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珠
(平和县金华小学分校 363700)
【摘 要】思源于疑,疑源于思,质疑是创新的钥匙,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驱动力,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对提高他们的创新创新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质疑习惯;小学数学;培养策略
现在,国家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越来越重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引导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维度提出问题并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培养其创新精神。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考-质疑-再思考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但小学生因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有限,习惯于常规性的思维模式,解决数学问题中缺乏对问题的质疑与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其未来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恰当地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敢质疑、会质疑,通过质疑培养他们分析、总结、推理等综合能力,逐步提高其数学学习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敢质疑
从知识的来源看,数学知识大多与社会、生活背景有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创设适宜的能够引发质疑的教学情境,结合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将要学习的知识融入其所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敢于质疑,产生探究问题的欲望,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学习闰编码一课时,教师就可创设帮柯南探长破案的情境。教师展示犯罪现场发现的一张残缺的身份证复印件和一张银行卡,以及五个犯罪嫌疑人的出生年份信息和所持银行卡的信息,引导学生去积极开动思维的马达,仔细观察,发现信息,提出疑问。最后,学生从探长提供的线索以及残缺的身份证上发现了案件的突破口。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学生的探究欲望就被充分调动起来,在探究中体会到了数字编码的神奇和其应用价值,有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二、鼓励猜想,吸引学生质疑
猜想是质疑的基础,在数学历史发展中,很多数学结果都是来自猜想的。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利用已知的条件联想与之相似的事物,对结论进行推测,可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例如,学习“平行四边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就可建构求平行四边形草坪面积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猜想怎样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猜想:1.用邻边进行相乘计算;2.用底乘对应的高进行计算;3.底乘不对应的高进行计算。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针对不同的猜想进行大胆质疑,同时,在此过程中提出验证方法。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阐述,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的个性表达。学生利用数方格的方法,快速将 1、3 两种错误猜想排除掉,最终提出了用底乘以对应的高来计算平行四边形草坪的面积的假设。教师此时再进一步进行指点,使学生思考是否全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可用此方法进行计算?然后,拿出课前准备的各种平行四边形,学生采用剪拼的方法来对猜想进行验证,结果发现是可以的。
三、多措并举,引导学生合理质疑
教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把学生的质疑视为最好的礼物,赋予学生质疑的勇气,使学生在质疑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这就需要教师以生为本采用多种措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生疑、质疑和释疑,同时,还要将质疑的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理性、合理质疑,进而提高其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一,教师要首先教会学生学会倾听,质疑的前提是学会倾听,学生学会倾听才能真正理解表达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样才能使思考深入,不会使质疑流于形式。同时,倾听也是对表达者的尊重,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必须待表达者表达结束后,才能提出自己的质疑。
第二,同理心质疑。有的学生在进行质疑时,经常会出现情绪激动、言语犀利的情况,给被质疑者带来不舒服的感觉,这样会对课堂的和谐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在表达质疑时做到同理心质疑,也就是在友好的态度下发表看法,要考虑到对方的情绪和自尊心。
第三,示范质疑。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学生做出质疑示范,使学生学会如何提出心中的疑问,也就是掌握学生质疑的方法和时机。例如,教师可选择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的疑点,帮助学生了解到新旧知识的链接处以及学习过程中的疑惑点。如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教师就可设置观察座位图的问题情境。教师先在座位图中标出第一组,然后让学生说说淘气和笑笑的位置。因为每个学生的观察习惯不同,其对淘气位置的表达方式也就会不同。教师要留给学生质疑的机会,说说他们对这几种表示方法的想法,学生就会提出困惑和观点。
第四,证据质疑。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表达质疑时,为提高质疑的效率与质量,要学会利用相关证据来支撑自己的质疑点,培养学生利用证据进行有效质疑的习惯和能力。这样可以避免盲目质疑。
四、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善于质疑
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创新,为学生在课堂上留出更多的独立思考的空间,给学生创造出质疑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提出问题,使学生掌握质疑的技巧。
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数学教师就可先引导学生掌握分子是 1 的分数,然后,再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创造出分子不同的其他分数。如将一张纸分成四份,那么如何表达其中的三份?有的学生会质疑10个小棒分成两份,每份5个,为什么1个小棒是十分之一,5 个小棒是二分之一?通过师生讨论,学生就会掌握利用除法掌握简化分数的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小疑有小得,大疑有大得。不少研究证实,学生在质疑中,其思考方式和学习状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真正成为学习者、思考者。小学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注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为其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尤文选.爱质疑——开启创新思维的钥匙——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2020(27):21-22.
[2]何跃华.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为例[J].教育,2020(28):29.
[3]许云霞.浅析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02):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