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痕美术与八零画派的比较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21期   作者:冯云霞
[导读] 中国人对于写实性绘画的喜爱可以从古至今的人物画、山水画睨见一端,比如古代人物画的帝王图,立求写实,有一位皇帝甚至下诏,希望把帝王崇高勋德用书画表现出来。
        冯云霞
        梅江区梅州中学
        
        (一)写实绘画语言·一脉相承
        中国人对于写实性绘画的喜爱可以从古至今的人物画、山水画睨见一端,比如古代人物画的帝王图,立求写实,有一位皇帝甚至下诏,希望把帝王崇高勋德用书画表现出来。那时的画家不得不严谨以待。之后人物没落,山水崛起,杰出的画家从自然山川提炼绘画形式,追求题材的真实,生动描绘自然物态。20世纪初,清政府向欧美派遣留学生,这一批人也是最早带回写实美术,徐悲鸿先生把西方严谨的素描造型人引用中国,“借洋兴中”改革中国画。进入新中国,社会主义绘画兴起,受到当时苏联美术的影响,在文革期间,“主题先行”使得艺术家创作表达中,停留在对国家政策教条化和生活概念化的理解。“红光亮”世界的人物程式化的脸谱依旧是写实手法绘画,而源自俄罗斯“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技法,也影响伤痕美术的艺术语言表达。    
        高小华《为什么》被认为“伤痕美术”的开山之作,表现的是红卫兵时代一场武斗结束的场景一角,画面四人席地而坐,主体人物表情无助,眼神迷茫,透露着对眼前发生一切的困惑。技法上受苏联画家科尔热夫颇深,奔放粗狂的笔触,颜料的堆叠把人物形象宛如在画中雕刻而成,力量感扑面而来,人物写实,色调沉重。在当时,更为流行的是苏联画派另两位的大师马克西莫夫和梅尔尼科夫画法,比如:程丛林的《1968年X月X日雪》、王川《再见吧,小路》、何多岺,唐雯,李小明《我们曾唱过这首歌》等,用笔更加轻松,具有动感,色调以银灰为主。
        伤痕美术技法上沿袭俄罗斯传统画法,这与80画派用古典风油画技法在写实性绘画语言表达思想是同样性质。80画派的创始人之一陈承卫,师承导师杨飞云,受其影响很深。杨飞云先生是中国写实画派成员之一,擅长细致入微的古典油画语言,展现周围的人和环境。陈承卫在处理画面时,将西方古典技法作为绘画语言。他的代表作《声音》是一副巨幅作品,获得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创作最高奖—学院奖。这幅作品描写火车站人们春节前购票的一幕,人物众多,把底层劳动者人民等候购票,或等火车的百态展现出来。各种人物加上行李等随身物件,是画面有股沉郁压抑气氛,构图采取散点透视,仿佛电影镜头的一瞥,展现人生百态。用笔大胆,颜色艳丽,场面宏大,把原生态的劳动人民在这并不陌生的环境展现他们生活的一面。
        比较两者,绘画语言的写实性极其相似,前者受到苏联画家的影响,以情节性绘画为主,用写实手法作手段表现;后者的古典主义风格,源自西方传统绘画,严谨细致变现人体结构和透视,同样使用写实表现手法。
        
(二)一副好画·构图、色调、形象
        每一张成功的创作,除了技法上成熟外,还有构图的形式感,色调的处理,人物形象的选取。
        伤痕美术是一代人用绘画作品对历史进行反思和抨击,表现形式上大多受到苏联的影响,场景巨大,人物众多,用戏剧化的形式表现众多人物的情感表现。
        高小华《为什么》一改昔日文革时期的仰视构图,替之俯视构图,在画面安排上是C型分布,画面人物服饰、动作和道具做了精心处理和设计,烘托一股悲剧性的气氛。
        《1968年X月X日雪》是伤痕美术时期的代表作品,现藏于中国美术馆,这张有类似日记名字题目的画,向我们展示当年武斗的残酷无知,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利用天真无知的青少年来实现政治斗争的目标。当朝夕相处的同学,站在不同的立场,向对方投掷武器,为誓死捍卫自己的革命路线的口号,拼的你死我活的斗争。
        当年重庆武斗十分激烈,程丛林在目睹其中的悲剧后,在文革结束自己在家偷偷完成这幅画。画面截取武斗结束的场景,主体是一位衣衫褴褛的姑娘,赤脚走在雪地上,望着左侧人群,表情不甘失落。身后阵营的队友有的试图反抗,有的背负伤员,更多的是失败的颓废表情。画面中大多是年轻人,还有小孩和妇女,其中有一位手拿扫把的大妈一脸痛苦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幕,营造出一股戏剧性的历史突破,虽然没有直接经历刚刚那场战争,但人们仍可从这剑拔弩张的气氛中感受得到。
        绘画创作明显受到苏联美术大师苏里科夫的影响,场景巨大,人物众多。漂亮的灰调子,笔触大胆奔放,人物深情刻画到位,构图安排紧凑。画家通过戏剧化的场面,反思革命,大胆揭露历史灾难,还原当时的真实,把尖锐深刻的社会问题暴露在阳光底下,这触及到当时人们内心深处的痛创。
        在伤痕美术后期,则转移到个人情感宣泄上,比如王川《再见吧,小路》、何多岺《春风已经苏醒》等,对人性更深层次的理解,认识与描绘,触动观众内心深处。
        伤痕美术作品画面大都是冷、灰调子,人物以青年为主,多表现在文革期间或文革后,各种迷茫,酸楚,失落的情绪。不管场景式还是表现个人的作品,都一反过去文革标准脸谱,借用写实主义直面揭露和思想批判,把那个年代的最美最年轻的生命遭受的痛创直白展现出来,不再掩饰在一味的歌功颂德的惯例。


        相较之下,80画派的颜色丰富的多,展现人物的情感更加多样。
        赵关键的《舞心飞扬》画面展现一个芭蕾舞蹈女孩在舞姿舒展的一瞬间,女孩动作轻柔优美,脸部表情放松。构图上,人物主体居中,笔触细腻,色彩润丽,整幅画散发甜美的气息。80画派绘画在表现上倾向唯美主义,表现自己周围的人物,在日常生活挖掘他们的个性和深度,反映画家独特的见解和哲学观。成员追求用古典写实技法与自己思想的融合,比如:王龙军《神秘园》描绘是一群女孩在一个梦境一般的地方吹奏弹唱,身穿特色民族服饰的女孩动作各异,有的向远方喊着什么,有的坐在椅子和其他人聊天,更多是在拿着乐器独奏。不同肤色的人在平原的旁榕树聚在一起,给人一种神秘不知的气氛。在人物塑造上,王龙军和赵关键刻画的人物相似,以甜美,静谧的气质为主,青春美好的面孔和生命在黄昏神秘的色调中仿佛跃出画面。构图宏伟,每个人物在高低错落之间遥相呼应,极具动感。超现实的叙事语言,用各种隐喻、夸张等手法的表达,展现社会各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与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汇融合冲击矛盾。

(三)前卫价值
        在艺术领域,前卫指的是在艺术观念、艺术手法等不断推陈出新,具有变革的开拓性。
        在“伤痕”艺术浪潮之中,青年艺术家也在逐渐探索,从早期文革的文学性主题和题材的戏剧化,慢慢到非戏剧化、非斗争性主题的表达。程丛林《1979年夏夜—身旁,我感到民族在渴望》,初步消解对美术语言借助文学叙事手法,画中共有170多人,在拥挤的教室里,每个人神态各异,长期经饥饿消瘦的脸庞无不专注,饱含对于知识改变自身的渴望。这是整个民族的呼声!构图以斜线从左到右向前推进,排山倒海的气势,给人一种时代的汹涌感!
        同时,这也表明“伤痕”艺术家对艺术探索的新方向,在文革结束后两年“左”倾思想中,“伤痕美术”冲破思想上的禁锢,成为当时思想解放在美术领域的“前卫先锋”。
        而在21世纪商品经济的时代,迎来80后的舞台,置身其中,人心容易浮躁。80画派的成员看到现在许多青年在前卫的道路越走越远,反而更加坚定选择写实主义绘画语言。他们在艺术思想上似乎想把唯美、超写实、古典综合起来,采温和、含蓄的批判当前人文精神的失落。结合中国本土营养,在与国际对话的背景下,更加深入生活,面向传统,立足当下。在对现实冷静的审视,重新用写实主义解读中国写实绘画,这也是一种更为勇敢的“前卫性”。
(四)创作主题
        经历文革的艺术家们,不可避免带有对以往伤痛的心情创作。伤痕美术最开始是反映文革知青生活,在后期将目光探向更为原始淳朴的地方,对于艺术家来说算是一种情感的回归或者精神探险,不再局限于反映知青生活,从“文革”情感到平凡生活中的人性之美,展现普通青年的生活,比如环卫工人、建筑工人等,以一种本能的人道情感批判过去的虚伪粉饰,进一步挖掘普通人的生活状态,这是人道精神的继续和深化。《春风已经苏醒》是何多岺的处女作,他把融入他骨血的知青生活时的大凉山移入画面,在画面中,身穿发黄军便装的少女,在春风微拂中若有所思,这是文革的典型形象,加上环境的抽象性,整个画面寂冷凄清、空旷、荒芜,在美学上表达对历史的追忆和未来的漠然。作品也以一种伤感的基调开启中国乡土写实绘画的另一条通道,对人更深的关怀、理解,认识和描绘,通过画面触及观众的灵魂深处。
        表现题材从崇高向世俗的转变,与商品经济有关。伤痕美术的主题性绘画到描绘普通人,艺术家表现题材的政治性逐渐消失,八零画派则将身边的亲人、朋友等熟悉的人作为描绘对象,表现青春的美好, 除了唯美主义的倾向,还有淡淡的小资情调和超现实的表达。比如陈承卫《慵懒的午后》画中的一个妙龄女子坐在靠窗的沙发上,阳光通过窗帘透射在女子闲适的脸上,光与影的对比营造一种舒适、静谧的气氛;王龙军的《三人行》系列将现实人物和超现实手法结合在一起,带着隐含、复杂的感情诉说。这表明,80画派的写实不止是画得像,还要在其中倾注画家经过生活提炼的想法,达到艺术的高度。
        (五)其他
        伤痕美术和80画派有一个的不同在于,伤痕美术的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是更多是认为自己有责任去用绘画诉说经历的一切,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去创作,此时他们尚未脱掉艺术家的国家给予的身份认同。到了90年代开始,艺术家开始将自己的作品看作是带有市场价值的商品,随市场的需要和人们的喜好选择自己的创作题材。这倒不是说,八零画派的成员一开始就带有商品属性看待自己的画的,而是他们作画为乐的同时也把画作为一种谋生手段。他们的画在各大拍卖会均有不错的成绩,至今,成员们还有多幅作品在嘉德在线在拍卖,这用另一种方式表明社会对八零画派的很高的认可度。
        中国的绘画主流是写实主义绘画,这个事实任何人毋庸置疑,伤痕美术青年以写实主义绘画为武器批判社会,提出血和泪的控诉;年轻的八零画派则将古典写实主义进行到底,旨在继承的同时,担负社会责任。两者都是正值青春之时,将所学大胆创作出来,对生活的深入了解下,创造所处时代的作品,大声发出自己对于这个时代的想说的话。
        这对正处在学习的90后和00后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而当时前卫的伤痕美术青年已经在历史的路上远走,八零画派在当前选择对写实主义的回归,不但是环境成长中的潜移默化,还有他们在满怀热情的对待中逐渐找到一条开拓写实主义的新表达。在时间的等待着我们可以拭目以待他们选择写实的道路,是非常值得,将西方古典绘画语言注入本土题材,在未来能升华成自己独具特色的中国绘画语言表达,扎根在中国大地上,愈加成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