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21期   作者:吴镜艳
[导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人们生活越来越好的同时,学生的心理状态却越来越差,小学阶段的学生看似毫无心理压力,但其实却存在很多心理问题。
        吴镜艳
        福建省晋江市青阳街道中和中心小学362200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人们生活越来越好的同时,学生的心理状态却越来越差,小学阶段的学生看似毫无心理压力,但其实却存在很多心理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教育部门对全国范围内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提倡全国的小学学校重视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从本源上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及时做了解及时做辅导,以保证让学生健康的成长。本文主要研究游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并对目前小学健康教育课中存在的问题做分析,望能对今后的改革及实践做参考。
关键词:游戏教学;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应用
        随着时代的改革、进步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人民群众都在感慨“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心理承受能力这么脆弱吗?家长养这么大真是白养了。”每当一个事件出现的时候,这些话也会随之出现,但是人们都没有想去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在哪里出现的问题,教育部门针对此类问题提出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课程中运用游戏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并了解学生心理的问题所在。
一、小学心理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对课程重视程度不高
        心理教育课程的兴起是在教育改革之后,但经过调查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对心理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仍旧不高,心理教育课程的教学课时安排不合理,教师的配备与学生的比例严重失衡。学校更加重视文化课程,对学生的心理状态甚少关注。根据小学生调查表(表1)显示,学生对于心理课程的了解程度不够,对心理教室内部环境不了解,甚至多数学生没有去过心理教室[1]。
        案例:某市教育部门想了解学生对于心理教育课程的了解程度,抽取本市重点实验小学进行调查,调查主要针对3年级到6年级学生,随机抽取学生共计300名,其中男生140名女生150名。本次调查下发调查表共计300份实际回收调查表为297份,其中有效调查表份数为290份。具体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心理健康教育调查表


(二)课程内容和过程太理论化
        首先,小学心理教育课程的内容过于理论化,极大程度上影响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的积极程度和参与程度,如今的小学心理课程上的状态依旧是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述理论的知识,办不到有效地针对学生的问题作出正确的辅导,教师过于注重教学内容的讲解,忽视学生的课堂氛围,导致学生在回忆心理教育课程的时候,往往都觉得自己好像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另外,教师过于倚重书本内容,课程上毫无新意和亮点,心理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重建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可以茁壮长大,但目前的心理教育忽视课程主要目的,造成心理教育课程无法达到课程存在的根本意义。
        其次,小学心理教育的教学过程需要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做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但是过于主导化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与学生产生这种双向的交流。心理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用朋友的身份去引导学生对自己敞开心扉,但是在目前看来,学生仍旧把心理教师当成老师而不是朋友。
(三)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国外起步晚,社会上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都很少,更不要说在学校内的心理健康教师。我国小学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多数都是与德育教育相关的教师。这种情况导致教师自身的专业程度不够,在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方面都较为薄弱,无法正确理解心理教育课程的真正含义[1]。学校的不重视导致心理教育课程的教学设备缺少,甚至很多学校内不设有心理教室以及辅导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设施[2]。
二、游戏教学在小学心理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针对上述问题,教育部门提倡在小学的心理教育课程中添加游戏教学模式,通过游戏教学模式改善心理教育课程的问题,帮助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让学生不再抵触心理健康的问题。
(一)通过游戏改变教学模式
        游戏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师过于倚重教材的现象,通过游戏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对心理教育课程产生兴趣,在课堂上有良好的氛围帮助学生提升对学科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教师应当注重游戏的设计富有趣味性,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目光,将学生一步一步地引进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中,在情境中发现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游戏的教学模式,让师生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帮助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转变学生对教师的印象,消除内心的隔阂。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根据具体的情况设计课程,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满足小学生的心理要求,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建设程度。
(二)通过游戏增强学生的内心建设
        小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普遍比较薄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多学生会因为一点小事或者批评就在课堂上嚎啕痛哭,对自己的物品占有欲很强,遇到困难往往都会自我放弃。心理教育课程需要帮助学生从小培养内心的承受能力,坚定自己的意识,让学生慢慢具有任何困难不放弃的精神,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游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适当设置竞赛类的游戏,让学生在失败的时候不放弃,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不颓然,慢慢教学生控制情绪,养成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在今后可以茁壮的成长。
(三)通过游戏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心智和三观都处在初步形成的阶段,对一切事物都有一定的好奇性,但是并不能明辨是非,对美丑善恶的概念也很薄弱,学生之间总会出现攀比或者嫉妒的现象。比如:学生无法理解电影中坏人为什么是坏人;学生之间会对比今天得到的小红花数量,数量多的学生会沾沾自喜,数量少的学生会有嫉妒、不满的心理。
        通过游戏的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告诫学生不应当存在攀比心理,也不应该存在嘲笑或者嫉妒的心理。通过游戏的设计,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教师也应当加强学生对生命的理解,设计与生命相关的游戏内容,帮助学生正确了解生命的价值,养成学生珍爱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的正确生命观[3]。
(四)游戏教学在心理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案例
        某市重点实验小学,心理教师张老师在《我能行,你能行》这节课的设计时,将“如何正确面对失败和挫折”当作教学中的重点目标,希望能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学会掌握自己的情绪,调节失败挫折的心态,并将失败的问题战胜取得成功地喜悦感。
        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将学生分为四组,首先让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学生当销售员进行销售,销售的物品为张老师准备的物品张老师还同时要求每一位学生至少销售两件物品以上。这个游戏看似简单,但实际有一定难度,学生在销售物品时会遭受到拒绝,或者销售不达标。通过这种情况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口才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遇到困难不放弃想办法解决的心态,当学生获得成功时内心的满足感和自信也会随之提升[4]。
结束语:通过游戏教学在小学心理教育课程的应用,帮助学生从小具有正确的三观和坚强的内心世界,从根本上杜绝学生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减少我国青少年郁郁症多发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沈玉红.游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 2018(9):35-35
[2]刘增辉.浅谈游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7):66-68
[3]李志勇.浅谈游戏在小学体育课中的重要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1):79-82
[4]徐涛.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法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22):47-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