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可靠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第22期   作者:邱俊 牛延
[导读]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从最初的机电式保护,到晶体管、集成电路式保护,
        邱俊 牛延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  
        摘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从最初的机电式保护,到晶体管、集成电路式保护,发展到如今,其基础构成已经是微机保护。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微机保护装置,通过可编程控制系统对电力系统自动监测,使电力设备实现稳定、安全、有效地运行。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可靠性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要越来越多,对电力工程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重视,电力行业只有提高电力运行的可靠性,才能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才能保障国家经济的平稳运行。
1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可靠性
        1.1选择性切断故障点
        为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自动化装置会自动选择合适的位置点解决故障问题,这即指故障点。由于继电保护装置的输入特征量较为特殊,所以其运行工作情况更复杂。继电保护装置多数指标均具有可靠性,若电力系统出现的故障属于可维修部分,在特定条件之下,继电保护装置能快速调整特定功能的概率,计算设备进行无故障工作的具体时间平均值,再针对不同类型的故障问题调整工作运行时间,减少不可修复装置的工作时间,防止电力系统将工作时间浪费在不可修复装置上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有效度和维修成功率,延缓设备的平均寿命。在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中,自动化装置的电子式互感器的灵敏性不可小于常规的电磁型互感器,当电力系统运行工作时间延长,自动化装置的故障修复率和常规电磁型互感器的保护作用是相一致的。在二次回路时,自动保护装置会使用通信网络取代铜电缆,当其间指标的数值大小出现变化时,便说明电力系统出现故障。假设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指标成功率超过了正常值,又不可修复时,在接近电力系统500米内自动化装置便会挑选其中一个点切断故障点,保护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当基本指标成功率低于正常值时,自动化装置则会选择超过500米的距离选择故障点切断。而当故障位置属于可维修部分时,自动化装置先会自动分析基本指标成功率的改变,再适当选择合适的故障点进行维修,并不是通过电缆切断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
        通过故障指示来分析各指标与电力系统运行正常值的关系,判断故障问题,推测故障点,从而选择更为合适的故障点自动切断,不但能避免故障所带来的损失,还能强化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最大限度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1.2短时间切除故障设备
        在正常运行期间,其中一个设备突然断电。在这种情况下,中继自动化装置会尽快检测设备故障的位置,并根据故障位置和故障模式信息将这两个信息转换为向员工显示的信号。故障不严重时,继电器自行修复故障设备,尽快将故障设备从电力系统中取出,并向地幔调节管发送成功的交换信号,表明电力系统运行正常。发生严重故障时,继电器不仅会向电源系统管理员发送警告信号,而且还会根据模块灵敏度模块接收到的故障模式及其位置,自行决定是否执行短废料命令,将电源系统故障和最终结果转换为信号。
2继电保护设备可靠性不稳定的原因
        2.1运行产生外部故障
        继电保护装置主要由指示灯和继电保护器组成,如果继电保护装置发生问题或出现故障,首先要检查它的外部设备是否出现了问题。如果是指示灯不亮,通常是因为工作人员操作手法不正确而导致,一般肉眼就可以看出来。如果是保护器烧毁,往往是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及时断电,导致机器高速运行而发生保护器烧毁。这两种外部故障肉眼一般都能很快观测出来。


        2.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软件因素
        计算机技术近年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得到了长足应用,继电保护装置中处理器通过相应的程序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处理,并可以根据软件程序做出相应的动作。这些程序对继电保护系统运行相当于人的大脑,起着指挥和控制作用。因此当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程序在编写时不慎出错就会造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运行的不稳定。影响继保装置的软件因素主要有程序编写人员编写的软件逻辑不合理、软件结构设计存在缺陷、程序数据不准确、程序设计有偏差、设定值设置不符合规范和相关标准等,这些都可能导致继保装置运行时出现拒动和误动等情况。
        2.3设备接线不够规范
        在当前我国现场安全管控电力系统实行的过程中,即便是在整体上而言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也能够保证众多设备能够顺利使用。但是其中的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连线不规范作业情况,导致整体的施工质量存在安全问题,自身的现场安全管控性能也有待考量。
3提升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可靠性的方法
        3.1优化继电保护设备
        首先,在安装使用继电保护设备时要提前对装置进行管理和调试。设立专业人员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检查,并做好调试、确认工作,消除因零件问题、指示灯问题、标志问题等引发的故障。其次,要定期检查继电保护装置,排除装置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地对零件进行管理,测试零件是否符合要求、线路是否安全,节点是否正常、节点处是否被腐蚀、机器操作能否平稳运行等。再次,火电厂要把每次的检查结果都做出报告,及时地反映继电保护装置中存在的问题,优化继电保护的设备。最后,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步骤去操作,并确保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不会产生安全隐患,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3.2加强继电保护装置硬件检查与维护
        继电保护设备有的是采用焊接连接的,设备在长期运行后,检修人员应该对其连接部位进行仔细检查,确保连接牢固并防止出现虚接、断开现象。对采用螺栓连接的地方也要检查,确保其螺栓没有松动发生。通常有顺序检查法、逆序检查法、整组试验法三种查找方法。顺序检查法是在继保装置拒动时使用试验的手段来查找故障根源,在查找过程中先从外部再到内部的逐一排查。但是当无法确定发生事故的地点且继电保护装置出现误动的时候,就可以采用逆序检查法,分析已经发生的事故,通过外部设备检查、绝缘检查、性能测试等由下至上查找原因。整组试验法主要利用继电保护装置动作逻辑性及信息进行分析,通过核实继电保护装置整体动作时间及动作逻辑性分析故障原因。针对继电保护装置在长期使用中表面积灰导致的绝缘变差的情况,在检修规范编写时就应要求检修人员对装置进行定期清洁,以降低设备的故障率。
4.结束语
        综合来看,电力系统是关乎社会发展的关键系统,无论是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还是工作学习均会形成直接的影响。因此,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就成为了电力企业必须去思考的问题。而继电保护设备是确保整个电力网络稳定运行的基础所在,加强对于继电保护设备运行可靠性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瑞梅,张晓娜,孟昱,杨岚.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20,37(06):35-36.
[2]闵世香.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研究[J].通讯世界,2019,26(08):250-251.
[3]王凯,李婉卿,周大迁.关于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研究[J].电子测试,2019(Z1):127-128.
作者简介:邱俊: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大学本科,中级企业培训师,技术技能部副主任,研究方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牛延: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大学本科,中级企业培训师,技术技能部培训师,研究方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