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娟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545616
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是在培养人才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最终服务社会。而高校的这三大职能主要是通过高校教师的具体工作来实现的,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包括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教书育人的两大主体为教师和学生,“教”与“学”是贯穿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始终的一对基本的关系,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最终是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促进教师的教,“教”与“学”的风气好坏将直接影响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质量的优劣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等。那么,何为“教风”?何为“学风”?两者有着怎样的关系?良好的教风及学风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教风
教风是高校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有特点、有特色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教学知识、水平、技术、能力、道德品质的综合体现,主要体现在爱岗、敬业、爱生、进取、奉献等方面。
二、学风
学风,是指学生在高等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在学习、生活、卫生、语言和行为方面形成自己独特习惯的具体体现。优良学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优良校风、教风的影响和引导下,经过长期积累、沉淀形成的,主要体现在好学、勤学、博学等方面。
三、高校教风与学风的关系
教风和学风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风和学风均是校风的组成部分
校风包含教风和学风,校风的好坏受教风和学风好坏的影响。教风是反映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能力,是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职业道德与操守,是反映教师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而教师是学校的一大主体,起着引领的作用,它就像一面旗帜,一个方向标。学风是校风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反映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和效果。学风是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主动性、学习的积极性、生活良好作风形成的反映和具体体现,是校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教风的形成起促进作用。
2.教风是学风的基础。
说教风是学风是基础,主要是针对在教的两大主体即教与学当中,教师的作用是主导的,是起引领作用的,是处于核心地位的。教师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职业道德、生活作风,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学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处处影响着学生。在学校里,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关注最多也是教师。教师在课堂上授课的言语表达,行为举止,所体现出来的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均直接影响着学生,影响着学生的“三观”的养成。平常所说的为人师表,也就是说教师要以自己模范的品行做学生的表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生动,有文采,风趣幽默,热情澎湃,就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感动、感染学生,可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加强,从而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教育智慧和教学艺术的动力和源泉,爱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核心道德品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因为爱,教学活动便充满了灵动的智慧和创造的乐趣,因为爱,学生便会从教师的身上继承到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与人为善的品质。若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的爱是真诚的,这将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会促进学生从“亲其师”到“信其道”。无数教育成功的事例都说明,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不是教学水平高低,而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学生一旦感受到教师的爱,就会产生凝聚力,把教师对他们关怀和爱护化作改正缺点、奋勇向上的动力。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漠不关心,甚至斥责、辱骂,无疑会引起敌对情绪,拒绝接受教师的教育。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学生能善待老师吗?学生对教师有爱吗?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有感情的吗?没有感情的学生在学风的形成上会起着促进作用吗?因此,教师一定要热爱、关心自己的学生,在教育工作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培养出有爱的学生。所以说,教风是学风的基础。
2.学风是教风的最终结果
教风与学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都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埋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得什么样的果实。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若学生感受到的是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沉浸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中,在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踏实的生活作风的影响下,在教师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引领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收到“水滴石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效果,也就是能积极引导学生、引领学生,在政治素养、道德情操、学习及生活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品质,良好的为人处世风格,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也是水到渠成。反之,如果教师背离了基本职责,在教学过程中全凭个人的意愿行事,甚至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培养出来的学生又将会是什么样的?由此可见,没有好的教风就没有好的学风。
综上所述,教风和学风是校风的组成部分,是校风的核心内容,同时教风和学风是一种因果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好的教风是好的学风的带头人、领路者,好的学风又能促进好的教风,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四、如何形成良好的高校教风和学风
在了解教风与学风的关系后,紧紧抓住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从以下两方面促进良好教风与学风的形成:
首先,不管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加强学习,这是非常关键的内因。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习近平的系列重要讲话,增强政治理论水平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做一个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人,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学生则要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既要加强政治学习,也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特别是教师,加强各自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有了丰富的专业知识,给学生上课的内容更丰富饱满,上课的方式更多样化,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能容易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作为老师,要不断地提高道德修养,热爱教育事业,认真地做好每一次的备课,从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教学的办法上,要考虑是否能够让学生容易接受、是否是学生所喜欢的方式、是否是学生所需要的?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让老师成为一个讲道德情操的人,做一个有品质的人。
其次,是加强外因的建设。要加强教风、学风形成的环境建设,教风、学风的形成环境主要有校园、食堂、教研室和宿舍。教师工作的主要场所和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均在校园内,校园的环境、特色、美化、绿化做得好,能够缓解教师和学生紧张的情绪,压力得到释放,环境轻松,心情愉悦,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和工作;食堂也是老师和学生聚焦的场所,加强食堂的建设,解决 “民以食为天”的关键问题,食堂环境优美,就餐环境干净、卫生,饭菜可口,教师和学生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轻松的交流,从而增进师生间的感情,收到亦师亦友的效果,从而促进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教研室是教师的工作场所,是教师聚集的首要地方,加强教研室场所的改造,教学环境的改善,教师则更愿意聚集在一起,畅谈教学的心得体会,畅想教学的目标,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教师间形成良好的关系,从而促进良好教风的形成;宿舍则是学生交流、休息的场所,宿舍环境优美,干净卫生,宿舍管理“严而不苛,松而不乱”,学生聚集在一起,打闹、嘻戏、交流、看书,以不同的方式缓解一天紧张地学习压力,安安稳稳、平平静静的睡上一觉,第二天又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当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不断螺旋上升的趋势,这就好比一对力的作用一样,你给他什么样的力量,他就会以相反的作用力回赠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