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融入历史学科知识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21期   作者:蔡云霞
[导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材是教育部于2016年9月在全国初中阶段发布实行的教材,该版教材无论从内容还是教材栏目布局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蔡云霞
        伊宁市第二十三中学 新疆  伊犁州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材是教育部于2016年9月在全国初中阶段发布实行的教材,该版教材无论从内容还是教材栏目布局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从教材内容看,增加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将历史知识贯穿于知识点的始终,将抽象的道法课知识具体化、直观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容易去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要紧紧结合历史知识,最大限度、最高效率的发挥其辅助作用,围绕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发挥其价值,使课堂教学更有活力,更具效果。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融入历史知识的必要性
        所谓政史一家,道德与法治课与历史学科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两者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依存。世界史告诉我们的历史启迪、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典故人文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壮大的一般线索等,都是道德与法治课可以充分利用的教学资源。通过这些历史教学资源的运用,一方面使得课堂更加灵动、饱满;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历史知识来教学势在必行。
(一)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说:“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教师将历史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汇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尤其在讲授中国历史时,通过引导学生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引导学生学习英雄、铭记英雄,自觉反对那些数典忘祖、妄自菲薄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这有利于学生提升境界、涵养气概、激励担当,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
        道德与法治课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道德与法治课开展提供了浑厚的精神力量,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使学生领略中华民族辉煌的中华文明,引导学生珍惜这份丰厚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增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对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例如:在讲授九年级上册5.1《延续文化血脉》一课时,教师通过引用历史文化典故、名作:《孟子·梁惠王下》和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内容,让学生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对后世的启迪和重要的价值引领,以此强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1】由此可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增加我国经典历史知识的学习,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是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效果的现实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选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历史典故、人物和历史事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向主动的“我要学”,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3.1《青春有格》这一课时,学生对“行己有耻”难以理解,但通过教材28页了解“卢梭在《忏悔录》中把自己一生违背道德良心的事披露无遗,事过多年,内心任然隐隐作痛”。学生能直观的理解做人应该有的羞耻之心,要懂荣辱、知廉耻。教师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底线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触碰道德底线的事不做,违反法律的事坚决不做,要能拒绝不良诱惑,提高自控力。通过这样典型的历史故事辅助教学,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融入历史知识的路径选择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融入历史知识教学,教师的作用不可
忽视。教师要主动探索并掌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知识,有能力将教材中的历史知识进行大胆的取舍,在教学过程中多样化呈现历史知识,让课堂灵动起来。
(一)全面提升道法教师的历史知识储备,游刃有余开展教
学。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扎实的知识功底是作为老师的基本素养。新时代的教师更应该是学习型的教师。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专任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巩固原有的历史知识,丰富历史知识储备量。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学习和思考本学科内容的同时也应当积极学习和阅读大量有关历史的知识,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在备课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检索出所需要的历史素材资源以此强化教学效果。
(二)适当增加历史知识,丰富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最直接的资料,也是学生与教师讨论和沟通的载体纽带?。”【2】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加入一些需要的内容尤为必要。教师要提高自身主动运用相关历史学科知识的意识,让其发挥应有的辅助教学功能。课前,教师要提前准备相关课程的内容,查阅、了解相关历史学科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课中,教师要能利用储备的历史线索,让课堂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后,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课堂反馈,保留课堂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精化备课内容,为下一次授课积累经验。
(三)多样化呈现历史知识,活跃课堂氛围。
        丰富、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至关重要?。教师要通过众多相关历史知识的有趣讲授带动课堂气氛,这也是学生的期望所在?。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生动、丰富的呈现相关历史学科知识已经迫在眉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其单一的呈现方式亟待改善。在授课中教师可以采取:观看相关视频、?听故事、历史知识知多少、情景表演等教学方式直观形象的将相关历史知识呈现给学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再通过教师的引导教学,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和思考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理解相关课堂内容?。
        因此,着眼当下、立足未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通过融入历史学科知识势在必行,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本着以道德与法治课为主体,相关历史学科知识为辅助的原则,在授课中贯穿历史知识、优秀传统文化,这样做,能够活跃教学氛围、提升教学效果,为培养中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优秀的品德修养、丰富的知识见识、坚强的奋斗精神、过硬的综合素质做准备,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够服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民族复兴同向同行、立志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奠基础,落实思政课即道德与法治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陆卫明:《论习近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阐析》,《社会主义研究》2017年第一期,第12页。
【2】尹佩:《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