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永祥
浙江省绍兴市文澜中学 312000
摘 要:本文运用学生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几点因素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研究分析探讨,寻找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兴趣,为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打好基础。
关键词:中学生 课余体育锻炼 因素
1.引言
兴趣是通过亲身体验,探求知识、理解事物的一种人体积极力量,它属于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对体育运动积极的认知倾向,是人们参与体育实践活动最强动力。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引导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意义,提高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意识,实现终身体育观的重要途径。中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兴趣地形成往往受众多因素地影响和制约,从“好玩”开始,直至喜欢上这种体育项目。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可以从体育项目内在特征所带来的竞争、胜利、成功等运动乐趣,体验到体育锻炼带来的益处,从而形成终身体育观。
2.文献综述
课余体育锻炼,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质、增进健康、强健体魄,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课余体育锻炼有利于学生形成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克服玩手机上瘾等不良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人生观;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情商;有利于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往,培养学生开放性人格,提高学生社交能力;有利于加强运动习惯和终身体育观地形成。
影响中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组成。客观因素占主导作用较小,个人体育活动意识、体育锻炼方式、运动技能掌握水平均受到客观因素地影响。因此,解决好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所涉及的问题便会顺利地解决或不攻自破。
全面执行素质教育,但是大部分学校重智轻体,追求升学率,升学考什么就抓什么。这种应付态度极大地阻碍了学生体育意识和课余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长期以来,课余体育锻炼缺乏趣味性、多样性和个性化,忽视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兴趣以及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学校在娱乐性、趣味性课余体育锻炼地宣传、组织和管理上表现出明显得不足。
体育教育工作者主要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教师两部分组成。社会体育指导员目前比较缺乏,造成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缺少必要的指导。体育教师更加注重体育课,课后很少问津学生体育锻炼情况。有部分体育教师没能抓住中学生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因而未能激发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能力和兴趣。
现行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运动技术技能、身体素质课比重过高,脱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没有多少是深受学生喜爱,并能在双休日节假日自觉锻炼的。
社会、家庭因素。在这个因素中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生活圈内人士体育运动氛围对学生个人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另外是家长的观念问题。很多家长的意识是把体育成绩好做不安分的因素,他们的孩子往往受到批评,所以这些学生平时也有所“收敛”,以避免不必要地指责。
3.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针对学生设计一套问卷。具体操作是对我校三个年段层次分别随即抽取60名学生(其中男女生各为30人),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在我校学生中发放18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到达100%,有效率100%。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
4.研究结果与分析
问卷中针对我校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情况统计结果如下:
1统计结果显示,不经常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比例比经常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高一些,而希望能经常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比例却达到88.9%,这说明绝大部分学生从内心里对课余体育锻炼怀有希望和期盼。结果分析,现实中确实存在某些因素制约和阻碍我校的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统计结果显示能主观认为自己是课余体育爱好者的并不多,这也说明现实中存在一些因素制约和阻碍我校的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因为中学阶段是中学生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经常参加课余体育锻炼对终身体育观的形成极为重要,事实中却有12.3%的学生对课余体育不太喜欢或根本没兴趣。
3与4对比显示,我校学生经常锻炼的体育项目与他们喜欢的体育项目相差还不是太大。由于校内体锻受到场地、器材地限制,很多学生还是无奈地进行他们并不感兴趣的跑步和单双杠等项目,这些项目与中学生体育达标的规定一致,可见学校体育教育很大程度上还是为体育达标服务。生活水平在提高,人们的观念也在改变,中学生在校内的损失可以在校外得到一定地弥补,这对培养他们对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兴趣有益。
我校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最主要的目的是促进身体健康,这说明已经将体育和自身的健康紧密联系起来,看到了课余体育锻炼对增进健康、娱乐身心的作用;为促进中学生生长发育,学校做出一些硬性规定看上去很合理,但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并不可取,要多加宣传以促进学生参见课余体育锻炼由被动转为主动。
从上分析,我校的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地认识还是很高的,88.9%的学生都希望能经常参加课余体育锻炼,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却仅有53.5%。是什么因素导致这种现象地发生呢?分析结果发现主要有:无场地器材、没有时间、技术不好又没人指导、受学校规定地限制等。
5.结论
素质教育思想提出已久,政府也不断倡导要教育改革。但学校在追求升学率的指挥棒下一切为了考分、一切为了升学,带给学生的是做不完的作业和测验;特别是初三的学生,哪个家长敢拿孩子的“未来”做“赌注”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指使他们督促甚至强迫孩子学习,除了学校里教师布置的作业外还要给孩子找家庭教师补课,这一切压得学生喘不过气,能用来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所剩无几。况且在家长的意识中还有一个误区:认为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就是不物正业,有很多家长把学生成绩不好的原因归于“太贪玩”,他们根本没有弄清楚瞎玩和体育锻炼两者概念之间的差别。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经常参加课余体育锻炼会占有很多时间,又消耗大量体能,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加以劝阻。事实上经常参加课余体育锻炼并且成绩优良的学生比不是经常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成绩优良和经常参加课余体育锻炼且成绩较差的学生都要多,这一点充分证实合理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进身体健康还能促进学习。原因很简单,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人只在消除紧张状态、心理放松并且注意力集中,有高涨积极性的时候才是理解最准确最有信心的时候。学习讲究劳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事半功倍。
社会要尽快改变重智轻体的观念,把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学校体育教学要把快乐体育真正搬上课堂,刺激学生产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的兴趣,学生掌握自己喜爱体育项目的技术技能,从而在课后更好地锻炼。
学校要在体育设施上加大投入。体育的趣味多半来自体育器材地操作,单调乏味的跑步和重复动作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另外社会也应该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在日常生活环境中要增加一些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项目设施,为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提供方便。
社会、学校和家长都要改变观念,为中学生设计科学合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方式;创造一些吸引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新形式组织学生体育活动小组,体育教师、体育特长生担任体育指导员 ;经常组织小型体育游戏和体育比赛,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来引导中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培养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