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四川省宣汉县胡家初级中学 636154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在学的过程中记住这些内容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用脑记住而不是机械的不求理解的记住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以期能抛砖引玉。
一、在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记忆
理解的东西,易于记住。对于数学知识特别要通过理解掌握它的逻辑体系进行记忆。由于数学是建立在逻辑学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它的概念、法则的建立、定理的论证、公式的推导无不处于一定的逻辑体系之中。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主要在于弄清数学知识的逻辑关系把握它的来龙去脉。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仅要了解它是什么,更要知道是为什么。这样印象才深,然后有意地进行记忆就容易记牢了。例如:在《三角函数》这一章中公式的记忆就要学生知道公式是怎样推导出的,这样理解了记忆也就深刻了。
二、在系统归纳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记忆
有位成功者总结自己的经验得出“总结+消化=记忆”,这正是根据系统记忆法的思想总结出来的。按照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把知识进行恰当的比较、分类、条理化、编织成网,这样记住的就不是零星的知识而是一串。在实践中可以让学生以列表比较的形式或抓住主线、内在联系把重要概念、公式和章节联系串为一个整体。例如:三角形这一节里我就把内容归纳为“线段和角”,线段指边、角平分线、中线、高。由边、角平分线、中线、高延伸出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判定。角指三个内角和外角,由内角和外角延伸出它们的性质与判定。这样把这一节的内容浓缩为三个字,学生觉得记忆起来就系统化容易记住了。
三、培养学生的形象记忆
数学材料的抽象性会带来记忆的困难。为了减少这种困难,可以让学生对记忆的对象形象化。即把数学对象的意义和形象结合起来记忆。例如:记忆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时就可以将图像联系起来,这样“数形”结合记忆就更容易了。
再如互补与互余,有些学生总是混淆,我就形象地说互余这个“余”字头上“人”就像直角符号,所以它们的关系是两个角的和是90度,采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对所记忆的就觉得形象而不抽象了,也就容易记牢了。
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对比记忆
有比较才有鉴别。对一些相似的数学内容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相异点从而加以记忆,这样会更易记住。例如:学习《分式》这一章就可以和小学的《分数》加以比较,学三角形的相似就可以和三角形的全等加以比较。
五、培养学生对要掌握记忆的内容编出一些“顺口溜”等加以记忆。
例如:在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我就让学生把解题步骤归纳为“常(数)右移、二次项系数化为“1”,左配方、右非负、便开(平)方”。在解分式方程时我就归纳为分三步走:“一去、二解、三检验”。又如:记忆三角函数的定义,初学者较易混淆,因为sinA=∠A的对边/斜边,cosA=∠A的邻边/斜边,tanA=∠A的对边/∠A的邻边,cosA=∠A的邻边/∠A的对边,故可编成十二个字的顺口溜:“正子对,余子邻,弦母斜,切母直”(“子”指分子,“母指分母”,“对”指对边等等)。在数学学习中,许多学生都易于接受这类“顺口溜”记忆法,因为它朗朗上口,简明易记.
六、培养学生用谐音方法记忆
这类记忆是把将记忆的数学内容,就其发音特征用谐音的方法编成一句易记忆的句子。例如:√2的近似值为1.141,可用“一点意思意思”来记忆。п的近似值为3.14159265,可用“山颠一寺一壶酒,尔乐乎”来记忆,等等。这些句子既好读,又好记,又能把常用的数值记得很牢。
七、培养学生将所学材料进行循环记忆
这类记忆是将要记忆的材料分成若干组,当记后几组时,要有规律地复习前面的几组。当阅读一本数学书时先读第一章并记忆其中的一些主要结果;在读第二章以后的书时,应分别简要地复读前一章书中的主要结果;读一章书也一样,应在读后一节内容之前,复读一下以前各节的主要内容,这样的循环记忆,实质上在强化识记的痕迹、利于记忆的保持,自然可以收到深刻的记忆效果,而且保持的时间长。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