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对话型教学,有效实现语文教学新境界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21期   作者:曾乐华
[导读] “对话”,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的基础上达成的双方视野的交融,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激发、共同创造的精神或意识。
        曾乐华
        重庆市城口县明通镇中心小学
        “对话”,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的基础上达成的双方视野的交融,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激发、共同创造的精神或意识。对话的品质是交流与理解。
        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本质性标识。语文学习同样需要对话精神。
        语文学习是学习者人生存在的一种方式。语文学习的本质是一种对话。从现代解释学的观点看,“一切通过语言运用去弄懂世界的方式,最终都是弄懂自己的方式,所有的理解,都是一种自我理解,都是赋予自己以形式,从而把自己构造为自我的方式”。语文学习活动是铸造自我的直接方式,在语文课堂上,学习者不断地与文本、教师及其他学习者对话,在与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建立起意义联系的同时,彰显出了自我理解。
        语文教学作为对话,它由多个对话者(教师、学生、课文、教材编写者等对话者的多重对话——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课文之间、学生和他的听者读者之间、学生和教材编写者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课文之间、教师和教材编写者之间的对话)相互交织而成。多个对话者之间,多重对话之间相互碰撞、相互推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断进入新的精神境界。学生正是在这种对话中学习对话、学会对话。
        语文教学的对话论正是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全新观照而构建起来的崭新的语文教学观,我们把它叫作“对话——生成型”的语文教学。什么是语文教学的对话性?简单地讲就是在坚持教学的教育性特征的同时,教师以对话的情怀对待学生,对待教学,对话精神贯穿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教学的对话论的核心含义在于: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对话关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对话实践,而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一种对话能力。学生只有不断地通过与文本作者的对话(阅读教学),与自己及他人的对话(说写教学),才能学习对话,学会对话。这种对话能力固然也涵盖了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但其终极目的是在对话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感素质,提升学生作为人的精神高度,并借此进入更高、更新的对话平台。
        语文教学,真的需要对话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比较传统语文教学和对话教学区别。
        我国的语文教学在20世纪经历了由“训诲——驯化型”到“传授——训练型”的巨变。对于语文素质教育来说,“训诲——驯化型”教学当然无用武之地;由于语言素质主要不是由所谓语文基础知识通过训练转化而来,“传授——训练型”教学效果也并不见佳。教育的发展要求从根本上转变教育体系,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就是扬弃“训诲——驯化型”、 “传授——训练型”,走向对话。
        我国的语文教学一直重视学生的读和写,后来又加上听和说。关键不在于听说读写这些外显性行为本身,而在于对听说读写的性质、功能的不同认识。训诲—驯化型教学把听说读写当作学生学道明理的途径;传授—训练型教学将听说读写当作学习使用语言的知识技能技巧的途径。两者都把教学看作单向授受活动。而对话教学将学生看作听说读写的主体,认为学生正是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不断“自得”而成长起来的。教学是为学生自得创造最好的环境,最大的空间,最具可能性的契机。


        下表能在某些方面展现传统教学与对话型教学的区别。
        传统语文教学            对话型教学
        传统观念重视学生的接受,“训诲——驯化型”认为意义是可以被灌输的,“传授——训练型”认为意义是可以被传授的。            对话型教学认为意义是在对话中生成的。
        重视知识的训练。            重视语文教学实践活动。
        重视听说读写的技能技巧。    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的动机、意向、态度。
        重视结果轻过程。有以下具体表现:一是诵读不足,分析介入太快;二是咀嚼不足,结论说出太快 ;三是讨论不足,分歧消解太快;四是欣赏不足,理性说明太快;五是整合不足,阅读结束太快。归纳起来便是过程展开不足,“结论”得出太快。            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让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学习对话,学会对话,目的体现于过程,并不指望得出完全一致的结果,并不一定消除所有分歧。
        对话教学有利于克服语文教学中“知识中心说”、 “简单灌输” 、“单纯的理性分析”等流弊,而让语文教学回归感性,让学生在与他人的经验分享中张扬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因此,对话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新走向。
        做“平等中的首席”,是实现对话型教学的关键所在, 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给教育对话研究留下极具启发意义的一个词汇是“平等中的首席”。他与学生、教育预设既是对话的关系,又要发挥引导的作用。教育对话是一种特殊的对话,因为它必须有教师的积极的组织性。有机联系文本凸显阅读对话的品格,是对话教学的重点。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是学生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展现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分享智慧的过程。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在不背离文本意图的情况下,力求话语多元。有些文章语言内涵丰富,文本意图较含蓄。学习这样的文章,关键是让文本语言在学生的心中转化,使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韵味十足。阅读这类文章,由于生活体验不足,学生的解读视域较窄,话题往往单一。这时教师的智慧就体现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在不背离文本意图的情况下,让学生能自圆其说,力求话题多元。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
        用对话精神观照语文教学,我们看到,学生读写听说的对话活动正是他作为人的基本需要、基本享受和基本存在状态。学生只有通过“我——你”的对话才能发现自我、确认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
        只有将教育化为学生的意义时,融入学生的心灵时,学生即使背着再重的书包他也会乐在其中;而当教育游离于学生的心灵,只是作为一种被认知的存在时,它即使仅仅是薄薄的一本书,也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我们说,教育意义的实现不在于被认识,而在于理解。只有在理解中,即在对话中,教育才能走向学生,学生才能走向教育。在双方的相互“走向”中,生成新的教育境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