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悟自构,教为不教 ——记《小学“自悟自构式”习作教学的实践研究》区级课堂观摩活动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7期   作者:程杨
[导读] 习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也是学生多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训练。
        程杨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    
        习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也是学生多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训练。在习作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么缺失,要么过于干涉,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习作,把握好习作教学的度,一直困扰着我。今天有幸接触到“自悟自构式”习作教学模式,观看了于老师和牟老师的两节课,给了我许多启发。
        儿童的天性是富于幻想。《故事新编》属于童话想象类习作,孩子可以天马行空地发挥思维,能从真正意义上让学生达到乐于表达的目标。《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属于写人类习作,来源于学生生活中的经历。如何挖掘题目中的“趣”,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两位老师给出了很好的示范:于老师借助学生熟知的童话故事插图,让他们进行口头说故事。自然而然地引入《龟兔赛跑》的故事,并预想四种结局,打开学生的思路,打开想象的翅膀。牟老师从自己这个独特的“孩子王”说起,激发学生对身边有特点的人的兴趣和回忆。
        教师在“自悟自构式”习作教学中秉承着主导性原则,具体表现为:习作立意,通过一些习作策略的运用,引导学生自主追求真善美。

于老师通过两个清晰的学习任务单,让学生自主思考交流:“乌龟又赢了,故事过程中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你最得意的情节是什么?”牟老师通过轻松有趣的交流,对话中,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贪吃虫”、“夜猫子”……恰当的追问,使教师成为了话题的提供者,对话环境的创设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习作更是学生自我生活的认知,因此习作教学中应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写自己的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这两节课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围绕着“乌龟怎么才能赢?”,孩子们各显神通:改变规则,借助工具;赛道变化,获得帮助;路遇不测,急中出错……                      
        《龟兔赛跑》是一篇熟知的老故事,怎样写出新意?可以从哪些方面写?课堂上通过“乌龟赢了”这一预想结局,进行充分的交流,由扶到放,学生可以自主创编其他结局的相关情节,为习作充分铺垫相关的素材。牟老师在教学《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不仅仅局限于学生交流这个人的外号,还会适时引导相关的事例。在学生的口头表达中,抓住课堂的生成性资源,为写作素材的聚焦奠定基础。
        学生在交流基础上的创作,巩固了习作的方法;交流修改,促进了方法的掌握,同时通过比较阅读自悟习作方法,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很好的指导。相信,在“自悟自构式”教学模式的学习下,对于习作教学,我能收获更多。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