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玉华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镇第三小学,325800
摘要:本镇是棉纱重镇,近年来,再生棉纺厂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外来民工人员涌入,他们的子女也不可避免地来到我们生活的城镇。这就造成他们在个性品质、学习和生活习惯等诸方面,与本地学生存在较多的差异性,那么如何让每一朵流动的花朵,都能共享同一片蓝天,本文就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来谈谈对外来民工子女教育所采取的四种态度:关爱、理解、帮助和宽容。
关键词:外来民工子女 关爱 理解 帮助 宽容
引言:孔子讲“有教无类”,陶行知倡导“平民教育”,都体现了同样的教育理想——平等受教育的精神,与中华民族优秀教育思想一脉相承。平等受教育的精神,也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
本班学生共49人,其中外来民工子女就有7人,占到全班人数的七分之一。与本地孩子相比,他们家庭环境有所差距,但作为受教育的孩子,他们同样需要阳光的照耀和雨露的滋润,需要社会的关注和人们的呵护。关爱外来民工子女,采取科学、及时、有效的措施,让这些与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的“流动花朵”们快乐地成长,是创建和谐班级的重要部分。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来谈谈对外来民工子女教育所采取的四种态度。
一、多一点关爱
有一位名人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于情感,之于爱,就像池塘之于水。这些外来民工的孩子大多来自偏远的乡村,经济条件较差,物质、精神生活都相对贫乏。再则,由于不断的转学,造成了知识上的断层。使得他们学习习惯差,成绩不理想,产生极度的自卑感,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于是,有的得过且过混混日子,有的对读书失去了兴趣,有的甚至行为偏激。
针对这些特点,我们要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态,增强他们社会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作为教师,点亮他们的心灯,开启他们的心扉,责无旁贷。我们要在生活上、精神上多关心他们 ,主动接近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感知他们的点滴成绩,以真挚的爱心去善待他们呢,多给他们提供展示特长,施展才华的舞台 。例:我班有个来自贵州的学生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小男孩。他很少和其他同学一起玩耍。在体育课上,老师经常有意地安排一些需要合作开展的活动,并让一些活泼外向、善于交流的同学和他配对;在课堂上,老师经常对他进行启发、提问,渐渐地,他变得活泼开朗起来了,胆子也大了许多。我想:教师只有将爱的阳光毫无吝啬地洒向他们,才能让这些流动花苗沐浴阳光雨露,茁壮成长。
二、多一点理解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班级中几名外地学生中除了一名较活跃外,其他几个都很少和班中的同学交流。当他们远离家乡的同时,他们也远离了自己的伙伴,心灵上缺少和谐的交流。在接受新环境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如生活习惯、民俗风情难以适应等),他们渴望交流,渴望帮助,渴望被人呵护。但是父母们为了生活忙于奔波,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心里在想些什么。
研究表明,儿童同龄间的互动,是健康人格形成的一条重要途径。小学生常常渴望和同龄伙伴交往。教给他们一些交往的技巧和方法,让他们在同龄间的人际互动中,掌握互礼(礼貌待人)的原则,增强自信与自我表达能力,体验同伴间美好、真挚的情谊,使彼此的心灵有机地相融,从而促使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完善。
努力为外地学生营造温馨和谐的班集体,给学生以归属感,凝聚全班同学,以心换心,用爱温暖他们。如在班级中开展“四个一”活动:每天给外来学生一个鼓励,一句赞扬,一次帮助,一个微笑。
如“伙伴帮助列车”: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外来学生结成帮教小组,或倾听他们的烦恼,共同协商对策;或耐心讲解,帮助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或解囊相助,给予一些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帮助……在相互认识与接受中,在相互体谅与理解中,在相互帮助与爱护中,本地学生与外来学生渐渐融为一体,形成了平等、宽松、和谐、相互悦纳的人际关系。
三、多一点帮助
习惯是人在生活中缓慢形成的较为固定不变的行为和倾向。外来学生由于家长素质比较低,学前教育基本空白,必然造成此类儿童行为习惯基础差。他们入学时有相当一部分人蓬头垢面,气味难闻,无洗手洗头洗澡习惯,有了鼻涕就用手抹,往衣服上擦;上课静不下,坐不住,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等。
针对外来学生的这些特点,首先要维护外来学生的自尊,增强克服不良行为的信心。有时他们为保护自己脆弱的自尊心,会去说谎、作假、争吵、打架。在矫正其不良行为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自尊才会有自信,才会积极向上、勇于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其次,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消除外来学生的“抵触”情绪。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帮助外来学生改正不良行为的一个重要条件。外来学生的反抗心理和自我保护意识很强,他若认为老师对他不好,他就会对你所说的一切都回答“不”。对待那些有不良行为的外来学生,一定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只有让他认可你,才能接受你的教育。反之,如果老师经常指责他,对他态度冷漠,就不利于其不良行为的矫正。
再者, 注意抓“反复”,坚持耐心疏导。外来学生的不良行为常常会反复出现,尤其对一个情绪不稳、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儿童来说更是常见的。要在外来学生每次的“反复”中发现点滴的进步,稍有一点进步就应给一份肯定,让外来学生多一份信心。
如班上有位安徽的外来学生,学习上跟不上大家不说,卫生行为习惯上更有不少毛病,不讲究卫生,身上总是有一股异味,甚至随地吐痰,组织纪律性较差。总之,跟班集体很不协调,不能融入班集体的学习、生活氛围,大家都不愿和他交往。对此,我除了做同学们的工作之外,还单独和他谈心,我告诉他讲究卫生是一个好习惯,有益健康,要求他每天都要洗澡,要剪指甲,不能随意吐痰,并经常询问和检查他的卫生情况。
四、多一点宽容
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每个民工子女都是一本需要仔细阅读的书,是一朵需要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
这些外来学生往往有一种自卑心理。实际上他们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体育方面可能很好,或在音乐、美术方面,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充分肯定,使之重新找回自我,获得信心。为了给他们以自信,可以适当分配他们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这样既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改变在同学心中的形象,也能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
作为班主任要注意观察他们的微妙变化,哪怕是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细心地培育祖国的花朵。?如班里的王××同学,我刚接过班就发现他上课有不认真听、爱做小动作、爱讲话的坏毛病,批评他都当耳边风,当面他说得很好,可背后又有一套,对他很头痛。但在一次大扫除中我偶然发现他劳动起来竟那么认真,那么积极。于是我及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还让他当劳动委员工作。在这之后,我发现他变好了很多,纪律明显有所好转。?
总之,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认识到外来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由此产生的德育问题也有他的特殊性。让我们一起用爱心去浇灌“流动的花朵”,做到一个也不能少,为创建和谐班级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洪成文:《关于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中小学管理。
2、沈星(无锡市惠山区长安中学):《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3、徐新永《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制度化问题研究》中国家庭教育.
4、倪正松《培养流动人口子女的良好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