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芳
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 江苏溧阳 213300
摘要:史料运用是否恰当影响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和课程目标的实现。所以,在史料运用时要有针对性,要充分挖掘史料信息,要立足于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 史料运用 策略
目前,史料教学是历史课堂的常态模式。但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下面就史料的运用策略浅谈一下笔者的拙见。
一、史料运用要有针对性
笔者发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课堂中仍以知识为主,基本不见史料;另一种是课堂中史料使用过于泛滥。那么该如何恰当的运用史料呢?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历史课堂中,史料的使用是必须的,这是历史学科特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及高考命题指导思想等多种因素决定的,所以不用史料是不可能的。那么,该如何避免史料使用过于泛滥呢?笔者认为在选用史料时要以课标为依据,确立重难点,研究学情,结合教材,这样才更有针对性。例如,在讲授部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课时,根据课标,确定了本课的重点有二,一是主要文化遗存,二是早期国家特征;难点为私有制、阶级、国家与文化遗存之间的关系以及早期国家的特征。考虑到是高一学生,要兼顾趣味性;而且这段历史非常久远,必须借助史料,课标中也明确提到了“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体现了对运用史料的要求;最后,研究教材可以发现教材中的史料也是比较丰富且多样的,最终,在设计本课内容时既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材料又补充了其他的史料。如,在学习重点内容文化遗存时,先分别使用了教材第2页和第3页的中国旧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分布插图,既了解了主要的文化遗存,也直观的认识到中国文明起源的特点。在处理难点文化遗存与私有制、阶级、国家的关系时,运用了教材第3页的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学生通过观察此图可以分析出此时还未产生贫富差距;之后,补充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出土的高等级贵族墓、贫民墓等图片,学生通过图片中的陪葬品的差距、良渚古城示意图等,分析出此时已出现贫富差距,产生了私有制,具备了早期国家的一些形态,由此解决教学难点。
二、史料运用时要充分挖掘史料信息
很多教师在运用史料时经常停留在史料的表层,没用充分挖掘史料信息,因此问题设计浅显,缺乏层次,缺乏高度深度。笔者听过一节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高三二轮复习课,至今印象深刻。在复习这课时,我们在讲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因素时,一般都归结为中国的双半社会性质,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以及战争破坏等。而当时讲授这节课的老师在处理这块内容时补充了新的看法,认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除上述原因外还有其他的原因,民族企业的管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呢?因为他充分挖掘了所选择史料的信息。他以状元资本家张謇、火柴大王刘鸿生、博士资本家侯德榜的企业发展史为线索,选取了不同时期企业发展状况的史料,尤其是1895年——1937年这个时间段,从中了解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及原因,最后归纳了影响其发展的因素。这些大部分教师也能做到,但这位教师高明的地方在于,他比较了张謇和刘鸿生各自企业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不同的发展走向,得出企业自身的因素也影响着民族工业的发展,认为企业的发展需改善自身管理、要勇于开拓提升品质等,开拓了学生视野和思维,也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民族企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和创业品质。因此,在史料运用时,我们要充分挖掘史料信息,设计有层次、有深度的问题,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提升历史课堂的魅力。
三、史料运用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017年版的新课标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所以,在史料运用时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导入《辛亥革命》一课时,可以运用武汉抗击疫情的材料,运用这一社会热点既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也点明武汉不仅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百年前也是英雄的城市,导入主题的同时又培养了家国情怀。在五大核心素养中,“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如何把史料转化成证据,从而实现史料实证呢?笔者认为这需要在使用史料时精心设计问题,用问题来建立建立史料与教学目标的桥梁。在听课过程中,有的老师把史料教学上成了史料习题课,既枯燥无味,也无法实现课程目标。那么拿到史料后要怎样设计问题呢?笔者认为,首先得明确选择某个或某几个史料的目的是什么,是针对重点还是难点,是想实现哪个素养;然后根据这些设计既独立又相关联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再现——理解——归纳——认识,层层推进,形成问题链。
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如何运用史料,关键还在教师。有的教师广阅读、多积累、勤反思,在选择史料时手到擒来,设计的问题精巧,课堂具有魅力。有的教师平时阅读少、思考少,积累不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显得“痛苦”,课堂也无滋无味。因此,笔者认为解决史料运用的关键是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平时要多读、多思,多积累,这样才能上出更具灵魂的历史课。
参考文献
[1]何成刚,彭禹,夏辉辉等.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谢波,史料教学与其它教学方法的整合[C],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第2期
[3]汪小芳.高中历史课堂中史料教学的问题与对策[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
[4]《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