但是效果跟不画是一样的。
让老师感到困惑的是,很多孩子在没有受过美术指导之前,就变现出艺术的简化能力,可随着教化的深入和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这种能力却渐渐消失了,这个问题或许从侧面说明艺术的表现能力与自己的感性体悟有关,与美术知识的学习之间关系不是很大。
二、天马行空 创意非凡
儿童的创造力是惊人的,也是极其纯真和美丽的,学生的作品中也经常能看到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发挥着艺术创造和个人才华。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解决问题能力形成的基石。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的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一)学在前、导在后
学生在上课时会根据老师讲课的内容画,如果老师没有很好地引导,而是把每一步都画出来让孩子照着画的话,孩子的想象力就会被破坏。做为老师,不能束缚他们的思想,不能抑制他们的成长。在教学中,要注意正确有效的启发引导,不断激发其绘画的热情和兴趣。
在《蘑菇家园》(图6)里, 我前一天让学生回家先观察家里吃的蘑菇,仔细观察外形,颜色,纹理等,到了课堂让学生欣赏大量的蘑菇图片,很多图片生活中是看不到的,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蘑菇是上面大下面小,让学生自己体会蘑菇许多的类型,颜色,只有让学生多看,才能画出他们最真实的想法。这样下来,学生画出来的作品都是不同的,不是一节课下来学生的作品都是非常相似的,这就是教师应该坚持的。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 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美术的权利, 关注每一个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和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采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
(二)想而创、创而灵
课标指出:“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 ,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设置问题情境,提供原型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想象和表现等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形成创意,并运用美术语言 和多种媒材创造性地加以表达,解决问题。”
在《美丽的盘子》一课中,我让学生欣赏各个时代的盘子,体会各个时期盘子的美,盘子是怎么装饰的。根据课标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了关于盘子的知识。
设置情境,让学生做顾客,老师做掌柜,学生来买盘子,看看哪些盘子是学生喜欢的。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发现盘子的美。学生作品把各种自己喜欢的图案画在盘子上,不仅仅画了盘子一周,中间也有画的,反面也画的,还有的把自己喜欢的图案重复的出现在盘子上,画出来的作品颇具个性。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又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美术教育者应该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敬畏孩子本真的样子,避免造出早熟的果实。只有明确这些,我们的教育才能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儿童可贵的童真,童趣,让艺术成为孩子一生相伴的心灵慰藉。
参考文献:
[1]鸟居昭美.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2)--孩子的画如何看、怎么教【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1.1
[2]黄武雄.童年与解放【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尹少淳.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