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娣
广东省博罗县罗阳城郊洲新小学, 516100
摘要:新课改催生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受到了教师的追捧。这一理念要求教师意识到学生才是主角。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改革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制定与之对应的教育策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学习,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的领悟数学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高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教学;“三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高效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够实现教学相长,为教学改革提供更多辅助。但是,有的小学数学教师对高效教学的认知还不够深刻。难以把握住课堂教学的核心所在,因此出现了许多的教学偏差和共性问题。
首先,教师没有主动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数学学习时所接触的知识与个人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因此对个人的学习能动性大打折扣。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有的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天性爱好,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无法实现生活知识与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个人对数学缺乏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没有着眼于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课堂教学效率不够理想。很少有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困惑,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开展教学活动。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不足,有的课堂教学非常的生硬。教师在授课中将学生作为主体,但是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及心理变动。没有主动借助不同的数学案例,为学生提供思考的平台和机会。学生的解题方法较为单一,只能够进行简单的套用和模仿。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够恰当,合作学习直接被教师所无视。很少有教师能够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将学生纳入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操作机会较少,因此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二、小学数学高效教学三策略
(一)创造社会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新课标提出,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获得更多感悟。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学生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更加的积极和主动。对此,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思维规律和认知特征。建立与之对应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玩。主动的学习知识,积极的搭建生活与数学之间的桥梁,进而产生更高一层次的学习兴趣和意愿。
比如在讲解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教师可以设置学生比较常见的生活情境。在期中考试结束之后,班主任已让班长买一些奖品。班长买了5个练习本和7支笔,那么班长总共买了多少个奖品呢?这种情境在学生生活中也有所体现,学生可以自主计算,列出不同的算式。整个案例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贴近,学生能够自主感知自己非常感兴趣的场景。注意力较为集中,课堂教学也非常的活跃和生动,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非常明显。
(二)基于难点学习,引导数学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面临着诸多的难题。学生新知识概念的构建考验着很多教师的基本功。为了迅速的突破这一教学困惑,在授课中,教师需要是将学生视作为课堂的主体。全面客观的展示整个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分析学生的学习困惑。站在学生的角度,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比如在讲解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分析不同圆柱与圆锥的直径。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引导学生自主解方程,得出最终的答案。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教师还需注重简单方法的分析。确保学生实现一题多解,让学生站在另一个角度,通过逆向思维来选择不同的解答方法,实现高效解题。很多学生在自主思考时能够得出三种不同的解法,思维水平实现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加强实时指导,引导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自身的身份定位。以组织者的身份与学生互动,帮助学生理顺个人的思路。在必要时机,教师还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议,其中情境教学的设置必不可少。教师可以着眼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先确保学生达成共识,然后让学生分析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异同点。很多学生会产生争执,这些争执是学生自主思考的重要节点。教师可以关注学生产生争执的原因,分析学生的思考角度,让学生能够自主阐述自己的想法。为了确保学生不出现思路偏差,教师还需要适时的启发学生,让学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学生的能动性高涨,能够主动学习他人的思路进行解题。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框架。真正实现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结合,鼓励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自主攻克数学学习中的重难点知识,提升个人的素养和学习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环节及教学资源,通过各类教学元素的分析,真正实现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搭建生动口感的学习平台,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很多学生的热情有了提升,同时能够在参与课堂学习中获得了更多的活力及收获。
参考文献
[1]文静.优化计量单位教学"三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中教版,2020,000(013):83-84.
[2]李娜.培养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三策略"[J].山东教育,2020(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