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小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21期   作者:付向静
[导读] 随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古诗词文化的教育,而小学教学是古诗词文化学习的根基。
        付向静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第二小学550081

        [摘要]随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古诗词文化的教育,而小学教学是古诗词文化学习的根基。针对古诗词小学教学,笔者将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古诗词文化。

        [关键词]古诗词;情景;意境;吟诵

        一、在古诗词教学中设置情境,帮助学生体会意境。
        1、让学生作诗人上台表演
        以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为例,这是一首送别诗,前两句写渭城驿馆的景象,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两句转入伤别,虽未提出一个伤字,只是举杯劝酒来表达诗人内心强烈的惜别之情。用表演的方式来看,首先准备好城门、客栈、柳树、马等相应的道具,尽量还原出诗的前两句;然后表演的两个学生可以换上古人穿的衣服,装作大早上互相闲聊的样子,之后一人举起酒杯敬向另一人,说出诗的后两句。一幕简单的表演,不仅能让底下的学生欣赏到诗中的美感,也能让台上的学生理解诗人的感情,一举双得。        
        2、让学生画出诗中的情景
        以古诗《望洞庭》为例,在学习前两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时,学生画出湖水和秋月,并且画出其他参照物表现出湖面波澜不惊的样子;后两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写的是远景,远远望去,洞庭湖山青翠欲滴,像银盘里放的一只青螺。学生画完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的去描述这幅景象,由近及远,让美丽的月下洞庭映照在我们眼前。
        二、 以朗读、记背为主的原则
        1、朗读
        依据提供的书面文字材料,用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进行一种口头表达动作,称之为朗读。朗读需要清晰响亮的读,具体还需要停顿、节奏、语速、轻重音等方法和技巧,朗读是直观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通过停顿和声调的变换、延长等小技巧表达感情,相比阅读感情流露更为饱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听者对诗歌的记忆和朗诵者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朗诵诗歌的前提是对诗歌所传达的感情理解,对诗歌的理解程度与朗诵的呈现感成正比。例如下面一首《送元二使安西》。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诗的前两句适合轻读,第一句中的动词“浥”是湿润的意思,轻柔的同时注意字音发准确,第二句中的两个形容词“青青”和“新”也是如此,要朗读的轻柔明快,让诗的上半段营造出一种清新的也带有淡淡的忧伤的感觉;三四句是一个整体,是诗情感表达的集中体现,在理解诗人临行劝酒的基础上,对诗中“更尽”一词加重读音,体现出诗人对好友深深的情谊,同时对下面“西出阳关”之后有一个停顿,再慢慢讲“无故人”,因为朋友“西出阳关”不仅要长途跋涉,还要在荒蛮之地独自生活,一想到这种艰辛的日子诗人对好友更是充满着难过与不舍。也正是这种真挚的惜别之情,让此诗多次在离筵别席上演唱,经久不衰。        
        2、记背
        记背古诗可遵循以读为主。可以首先让学生进行自读古诗,圈出生自,自学生字,或者与同桌协作解决生字。

其次指名朗读,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老师也会帮助他们修正读音。接着,可以进行教师泛读,通过老师声行并茂的情感诵读,引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最后,放手让学生和同桌或者小组里的其他同学进行多形式朗读。每读一次古诗就是口、眼、耳的三遍记忆,熟读即可熟背,以多次朗读是方式背诵古诗也是一个学习的好办法。对诗歌的反复朗读可以巩固临时记忆,逐渐转变为固定的知识,使学生记得更加牢固。
        记背古诗更要遵循以写为主。学生背诵古诗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会写,默写时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才能帮助我们拿到好成绩。同时,如果只是生硬的记忆也不可以,如果题目中出现了理解性标题,自己还不懂古诗的意思就填不出来了。所以就需要学生在记忆的同时,也要理解个别字义,古诗内容主旨,同时审清题意,弄清要求才能正确默写。
   诗歌的记背总的来说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诗歌,既讲究技巧又讲究投入。诗歌作为国家的优秀文化,学生在学习时记背也是必经环节,对此本文建议记背以写为主通过多朗读的方式加深记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最佳记忆时间调整朗读时间段,做到事半功倍。

        三、理解古诗中的“诗情画意”
        1、根据注释初步理解字词。
        注释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的第一手资料,一般分为三类,提示性注释、诠释性注释、说明性注释。提示性注释会交代作者简介、诗文出处、及时代背景等,它会概述诗文的主要内容,或解释题意,点名主旨等;诠释性注释则是对诗文中的字音、词义以及句意作出注释;而说明性注释是对文中涉及的人物、历史事件、地域名称等做出注释。这其中诠释性注释在古诗文中是占据大部分内容。课本为学生给出古诗文的注释,不仅要学生去理解注释的内容,还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不断积累丰富词汇,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古诗文。
        2、结合古诗创作背景,诗人背景,理解诗句。
        在理解诗句意思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先去推测句意,这样做有四种好处:一是给予学生参与表达自我的心理空间。既然是推测,就没有高度的准确要求,即使所说错了说偏了甚至反相反,也不会有过多的心理压力,这样学生就敢说了;二是激起了学生探究思考的强烈欲望。[3] 学生都会有很强的好奇心,一说推测便会调动起自己的一些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积极地去思考,使自己的推测结果接近诗句本意。这样学生就愿意想了;三是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把握教学重难点,做出针对性的调整,这样教学效率就提升了;[4] 四是能有效的训练学生准确地表达自己见解,同时学生在推测和思考中会综合自己各方面的经验知识,进行个性化创造性理解,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和历练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四、在古诗教学中渗透吟诵
        吟诵是中国式读书法,是古诗传承的方法之一,是儒家的修身之法,也是乐教诗教的主要方法。吟诵之所以如此闻名,归根在于古诗的固有声音,诗人依据音调创作诗词。而百年前,西方的诵读也通过话剧和朗诵传入中国,两者是有区别的,吟诵需要曲调,诵读却不需要曲调。
        学习吟诵就能更好地理解汉语古诗文中的意蕴。[5] 古诗文是具有声音的作品,只要读错就可能会理解错,我们不能把汉语当英语念,只讲字义而不顾声韵,这样是不行的。正确的读法是要读出声韵涵义,用音乐的方法读,读出诗中的感情,也读出自己的感情。多次吟诵,整本吟诵,养成吟诵的习惯,从而提高自己吟诵的水平,也能增进对诗文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潘晨莹. 福州软木画在高中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以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例[D].
[2]张维军. 论中职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途径[J]. 赤子, 2014, 000(002):96-96.
[3]王盛远. 如何提高少先队小干部的工作能力[J]. 中外交流, 2018, 000(006):65.
[4]陈爱萍. 新时期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提问策略[J]. 课外语文, 2015(20):87-87.
[5]卞国湘. 吟诵经典、传承文化,滋养人生r——经典吟诵社团活动实践总结[J]. 小学生作文辅导(五六年级版), 2018, 000(005):8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