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中心幼儿园
摘要:学前教育是启发人大脑的关键性教育,为之后的小学教育打好基础。有研究表明,学前教育时期的幼儿一般凭借外界的各种物质来思维,比如声音、世界的颜色、物品的形状、生物的动作等。他们会对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接触到的东西感到好奇,这种好奇就为幼儿发展创造性思维打好了基础。基于此,本文就是讨论创意美术教学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创意美术;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应用
引言:
现在,幼儿园中渐渐出现创意美术教学的身影,但许多的教师都过分注重技术能力,从而忽略了幼儿的体验感。幼儿年纪小,大脑还未发育完全,对自己还不能够有正确的认识,创新创造的思维能力还未开发。这些致使他们不能够完全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想象力。对此问题,本文认为创意美术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教师可以将传统的幼儿教学法与创意美术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打造一个新的教学方案,提高对幼儿大脑有效开发。
一、多方面培养,注重个性发展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不同的天赋与兴趣,传统的美术教学明显是做不到对每个幼儿的不同特征,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和教学培养办法,对幼儿个性的发展也不够注重。创意美术教学法就针对了不同的幼儿提供了更多的个性发展机会,也给出来更多的自我发展空间。创意美术教学在幼儿园中的教学不只是限于绘画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是对去关注幼儿的身心各方面的发展,不限制幼儿的兴趣、想象和注意,更加注意幼儿的想象天赋的培养。创意美术教学法不再像传统教学法那样只传授课本上的知识,这就使得幼儿在课堂中不再只是老师的配角而被动学习,教师也充分地给了每一个幼儿发展空间,幼儿在学习中成为了主角,幼儿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提高[1]。
比如,对于俩个幼儿,一个喜欢绘画人物,一个喜欢绘画自然风景。如果教师对他们进行统一培养,那么他们未必能够真正地发挥出他们的天赋。天赋更多的是源于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针对他们各自的特点,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一个方面,对他们进行分开的培养和训练,以最大的限度去挖掘他们的天赋和才能,这样才不至于浪费人才。
二、教学由单一变多元化
幼儿的学前教育中,幼儿的美术教学方案一般都是根据教学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内容决定的,且内容基本都是课文上的,所有的绘画也被许多常规限制。比如,小草是绿色,天空是蓝色的,雨水是蓝色的,花儿是红色的,小河是弯弯曲曲的。这些条条框框都在束缚幼儿的创造性想象思维的发展,而且大多数的幼儿对课本的内容并不感兴趣。对于创新美学教学教育法而言,教室不需要拘泥于课本内容,可以多多的结合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的生活内容,教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比如,在幼儿绘画时,教师可以多多鼓励幼儿使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来为自己的画添加色彩,不限制幼童的想象和思维,不规定什么必须是什么颜色。这样就会很容易的发现,每个孩子对色彩都有不同的认识,对自己绘画的事物也有不同的看法,会出现绿色的天空,红色的草地,五颜六色的花朵,还有其他充满想象力的各种各样的图画。有些幼儿还会用自己折的小东西装饰自己的作品,这些都充分的体现了幼儿的创造力,也体现了美术材料是不受限制的。教学的多样化,充分地体现了教师尊重幼儿想法的特点。这样的教育方法也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三、注意生活,在生活中寻找艺术元素
艺术的灵感来源于生活。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每位艺术家创作的同一种作品往往也是不一样的。这其中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参照物不是同一个,而是每个人对事物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同一事物,在不同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如此说,是否能够培养好幼儿各方面的艺术才能,就看能否让幼儿更加关注生活,观察生活。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平时空闲时间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观察生活中的动植物,给予他们丰富的视觉触觉体验。还可以在平时的课堂中,带领幼儿做美术小游戏,提高幼儿对课堂学习的专注度[2]。
比如,你画我猜。在这个游戏中,由于每个人对每个事物的认识不同,所以画出来的东西都会一些差别。且在这个游戏中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作画,就需在有限的时间内画出事物的特征。这样的游戏就培养了幼儿对事物观察的专注度,这对幼儿艺术创作提供了灵感,对幼儿的欣赏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对幼儿的教育之中,幼儿的创意美术教学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艺术性的教育在幼儿时期能够有效地发展幼儿的大脑,对美产生意识,促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且在创意美术教学在幼儿园教学应用时,幼儿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艺术美,这对发展幼儿早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想象力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分割的作用,能够准确有效地利用好创意美学教育在幼儿园的运用是每个幼儿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刘玉梅.探析创意美术活动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的设计和实施[J].快乐阅读,2016(8):93-,共1页.
[2]俞碧青.幼儿园户外课堂中的创意美术有效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00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