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以泉 孙华光 高 玄
黄委会山东水文水资源局 山东济南 250100
摘要:洪峰传播时间是水文预报中的一个复杂问题。因为天然河道的洪水波属于缓变不稳定流,在其传播过程中,水流的各水力要素不仅沿程变化,而且随着时间也在不断变化。在运动变化过程中,洪水波出现波体的变形,这种变形主要表现为洪水波的展开和扭曲,这两种现象是在洪水波的运动过程中同时发生的,但是,在每次洪水过程中,由于水力因素的影响不同,二者所表现的程度不同,给洪水波的传播时间带来差异。本文主要借助洪水波的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深入分析黄河下游洪峰传播时间与水面比降、水流阻力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黄河下游;洪峰传播;影响因素;规律分析
1洪水波运动中各水力因素的变化
1.1水面比降与水流能量变化的关系
水面比降就是沿水流方向,单位水平距离水面的高程差。洪水波在运动过程中,其水流能量的变化可以从水面比降上反映出来。从不稳定流运动方程:
式中:S0:稳定流比降
n : 河床糙率
g: 重力加速度
t: 时间
L: 距离
d:平均水深
V:断面平均流速
α:断面流速分布不均匀系数
看出:单位时间(dt)内,作用于单位水体的重力及其它外力所做的功,等于该水体的动能变化。式(1-1)右边第一项是水流沿程克服摩阻力所消耗的能量,即摩阻项;后两项是流速随时间和沿程变化需要克服惯性力所消耗的能量,即惯性项。这三项的变化集中表现在式(1-1)左边水面比降的变化上。由于运动波在实际中惯性项比摩阻项要小的多,实际应用中常忽略它的变化影响。于是就可以由式(1-1)导出不稳定流的流速随河槽断面形状、河床糙率、水面比降、水深、时间等变化的近似方程式:
该方程主要是将不稳定流沿程的位能消耗看成与稳定流一样,主要用于克服沿程的摩阻。水面比降越大,沿程克服摩阻消耗的能量就越大。
1.2水面波速与断面平均流速的关系
对于一个特定的河段(L),决定其传播时间的主要因素是洪水波的波速(ω)。
在洪水波的运动中,由于忽略了惯性项,那么洪水波的运动要素是随着时间(t)和河段长(L)而变化的。单就流量而言,即存在函数关系 Q=f(L t) ,对该函数式进行全微分得:
由于运动波在运动中的不衰减,所以
。
上式可以变为:
显然(1-3)式中的
由洪水运动的连续方程可得:
将该式代入式(1-3)得:
式(1-4)就是运动波的波速公式。
因为Q=AV,对该式进行全微分可得:
式中η为波速系数,它决定于断面的形态和流速的计算公式(曼宁公式与谢才公式计算断面平均流速时所得的η值不同,一般曼宁公式法大于谢才公式法)。
1.3传播时间与水流阻力的关系
由于传播时间t与波速ω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将式(1-2)代入上式即得:
从(1-6)式可以看出:对于一次洪水波的运动,在河段长度一定的情况下,其传播时间与河床糙率成正比,与水面比降成反比,还与断面形态有关系。
2黄河下游河道的特点
2.1洪水期水面比降的变化
黄河下游为游荡性河道,整个河槽在两岸大堤的控制下,河道横断面为宽浅式复式河槽,河道纵断面不平整,深浅槽相间存在。在中枯水时期,水面比降受河槽纵断面形式的控制,但随着水位的增高,在洪水期,到高水位时水面曲线成一倾斜直线,水面比降也接近一个常数,成一组近似平行的直线。随着水位的升高河槽纵断面形势的控制作用逐渐消失,转而为平面形势控制。
2.2水流阻力的表现形式
黄河是一条多沙河流,在每一次洪水波的运动中,都伴随着泥沙的运动。由于泥沙的组成不同,含沙量的多少不同,形成的水流阻力大小也不同。从理论上分析主要存在沙粒阻力、沙波阻力和泥沙运动所造成的附加阻力等,这几种阻力即形成了河流床面的总阻力。但从直观上讲,这种总阻力的变化主要反映在水流阻力系数n的变化上。
2.3传播时间的特点
经过上述分析,结合式(1-6)可以看出,黄河下游河段的洪水波传播时间具备如下特点:
①相对于一次洪水波的传播来说,由于下游河段的断面形态基本相似,而水面比降又接近于一个常数,那么,洪水的传播时间将随着河床糙率的增大而增长。
②对于同一河段的不同次洪水波来讲,由于每次形成的波体不一样,所产生的水面比降又存在着差异,那么,水面比降又成为区分每次洪水波传播时间的一个重要参数。
3洪水传播时间与河床糙率关系
为了充分研究黄河下游洪水传播时间t与河床糙率n 的关系,我们选择了黄河下游高村水文站和孙口水文站自1954年以来的洪峰传播资料,水面比降和河床糙率主要选择上游站(高村站)在洪峰顶前的实测流量资料,来代表洪水波波前的水面比降和水
流阻力情况。
3.1 直接建立t∽n关系
我们根据上述的理论分析和实测资料,直接建立t∽n关系曲线(简称直接法),如下图:
3.2采用时间分割法建立t∽n关系
从上图可以看出关系点仍然比较散乱,特别对于水面比降这个参数的反映上不直观。为了更加直观地说明问题,我们采取时间分割的办法建立t∽n关系。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是:将洪峰传播时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假定洪水波在到达上游站时,其峰顶时刻的断面平均流速(v)在沿程不受任何阻力的情况下到达下游站所需时间(t/);二部分是由于洪水波受到各种水流阻力的影响,造成洪峰的传播历时延时(Δt=t-t/)。建立t/∽v,Δt∽n关系曲线,利用t= t/+Δt求得洪峰传播时间。
4相关关系的合理性分析及误差评定
从上述关系曲线可以看出,关系测点比较集中,在水面比降较大时,由于水流沿程克服摩阻消耗的能量大,水流的运行速度减小,传播时间相应增长;反之,传播时间就缩短。另外,影响传播时间的主要因素河床糙率,则直观地反映出随着糙率的增大传播时间呈逐渐延长的趋势。
从两种方法的误差评定表看,采用直接法建立t∽n关系,其预报合格率达到74.4%;采用分割法建立t∽n关系,其预报合格率达到69.2%。但从单次预报的精度来看,分割法要比直接法高8%。所以,在实际应用中两种方案可以结合使用,以达到最佳预报目的。
5.结语
通过对洪水波的运行规律的分析,明确了黄河下游水面比降和河床糙率与洪峰传播时间的关系,在利用该参数进行洪峰传播时间预报时应注意以下下几点:
①对于上游站水面比降的观测一定要仔细认真,特别在临界值(S=1.5×10-4 )要多观测几次,该值对预报曲线的选择十分重要。
②对于突出点群要及时分析其影响因素,做到适时校正。
③在每次洪水传播过程中,应加强上下游水位站水位资料的及时收集与分析。
作者简介:刘以泉(1968-),男,山东菏泽,黄委会山东水文水资源局,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测报分析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