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   作者:赵璟恩
[导读]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按照古诗词教学需求积极探索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文化意识,强化学生人文素养,还能辅助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组织的效果。

青海省海晏县寄宿制民族中学          赵璟恩

摘要: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按照古诗词教学需求积极探索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文化意识,强化学生人文素养,还能辅助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组织的效果。因此本文结合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需求,积极探索了教学实践中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合理化渗透,希望能为教学改革活动的优化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八年级;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教育
            语文学科是传承和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学科,语文学科中本身蕴含着一定的传统文化思想内容,具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优势。并且在语文教学中探索传统文化的融合渗透,还能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提高古诗词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激活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总体质量,为立德树人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挖掘历史文化背景渗透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想促进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的合理化渗透,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风格等进行分析,从而基于古诗词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有意识探索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学生能从多角度对古诗词内容进行学习,从而在丰富古诗词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在传统文化的辅助下使学生能在学习实践中对古诗词内容形成深层次感知,从而提高教学组织活动的综合效果。
            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对王维的《使至塞上》古诗词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对古诗词“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所描绘的历史内容形成深刻的认识,能对作者在古诗词中传达的情感产生个性化的理解,就可以探索传统文化内容的渗透,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春天和崔希逸在青涤西与吐蕃军作战取得胜利情况下,王维奉使凉州的故事,使学生能充分了解诗人在被排挤的情况下在诗词内容中所表现的创作情感,从而更加准确的把握诗人在古诗中表达的多重情感和精神理念等,对古诗词悲伤、寂寞的情感基调以及诗人豁达的情怀产生深刻的认识。如此就能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感知能力,学生对古诗词情感的把握也会更加精准,在提高学生古诗词学习效果的基础上,也能为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和弘扬创造条件[1]。



            二、创设诗词教学情境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词内容一般相对较为抽象,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引导学生对古诗词内容进行学习和理解,促进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可以尝试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辅助学生进行分析,并有意识的渗透多种类型的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能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理解古诗词内容,循序渐进的提高语文古诗词知识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对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古诗词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对古诗词内容中所描绘的“孤山”、“云脚低”、“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浅草”等意象形成形象化的感知,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就可以尝试引入传统绘画方面的内容,借助传统绘画中表现《钱塘湖春行》的化作,让学生能在诗画结合的基础上对诗词所表现的内容形成形象化的认识。以此为基础,在情境创设中,教师还可以适当的选取能表现诗词内容的古琴曲作为情境创设的背景音乐,多种元素的作用下营造特殊的意境,从而让学生能在情境教学的辅助下对诗词所描绘的意象和情境等形成直观的认识,提高传统文化渗透效果,保障初中阶段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从而确保古诗词教学水平能得到稳定的增强。
            三、拓展课外诗词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明确认识到语文教学不应该局限在课堂内部,要想在古诗词教学中提高教学组织活动的综合效果,还要结合传统文化的渗透对课外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挖掘,辅助学生对古诗词内容进行学习和探索,从而在丰富教学内容的支撑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保障传统文化渗透背景下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会进一步优化。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崔颢的《黄鹤楼》古诗词的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认识到古往今来关于黄鹤楼形成了诸多的传统文化内容,因此为了能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从多角度感知诗人在诗词中所表现的景色和传达的情感,就可以采用课外拓展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搜集与黄鹤楼相关的古诗词,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的《送康太守》、卢郢的《黄鹤楼》、游景仁的《黄鹤楼》等,然后组织学生结合教材中的《黄鹤楼》诗词进行对比分析,在多元对比和文化整合的背景下使学生能更好的解读诗人传达的思想情感,提高传统文化渗透教学效果[2]。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面促进八年级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探索传统文化的融合渗透,能对学生实施积极的教育指导,使学生能加深对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从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使语文古诗词教学水平能不断的提高,真正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教育辅助,使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价值和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
参考文献:
[1]吴敬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41(11):46-48.
[2]徐玉芹.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7):28-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