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伟斌
广西梧州市苍梧县石桥镇寒水小学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来发展。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家庭教育的管理观念,缺乏父母对孩子的监督,缺乏学校安全教育是引起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导火索。本篇文章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途径。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教育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城市化发展也逐渐得到了较大的改进,与此同时,农村也在不断的跟进社会的发展不断地退耕还林,进一步的实现机械化。在面对农村惊现一体化的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则会出现大批的劳动剩余力,并为了经济利益而不断涌向城市。并在城市有自己一份较好的发展。但面对大量农村成年人不断涌向城市,就会面临着有较多的留守儿童失去父母的关爱,为此这篇文章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分析。
1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问题上的表现
本人是一名边远山区的小学语文老师,并且担任班主任一职。在本人教的班级里,大约有40个学生,其中留守儿童就占了三分之二,我在任职期间,深刻了解到留守儿童的一些异常行为:在遇到令自己不开心的事时,会变得异常的愤怒,暴躁;并且自制力特别差;上课的时候也不积极回答问题;特别的内向,不跟同学们聚堆儿玩;内心极其脆弱,特别容易受到挫折,由于很少与父母接触会缺少安全感……
逃课、厌学的行为。由于是隔代抚养,所以就会导致长辈过分的溺爱与孩子,厌学、逃课的行为。一些农村留守儿童上课时不认真听讲,注意力无法集中,作业也是敷衍了事,对于所学的知识点,课后无法及时进行消化,导致后来成绩越来越不理想,更不想听到老师所讲的内容,产生厌烦的心理,成绩下降更加自卑。
不好的行为表现。由于缺少一定的家庭教育,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到手,因此会出现一些小偷小摸的行为。而有些对于成绩优异于他们的同学会对他们进行殴打辱骂的行为,这样学校就会出现一些校园暴力的现象。
2引起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第一是由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进军,这样就导致父母与孩子分隔两地。因此,只能交由祖父辈的来带孩子而祖父辈的教育观念又相对传统会与儿童之间产生一些摩擦。
第二是毕竟农村务工劳动人民与城市居民有很大的区别例如在生活水平上,义务教育制度上,城市与农村并不能享受同等的对待。
3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
第一是关于家庭的方面。从小有句广告语就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不仅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成长道路上至关重要的引路人。并加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知道孩子的成长状况。那孩子的思想上精神上要一直给予鼓励与支持。真诚的面对面进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密切亲子关系,维系家庭的稳定。
第二是关于学校的方面。学校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宜一味的只看成绩分数,应增加多一些丰富精彩的课外活动:踢键子比赛,跳绳比赛,书法比赛……但在比赛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的原则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在比赛结束后可以设置些奖品其余给那些优秀的学生鼓励与支持他们。
第三由于是在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受到的学校的教育无非就是一定要努力学习,刻苦学习,将来考上好的大学,走出这座大山,不要再让贫穷限制了自己的能力。所以学校就是除了上课还是上课,减少了同学们应有的必有的课外活动。使他们的智力与体力并不能成正比。没有好的身体,更别说在学习上取得一定成就了。况且边远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设备相当差,教育观念落后,使他们的压力又无限增大,并且没有地方去释放。对此老师要及时的对留守儿童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辅导。
第四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身为班主任更应该密切关注他们的一些行为。在他们入学后就应该了解掌握他们的那里的具体情况以及与同学的相处关系还有他的相关性格取向。可以更加深入的进一步了解他们。如发现他们的一些问题应及时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关怀,以及精神上的关爱,让他们感觉不再孤单。同时应该注重他们的心理压力与他们交流的时候可以让他们一个舒服的姿势躺着或者坐着来进行与他们聊天,让他们彻底放松下来,感觉到世界的美好老师与学校对他们的关怀。对于他们的学习也不能松懈。注重他们的心理和生理上的成长状况,以至于更好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
4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心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仅家庭和教育提出了相应的教育难题,也对整个教育机构提成了较大的教育难题,所以要在学校教育上加强和完善学校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同时也逐步优化教师的教学质量,加强校区周围环境的整治,从外在上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外部精神感染,正确的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探讨[J].网络资料.2017年5月
[3]农村家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评价、干预策略研究[J].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管理专栏.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