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建设中的现场施工管控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29期   作者:蔡光勤
[导读] 社会现代化发展趋势下,人们对于建筑行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建筑工程也成为关乎我国社会民生的重要内容。
        蔡光勤
        身份证 510522197208144562
        摘要:社会现代化发展趋势下,人们对于建筑行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建筑工程也成为关乎我国社会民生的重要内容。基于社会发展现实,我国建筑工程呈现出多样化、多功能化发展。如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智能建筑工程技术的萌芽和发展应用;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厂房等建筑项目建设具有多功能性、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满足生产需求等。新的施工材料、新的施工技术手段所对应的施工管理措施也是不同的,可以说当前施工技术改变了建筑工程项目的变革发展。若是未能够采用相对应的施工管理措施,将会导致越来越多的施工安全质量问题出现,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损失。为有效防范控制质量安全问题,要求对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展开技术应用管理和现场施工管理,采用可靠有保障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促使建筑工程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策略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建筑施工中各项管理工作的优化路径在不断拓宽。事实上,伴随我国基础建设工程的有序推进,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效率已经成为衡量各大建筑施工单位核心竞争力的一项标准。但是,现阶段建筑市场上并没有专门针对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行政规范标准,所以部分实践管理问题仍旧具有较大的优化空间,值得各大建筑施工单位为之展开积极探索。
1优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现场施工管理的意义
        1.1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此战略发展目标中,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措施已经明显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如传统建筑现场施工管理呈现出粗放式的管理措施,这直接导致工程进度缓慢、工程资源呈现出浪费的现象。而在生态保护型社会建设的当口,必须要在建筑工程施工前,对施工条件、周围环境、人力资源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对施工新技术、新材料市场进行学习和了解,如此才能够制定出综合、科学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目标,完成高质量的施工
        1.2提升建筑质量水平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衡量建筑工程的标准主要包括质量、成本、安全以及工期,所以各大建筑施工单位必须根据行业需求提升整体能力。事实上,在建筑施工单位展开施工作业的过程中,现场施工管理的优化能够大幅度提高建筑产品的生产质量,提高企业在建筑市场上的影响力。而且,由于建筑施工涉及多个部门甚至是多个领域的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这也就意味着建筑施工单位凝聚力的产生并非易事。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必须专门制定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严抓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各个环节,在制度与管理的协调配合下减轻部门之间的矛盾,促使各部门的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能够就建筑工程的生产形成一股合力。保证工程项目设计的合理性和施工作业开展的有序性,为建筑产品整体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2建筑工程现场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一,现场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当前施工单位所进行的一些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在实施现场管理过程中,因为没有合理的管理模式,最终影响了现场施工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的基础上,更导致施工单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对施工单位最终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正因为缺少针对性的施工现场管理方案,极大的影响了施工现场管理价值的充分体现;第二,管理方法存在不足之处。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在当前我国大多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不具备极高的专业能力,拉低整体现场管理团队工作质量的基础上,自然不利于最终获取到良好的管理效果。同时,管理人员应用的是比较落后的管理方法,与施工现场各方面情况相违背的基础上,自然极大的制约了接下来整体项目顺利的施工;第三,管理体制不完善。

要想能够促使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能够高效进行,那么在实际进行管理环节当中,施工单位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管理体制极为关键。通过现实情况可以发现,目前大部分的施工单位,并没有制定合理的施工现场管理机制,虽然有的施工单位制定了相关的管理机制,但是却因为没有站在项目施工现场各方面情况下进行分析,影响了管理机制价值发挥的同时,更不利于接下来项目的有序建设。
3建筑工程现场管理模式创新应用的策略
        3.1施工现场监督与协调机制的完善
        在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突发情况出现,这就需要现场的良好监督与协调。在本次施工中,将专门的技术人员安排在了施工现场,以此来及时解决现场施工中遇到的设备问题、工程问题以及停水停电问题等,保障现场施工的有序开展。同时,也在施工现场进行了专门的管理机制建立,为工程的施工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具体实施中,工程单位让技术人员组建起一个专门的监管小组,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同时,具体的施工管理中,也聘请了专业的工程监督管理人员来进行监管,通过各项施工情况的专业检测、控制与整改来保障施工质量。
        3.2展开对现场施工项目优化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工程施工技术的主体是现场技术人员、监理人员、设计人员等。当前只有拥有一个完整的现场施工管理制度,才能够确保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完美展开。如建筑工程采用的是总承包模式,由一个承包商对于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监督管理、材料采购和控制等展开全过程的管理。每一个施工项目管理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按照一定的施工职责标准,各司其职,积极完成各自的工作内容。避免出现互相推诿,导致各个施工环节出现断层、施工标准不一致的情况。
        3.3加强技术监督的力度
        在工程施工前,工程管理人员必须对设计方案、技术要求等进行充分的熟悉。对施工方案、计划、现场管理进行规划,是进行技术监督的前提。一是应该做好管理人员进行图纸会审,以及图纸较低工作。必须熟悉图纸,充分了解到项目的技术规范、设计意图、技术要求;二是根据项目实际施工情况,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开展所有管理操作人员全方位的技术交底培训。三是根据法规、合同要求,来制定出相应的基础标准规范,明确界定现场施工的验收制度、标准,联合政府及第三方质检部门,对工程进行全方位质量把关。
        3.4提高人员选拔标准,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施工管理人员作为现场管理的实践者和执行者,其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但由于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步伐相对较快,因此在进行施工管理过程中要想取得预期的管理目标,提高人员选拔标准,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是极为必要的,具体而言就是在进行人员选拔过程中,有关部门不能为满足人员配置需求降低人员选拔标准,应该将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计算机操作水平纳入考核范围,在确保聘用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为预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功能需求不断更新。现有的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存在管理理念不足、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以及工程管理机制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对此通过梳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提出相应的现场施工管理对策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倪赛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居舍,2018(36):140.
[2]庄嘉坤.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居舍,2018(36):151.
[3]石孝华.建筑工程现场甲方施工管理的策略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36):109.
[4]张晓龙.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度及质量管理[J].黑河学院学报,2018,9(12):219-220.
[5]尤德胜.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8(36):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