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中路基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0月第29期   作者:杨世旺
[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市政工程道路建设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杨世旺
        甘肃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甘肃省白银市 7309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市政工程道路建设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道路路基施工需要根据建设需求和实地情况进行施工技术与细节分析,确保施工质量。下文将对市政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建设;路基施工
引言
        路基是道路建设的基础,强化路基建设可以确保后续道路建设的顺畅以及使用稳定性。特别是在当前车辆数量增加,货运重量提升的情况下,更需要打好路基建设基础,提升市政道路建设质量。根据建设需要和实地情况分析路基结构,解决施工难点,进行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并选择适宜的施工技术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1市政工程道路路基建设常见技术问题
        1.1路基沉降不易控制
在市政道路规划阶段,要对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复杂的区段进行评估,以合理的施工工艺开展建设工作。特别是地质条件,为加强路基强度,会采取措施对路基建设位置进行强化,如添加其他材料或者更换土壤等方式。因地质条件和环境的复杂性,路基沉降问题仍然时有发生,不易控制,因此在路基施工工程中要持续强化施工工艺,解决沉降问题,保证道路使用寿命.
        1.2雨水长期冲刷损坏路基
        市政道路建设中边坡是极为常见的,道路施工要考虑边坡稳定性,做好边坡路基的强化工作,使得道路施工能够达到更好的质量要求。施工技术人员要对当地雨情,以及雨水对边坡冲刷给地基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行调查,选择相应的路基施工技术确保边坡安全,以及边坡位置的路基可以抵御雨水冲刷。
        2市政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2.1施工准备
        首先进行施工组织准备工作,落实承担施工项目各个阶段、工艺、步骤的项目组和相关人员。确定项目人员,组建项目管理部门。在施工之前,要对物料、工艺、设备进行准备。对材料进行选型、订购、检验、储备等工作。各类施工设备要准备齐全,在施工之前完成安装和调试工作。施工人员要熟悉施工图纸和相关资料,施工单位做好技术交底。根据施工资料和实际道路施工现场环境,编制施工组织计划。根据施工图要求做好现场调查工作,确定施工方案,选定施工工艺。施工现场做好分类标记,对物料、设备的存放安置做好规划,方便后期施工使用。组织施工人员,让施工组织更加健全。
        2.2路基施工具体工序
        在路基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测量工作,包括断面测量与测量放样,计算出本路段的填筑高度。对于图纸和低填挖方路段,要进行回填处理,在填和挖的交接位置开展施工要先对施工位置进行清理,清理长度根据原地面的情况和填土要达到的过渡来确定。地面清理根据现场施工图纸要求来完成。在路基填筑施工进行之前,要进行排水施工。在需要进行土方开挖的地段,先挖到路基位置,开挖管线预留沟槽,铺设好各类管线,将土方回填进去并压实。路基施工方法:首先测量放线,复测并恢复中桩,固定好施工路线的控制点,并在选定的控制点位置放置三角点等。施工路线控制点在施工中要做好保护,避免被破坏被挖掉的可能,视施工进程进行有效的固定和回收。在中线恢复之后,要对路基的横断面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和设计图要求确定路基的轮廓,做好地面标高的测试和标识。填土压实之前完成路基放样。考虑到地面的沉降量,要对路面的路基标高值进行修正。根据横断面测量数值获取路基边桩的位置,并进行校核。边桩设置完成后要对边坡进行测量、放样和标识,多采用挂线法结合标识办法,并且放样过程中要将沉降量考虑进去。

设备施工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填挖土方石的标识,避免损坏,如果发现标识损坏或者丢失要补齐。
        2.3高填方路基
        一般高填方路堤应清除表土,压实至 92%以上,分层填筑压实,填土高度每间隔 4m 进行一次冲击碾压补强处理,碾压不小于 20 遍,直至路床地面,上路床顶面再次补压一次,不小于20 遍。一般高填方路段应在路床范围内铺设两层土工格栅,当地面横坡陡于 1:5,土质或软质岩地段应先清表,底部开挖台阶,岩质地段,当覆盖层较薄时,应将其完全清除后,在岩质上开挖台阶,同时在基础底部设置三层土工格栅,必要时应根据地形设置多层土工格栅,并进行稳定性分析。路堤填筑时间一般不少于六个月,施工时应匀速填筑。填筑完后应进行沉降观测,观测值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路面施工。高填路堤施工时应建立系统的监测网,检测工作应贯穿整个工程的开始到结束。挖方弃方集料填筑压实时应当保证处于最佳含水量。采用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宜低于塑限含水量 l%~ 3%。在拟夯实的土层内, 当土的天然含水量低于 8%时,必须采取增湿措施;当土的天然含水量低于 l0%时,宜对其增湿接近最优含水量;当土的天然含水量大于塑限含水量 3%以上时, 宜采用晾晒或其他降低含水量的措施。强夯地基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单位面积夯击能,应根据施工设备、黄土地质年代、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和要求消除湿陷性黄土层的有效深度等因素确定,点夯能级宜取 4000kN·m/m 2,满夯能级宜取 2000kN·m/m 2 ;对于湿陷土层厚度超过 l4 m、含水量偏低、土质坚硬的超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应采用增湿法或大夯距、多遍数、隔行隔点施工或以夯坑深度为夯击质量控制标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高填方路段进行试验段施工,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不同级配细粒土料与粗粒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碾压遍数、铺填厚度、回填坡比等设计、施工参数。填筑过程中在特征深度及部位埋设沉降观测仪器,利用长期沉降观测数据验证设计成果
        2.4结构层层间结合设计
        路面的质量问题关系到后期使用效果,要全面重视结构层的设计,提高设计质量,保证道路的稳定性。充分重视半刚性基层的设计,可以说,半刚性基层受限,从自身性质与外界温湿因素变化上看,其性能会有一定的影响,一段时间后则会造成裂缝,出现路面反射裂缝,影响交通出行质量,给行车带来安全隐患,路面出现的问题,降低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功能性。所以,要对材料进行科学的把握,如果使用的是密实型沥青混合料,则需要进一步确定混合料沥青、粗骨料与细骨料相关的比例。铺设前,需要根据道路情况,做好科学试验,提取各类参数,根据参数允许范围内做好增加沥青层厚度的决策,以此,保证道路通行质量。为了削减半刚性基层对沥青面层产生的不良影响,则需要对结构层做好科学的设计,要以应力吸收层设计为基础,提升路面品质。应力吸收层是高温合成材料,另外,改性沥青吸收膜设置也是很好的解决方式。改造路面需要对旧沥青路面进行处理,提高新铺沥青层的质量,为了保证粘结性,应在处置旧路面病害后洒布黏层沥青,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结构稳定性。
        2.5强化施工人员培训
        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建立责任制度,对一线施工人员定期进行安全培训与专业技能的培训,同时还需要建立考核机制,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施工单位还需要对施工环境进行改善,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施工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施工人员在压力下能够得到适当的缓解,确保其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严谨对待施工作业,确保每一道施工工序的科学合理,以此来提升市政道路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结束语
        市政工程道路质量的关键在于路基的强度和稳定度,路基的施工质量决定于各个步骤的施工工艺,需要对施工工艺方法和技术不断进行优化与改进,有效保证路基强度,特别是在填筑材料选择,材料处理以及后续压实等施工技术上,要确保每个步骤根据工程需求和实际情况开展施工,为后续道路施工提供强大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林尊建.市政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20(11):259-260.
[2]周夏磊.浅谈市政道路施工中防水路基处理技术[J].内江科技,2019,40(09):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