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7期   作者:袁大方
[导读]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学生的思维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袁大方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51
        摘要: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学生的思维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各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应时代的发展趋势,逐步发生的优化和转型。习书记在会议中明确表示,想要推动思想道德建设的发展,势必要将思想政治的工作与信息化相结合,为其注入鲜明的时代特征并增加吸引力、凝集力。为了响应号召,各高校积极推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文明建设。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群体;思想道德建设;策略;分析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迅猛。互联网技术让人们切实的感受到科技带来高效与便捷,网络环境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概念及思想,对其人生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网络环境中信息量大且混乱,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文化资源信息,深深的吸引着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网络环境让大学生群体看到了全新的世界,体验了属于他们的空间,于无形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一、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
        就目前而言,网络与生活已经紧密联结,不可分割,互联网日趋多元化并在人们心中占据较重地位。
        (一)影响优势
        网络环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传播性,网络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思想交流的主要渠道,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打通了学生之间的沟通障碍,网络可以是天南海北、志趣相投的学子同聚一堂,为其搭建不分地域,不分种族的网络共同交流平台,促进思想文化的交流学习。网络平台的搭建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方式,可以通过文字或者视频进行交流,拉近沟通的距离。网络上能更加放松的沟通,充分的交流,放飞思想,排解精神压力。再加上网络环境的便利性增进了亲情之间的互动,减少亲情缺失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网络平台的搭建,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其了解除生活圈之外的世界,大学生从网络中能学到更多书本教材之外的能力和本事,网络上更是理论的实践平台,能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懂得合理化的利用课余时间,对自身的发展做好全方位的规划。只有在思想认知上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
        通过网络平台可以让各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更加了解,便于校方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网络上,大学生可以广开言路,发表自己的观点,无关对错,直抒胸臆。这样可以解放大学生爱自由的天性,而校方和指导员可以通过对网络上的观点进行汇总,积极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辅导,辅助其建立完整的人生观,事业观,价值观,从而,提高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
        (二)影响弊端
        所有事物的发展都是优势与弊端并存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是看大学生怎么进行利用和判断。网络环境对学生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冲击着大学生思想体系的建设。大学生处于人生抉择的关键阶段,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大学时代是学业的阶段性句点,亦是社会实践的起点[1]。这个时期的学生对人生的未知充满疑惑,在这个矛盾区间内,一旦受到网络上过于激进的言论思想的影响,会使大学生做出不理智的判断,甚至会走向社会的阴暗面。大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在面对就业及发展的关键问题时,信念不够坚定,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诱惑,迷失自我,不利于思想道德的建设,也将会限制大学生今后的发展。
        二、阻碍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因素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呈下滑趋势,这其中的限制因素是多重的,并且是经年累月形成的,这些因素极大地限制了大学生的道德观建设。
        (一)家庭方面因素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行为导师,因此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塑造上大多数来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

父母的观念直接影响者孩子未来思想体系的形成建立,家长身上的正能量会促进孩子身心的发展,而产生的负能量的回答打破孩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采取放任政策,家长过分沉迷网络,或者行为举止不端,不关爱家庭,甚至总发生争吵,拳脚相向,使孩子在缺爱的环境下成长势必会影响孩子思想观念的形成。
        (二)校方因素
        大学阶段的学生,其实学校相当于其第二个家,吃穿住行穿梭于学校之间,大学校园是高等学府,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应该更加看重,帮助意识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建立完整的思想道德观,是其教学的核心。但就当前的教学体制来看,各高校的校风建设和管理几率不严谨、不全面,只是制度化的管理,管理力度不足,缺乏人性化规定,只要不逾越道德管理的底线就可,但却不对其错误的道德观进行引导,不利于大学生正确意识的形成[2]。甚至有些高校空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但却始终无法到达到理想目标,不注重实际培养。还有的高校不重视思想正政治专业课程的教学,马列主义与思想道德的课程贯穿于学业的始终,但却更多的是讲理论,缺少实践的支持,使学生无法真正的理解,从而导致学生对思想道德课程关注度低,仅仅是为了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忽视了道德观念的建设。各高校在素质教育上,缺乏理论结合实际意识,使得当代的学生成为了彻底的“理论派”。
        (三)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的大环境也会影响学生道德观念的建设,社会义利观,真实与伪善等等社会现象,会让当代大学生更新对社会的认识。社会是个五彩斑斓的大熔炉,如何才社会中生存并保持初心不变是一门真正的学问。再加上网络环境的影响,如果一时不够坚定,将会违背思想道德建设的初衷。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一)家人的支持和鼓励
        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使用者和最终受益者,对网络环境的发展最具发言权。各高校和家长要悉心听取其意见,只有最大化的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才能更好的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家长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言传身教,树立自身的思想道德观,家长要合理的利用网络,不要过度的沉迷网络世界,对孩子和家庭多些关爱,在工作之余,将手机放下,增加对孩子学业及未来的关注度,多进行交流和沟通。在此阶段的大学生是极为矛盾的,一旦受到家庭因素的不良影响,比如家长间的争吵打斗,都会导致孩子走向极端,大学阶段是孩子意志成熟,思想观念定性的重要阶段,此时最需要的就是家长的支持与理解,这样有助于孩子自主意识的形成和思想道德管的培养,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二)学校重视思想道德教学并加强校风校纪管理
        从学校的角度分析,想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加强道德文明的校风校纪管理。各高校的管理制度是学校发展的基础,需要有明确且严谨的规章制度,并以严格执行的方式保证实施,并加强校园的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与思想道德建设相关的社团活动,主题文化周,通过大力的宣传和活动的组织开展,提升校园文明[3]。再者就是重视思想道德专业课程的授课,并将书本上的理论与组织的思想道德建设活动相结合,在活动中感受到思想道德观的重要性,并以为“养老院做志愿者”或为“公益事业做援助”等等类似的形式,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三)社会加强治理网络环境并解决社会性问题
        道德建设是统一的社会评判标准,所谓歪风邪气的生长就是因为放松了对德育的教育。只要社会成员之间多些关爱与照顾,社会就不会显示的那么现实且冰冷了。社会倡导德育文明,将道德建设与社会关爱相结合,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并且对网络环境加以治理,增加监管的强度,打击网络犯罪和诈骗,为大学生营造健康的网络和社会环境,加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结论: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对其发展起到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只有不断加强其思想道德的建设,才能综合的提升社会道德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程红英.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导报,2020(09):60-62.
        2.龙波.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路径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9(27):66-67.
        3.田园,张季.融媒体视域下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6):47-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