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21期   作者:丁杰
[导读]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精彩的同时,计算机病毒、暴力、色情、侵犯隐私、充当“黑客”等不利因素给青少年成长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丁杰
        日照市北经济开发区莲溪学校 262306
        内容摘要: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精彩的同时,计算机病毒、暴力、色情、侵犯隐私、充当“黑客”等不利因素给青少年成长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面对这些,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尚未定型的学生自然会有不少的思考和困惑。那么如何在新课改下把德育渗透于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之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呢?本文从巧设开篇、探求分析、利用课外辅导与实践活动等三个方面渗透德育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  渗透  德育
        小学信息技术课是学生们非常喜爱的课程,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但是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精彩的同时,计算机病毒、暴力、色情、侵犯隐私、充当“黑客”等不利因素给青少年成长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面对这些,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尚未定型的学生自然会有不少的思考和困惑。那么如何在新课改下把德育渗透于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之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呢?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以下四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巧设开篇,导入新课时渗透德育
        新课的导入是渗透德育的极好时机。导语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好的开篇,虽然只有一两分钟甚至几句话,却能一下子抓住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利地把他们引入新的学习情境中来。
        案例:在讲授《幻灯片制作》一课时,导入的片段:
        师:看了这些风景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吗?(出示五莲山、九仙山的实景幻灯片导入)
        生:太美了,这是哪里呢?
        师:大家猜猜看,它就在我们生活的附近……
        师:是的,刚才大家欣赏的就是五莲山、九仙山的美丽风景……它不仅胜迹多奇,历史悠久,而且素有“奇秀不减雁荡”之美称……
        生:太棒了,真是我们五莲人的骄傲啊……
        通过对这些景点的回顾,激起了学生们身为五莲人的自豪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怀。同时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这样一张一张图片按顺序地播放,你们知道它是怎样制作完成的呢?能不能把我们九仙山其他景点的图片也制作成这样?或者能不能把我们自己校园里的图片也来制作一下呢?一连串的问题吸引了学生,使他们恨不得马上翻开书看个究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时,邀请学生随教师一起走进幻灯片的制作现场,来学习幻灯片的制作。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中去接受知识的启迪,无疑是身心愉悦的,而在开篇初选择大部分学生都熟悉的五莲山、九仙山为切入点,除了让学生在感情上有个亲切的感觉,能够在接受后面的新知识过程中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更能促进学生热爱家乡,通过自己的知识来赞美家乡,得到学以致用。
        二、在探求分析中,灵活渗透德育
        现代教学论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己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 知识建构主义相较于建构主义要更深层次,是对学生所持有的观点进一步加深和改善,是依靠信息技术的一种创新学习,它也对学生的学习任务有所改善,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确,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要改变以往强调的接受学习一—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来获取新知识。同样,德育教育也一样,也应以灵活的方式渗透在探究学习之中。
        案例:在讲授画图软件的《描绘美丽校园》一课时,其中一个片段:
        出示一幅校园的图片。
        师:校园的大树下有很多落叶,显得又乱又脏,小朋友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还我们的校园一个干净又清新的空间呢?
        生:把垃圾清理掉。


        师:好主意!可是怎么清理呢?
        生先尝试探究……
        得出结论:
        生1:用橡皮擦擦掉垃圾。
        生2:用颜色填充掉垃圾。
        师:非常棒,经过同学们的辛苦劳动,我们的校园变得整洁又美丽。希望同学们在家也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我们的新教材无论是教材的内容、教学目标还是教学方式,都潜藏着十分丰富的德育内容,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挖掘这些内涵。挖掘出这些内涵后,能否让这些融入学生的思想,就需要教师作精心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动手清理垃圾的任务,在层层的探究和引导之下,学生们各显身手找出了清理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劳动,在劳动之中快乐。通过这一感悟、体验,热爱劳动的精神在学生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通过教师的语言点拨和渗透,热爱劳动的精神在学生心中又得到了内化和升华。从而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探究学习过程中,得到了陶冶,美化了情怀,达成了德育教育。
        课堂上,教师的启发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并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启”而达到“发”,有所收获。但也有一些学生依赖性过强,在操作中一遇到困难就求助于教师和同学,为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教师可采用限制他们的求助次数的策略,激励他们先独立探索尝试,再合作交流。这样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而良好的意志品质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
        三、利用课外辅导与实践活动进行渗透德育
        课外辅导如开展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等,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当然也是信息技术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大家知道,课堂教学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对知识分析、理解及德育渗透难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它使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应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进行少数或个别的辅导,从而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和形象,不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连效果也得到增强。
        在信息技术兴趣小组里,因为对象都是一些爱好电脑的学生,人数较少,这就方便了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自然德育渗透也能更实际、实在、实效。鼓励学生定期举办《莲溪电子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每天进行“精神充电”,记下“成长的足迹”。而教师在传授电脑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评价,激励学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远大志向,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情操,并将它化作学习进步的直接动力,并定期举行展览,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其中,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技术技术创办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实践活动中举办一些有关“少儿电脑”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讲座及知识竞赛,通过教育与引导,增强学生对信息的分辨力和对不良信息的抵抗力,增强上机公共道德意识,如上机时不能随意删除别人的文件等等,来完善与补充信息道德教育。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我们经常怀着无限的赞美和敬畏心来看待的东西有二:一个是高悬在上空的星斗灿烂的天空;另一个是内心的道德规律。”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当积极探索与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挖掘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学生求知、成长的动力。在实践中,我们也逐步看到点点滴滴的德育渗透在学生身上产生了可喜的变化,上机练习的时候更加遵守机房的规则了,在学校里遇到老师更有礼貌了,对待老师交待的任务更有责任心了……,这一切变化发生在学生的身上,喜在老师的眼里。相信在老师们的悉心努力下,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长期精心的培养,坚持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的渗透,定会绽开灿烂的德育之花!愿能在新课程的时代背景下谱写出信息技术教学崭新的一页!
        
        参考文献: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主编,高文、徐斌燕、程可拉等译
        《建构主义教育研究》高文
        《情感德育论》朱小蔓
        《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主编
        《德育新论》鲁洁、王逢贤主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