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颖
福建省三明市综合实践学校 365005
摘要:在教育事业得到创新发展的形势背景下,教学工作者更加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工作。初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宗旨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而校外劳动教育是将生活体验及经验融合到学生的课程教学中,所以实践活动课程在教学方式上与校外劳动教育有效地融合,才能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深刻体验,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能力。本文就融合校外劳动教育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校外劳动教育;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设计
前言:
在当下的教育工作中,大多数老师或学生家长只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方面的学习,忽略了对学生的生活能力的培养,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在目前教育的形势下学生的学习压力普遍较高,所以需要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在学习与生活中以劳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释放学习的压力,所以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课程的设计过程中,需要与校外劳动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为学生创造体验生活的机会,进而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文化知识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为主,并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感,但是目前的实践活动课程并未得到有效地开展,具体表现如下:
(一)校方不够重视实践活动课程教学
目前教育事业在不断地创新发展中,而学校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逐渐渗透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在当下仍然以应试教育作为教学模式,多数学校并没有为学生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缺少相关的师资力量,这个问题严重阻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
(二)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但是因为缺少对本课程的重视,师资配备或实践活动不够完善,所以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具备实际体验的平台,也导致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难以有效开展。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融合校外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趋势,是为社会培养综合素养水平较高人才的必然途径,所以在创新教育的形势背景下,必须重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劳动教育对于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更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另外在全面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实践活动课中融合劳动教育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且可以让学生在实践课程中应用文化知识,比如农林体验课程中的种子的萌发、蔬菜的生长、开花与结果等,学生在实践课程中可以体验种植活动以及记录蔬菜的生长过程,并且在蔬菜生长的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动手能力,并收获了乐趣。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融合校外劳动教育的设计方式
(一)重视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劳动教育的融合
学校首先应该重视开展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配备专业师资力量及其他相关教学资源,在设计教学课程时注重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过程的同时,渗透劳动教育的意义,通过在实践活动课程中融合劳动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教育的开展。
(二)制定科学的实践活动课程
教师在制定实践活动课程时要以实践课程的教学宗旨为主导,科学设计教学任务。例如让同学们走进农村,贴近社区,走进田间地头,从事力所能及的农耕劳动。根据不同时段,组织学生开展插秧、种菜、种采葡萄、采桔子、养羊、锄草等各种农耕劳动。二是体验稼穑劳动。利用校园内开辟的30多亩 “校园农场”,种植花生、玉米、姜、地瓜、西瓜等各种农作物,从种子的播下、出土、间苗、移栽、施肥、开花、结果、收获等都让学生参与,开发“稼穑课程·自然教育”综合实践课程,让每个孩子都有稼穑劳作的生活体验。体会到劳动生产的艰辛以及收获果实的乐趣,让学生产生热爱生命、尊重劳动果实的意识,并且在劳动课程中深刻了解其他生活方面的知识,最终实现全面地发展,体现出开展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价值。
(三)实行校内外联合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活动课程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学宗旨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生活劳动能力,所以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劳动教育不能局限于学校教学,在校外课余时间也要与学生家长进行联合教学,让学生在家中也要参与到劳动中,比如在设计“保护环境”的实践主题课程中就要让学生时刻谨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且从日常小事做起,杜绝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行为出现。具体做法是在校内要爱护学校卫生环境,不乱扔垃圾,杜绝购买学校周边的不健康食品,这些零食不仅会对学生身体造成了伤害,更会产生许多塑料垃圾。在校外,与家长共同将家庭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注重节约水电等资源,另外还可以对家中杂物进行整理,将物品进行有效地回收利用。通过应用了家校共育的模式,将劳动教育完美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让学生体验其中的乐趣。
(四)有效利用本土教育资源进行劳动教育
家校共育模式可以促进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地开展,而学校要合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实施实践活动课程的拓展教学工作,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以后可以放松身心,并且开拓眼界,热爱生活。比如民间剪纸、扎染、陶艺制作等,将此类传统民间艺术有效引入到实践活动课程中,也是劳动教育的有效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参与传统艺术的过程中体会到艺术文化的传承以及匠人精神,并且深刻体会传统文化艺术制作过程的辛苦过程,激发学生热爱劳动以及珍惜美好生活的热情。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是全面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必然趋势,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践活动课程中有效融入劳动教育、灌输劳动教育理念是主要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劳动教育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教学课程的设计中实应用家校共育模式,并且结合本土传统文化艺术教学,对学生开设科学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体会到劳动教育教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最终体现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韩秀萍.建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模式下的活动范式[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8,(3):9-10.
[2]刘平飞.基于航模实践活动中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8,(6):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