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峰
湖南省怀化市河西小学 湖南 怀化418000
摘要:现代化的今天,教育要以人为本,落实数落树德立人的教育原则。因此在小学阶段的信息化教育,就需要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发挥教育之本,把握教育改革的契机,从而将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有效结合,推动学生的全面化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渗透:小学德育教育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现代化的教育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也需要优良的人格品性,因此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德育教育,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对其未来的学习与发展都至关重要。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需要把握学科的特点,积极将德育教学理论与知识与学科教学融合,从而强化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更科学,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精神,加快学生的高速化发展。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渗透德育教育的内涵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指出:“立德树人”强调的是教育应以树人为本,树人应以立德为先。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教育比任何一项知识技能更为重要。从中不难看出,新时代的发展教育要全面关注对学生德育思想的教育,保障学生具备良好的品德与思想,为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信息化课程特点,以信息技术教学为载体,对学生家国情怀、行为习惯、团结意识、网络品德等内容进行培养,使得学生具备新时代优良品德与精神,是推进学生发展的关键。
二、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1.在教学中关注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的培养
教育之本在于德,可想而知,有才无德非教育,只有具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关键。在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就需要积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约束,保障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将通过计算机学习信息化理论与知识,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使用与应用。因此基于学科教育的特点,就需要强化对计算机使用上的管理。计算机对学生的诱惑力与吸引力很大,很多学生容易被计算机丰富的信息资源所吸引,而忘了学习目标,因此在教育中,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对课桌物品轻拿轻放、物归原位、不丢垃圾、合理操作,让学生懂得既要爱护机器设备,又要遵守计算机室规则,从而培养学生课堂优良行为习惯,将是保障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
2.在传统性节日中对家国情怀进行培养
德育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段时期教师有义务、有责任、有能力对学生的情感思想进行教育,保障学生具备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爱国、爱人民,团结、友爱。因此在课程教育中教师就需要积极收集关于德育教育爱国教育素材,如国庆日阅兵视频、新年合家团圆视频等,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信息技术课堂进行有效结合,让学生了解国家文化与历史,增进对祖国的热爱。
就比如说,以我国传统的节日清明节为案例,对我国传统的清明节进行相应的资源编排,教师在信息化课堂可以收集关于清明节的历史与故事,同时借助清明节来追忆我国发展历史,纪念为我国发展付出努力与生命的先烈,并结合具体事例来讲述我国传统节日,并在节日的基础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推动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发展。
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关注对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团结互助、相亲相爱是我国发展的基本美德,而这也是德育教育需要开展的工作之一。因此借助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可以在课堂对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进行培养,既可以增进学生间的了解与信任,同时也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奠定基础。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关注团队合作能力在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它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态度,以及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对人际交往的看法,因此有效开展团队意识的培养对于当前独生子女居多的环境非常有利。因为当下大部分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信与团队意识,而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刚好可以弥补这一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特征进行合作分组,并设置相应的组长。在上机体验课程中,通过小组性学习,同学之间做好信息的交流与知识的讨论,并相互帮助完成教师下达的学习任务并掌握知识。
就比如说,在学习某一刻内容时,教师让学生对知识理论进行自主性学习,然后在小组内做讨论,并在小组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知识总结,并做教师安排布置的教学任务,其中会用到交流、讨论、合作与学习,因此协调各方力量,积极让每个学生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合作探究精神,同时也守护快乐与知识。
4.在信息技术课堂培养学生网络道德
信息多元化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管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现代人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基于信息化技术学生能够自由的聊天、获取新闻咨询、进行网络购物甚至进行支付、游戏娱乐。可以说在信息网络世界,每个人都可以是主角,并在其中畅所欲言,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然而现代的发展,信息多元的壮大对学生构成了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心智若弱,无法有效明辨是非,因此很容易被信息的丰富资源所吸引,在网络的世界里迷失自我,并养成不良习性,不利于其良好的发展。如当下最常见的问题是,学生上课玩手机、在课间不分场合的打游戏、在网络谩骂等,这些都影响学生的发展,对其未来人格品质的建立带来影响,因此在当前的信息技术课堂需要重视。既要关注对学生技能知识的教育,同时也要关注对学生品德、行为的教育,让学生明白是非,正确认知网络,对信息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兼具良好的网络道德,推进学生科学、健康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基于信息课程的条件收集关于网络安全、网络道德的相关知识,如学生不应该沉迷网络,未成年人不得去网吧、对不健康、不安全的信息内容不予浏览阅读,做到网络浏览健康、合理,规范。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正处于发育阶段,需要严格控制学生的上网时间,保障学生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习,同时又可以约束自我,不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电视等信息化设备,保护学生的眼睛与脑力,使得信息网络可以辅助学生学习与生活,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使的自身能力提高。
5.在拓展练习中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阶段,此时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关键的奠基作用。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任务,更是每一个老师的任务。因此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一个基本准则。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天净沙·秋思》视屏制作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拓展练习的环节让学生用Windows Movie Maker制作关公的典故《夜读春秋》。学生在翻阅资料和视屏制作中,初步感受关公诚实守信的品质本性;再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的心灵深处得以触动,明白“诚信”的可贵。
结语:德育是教育工作的灵魂,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补充,也是信息技术教学本身的重要内容。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智慧,把握德育教育的契机,将德育渗透到课堂内外,让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牟敏.论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20(13):3.
[2]曾勇东.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68.
[3]简惠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16):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