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检验科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20年5期   作者: 孙学娟 韩宏兴
[导读] 检验科是疾病治疗和诊断的重要科室,通过血液检验有助于诊断疾病,为疾病的后续治疗、康复和防护等奠定基础。

 孙学娟  韩宏兴    邹平市长山中心卫生院   山东省滨州市  256206
摘  要:检验科是疾病治疗和诊断的重要科室,通过血液检验有助于诊断疾病,为疾病的后续治疗、康复和防护等奠定基础。鉴于检验科工作的特殊性,工作人员每天要接触大量的血液检验标本,一旦发生疏忽可导致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危及自身健康,导致院内感染。加强检验科对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当前基层医院检验科管理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检验科;血液传播性;预防;控制

   血液是多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媒介,如艾滋病、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检验科在进行此类疾病检验中,一旦操作不当发生损伤,可增加病毒的传染风险。血液传播性疾病在血液检验期间存在一定感染风险,工作人员要加强风险防控意识,避免检验期间被患者使用过的仪器所损伤,感染血液传染性疾病[1]。本文对检验科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进行相关研究。
1 检验科潜在的感染风险
   检验科是负责各类疾病检验的重要科室,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等血液传播性疾病均给检验科的工作增加较大感染风险。临床常见有因检验不合格、操作不规范等情况导致医护人员感染或院内感染情况。检验工作具有一定危险性,如检验期间被针头、玻璃等器皿刺伤增加血液感染风险、医护人员带有皮肤损伤造成感染、检验期间口腔、鼻腔等与检验血液接触造成病毒感染、工作人员免疫力下降,长时间与带有病毒的仪器接触后引发感染病症。
2 血液传播性感染途径
2.1穿刺感染
    血液标本在采集过程中,工作人员容易被注射器、玻璃试管等尖锐器具刺伤,带有病毒的血液侵入伤口导致感染,这也是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重要传染途径。
2.2皮肤破损
  细小的伤口、擦伤和溃疡等均导致皮肤黏膜受损,防御能力下降,血液中的病原体侵入导致病毒感染。
2.3黏膜感染
  血液检验过程中,口腔黏膜、眼黏膜和鼻腔黏膜被飞溅的血液接触,可增加疾病感染风险。
2.4工作环境
    检验科属于高感染风险科室,工作人员长时间进行血液疾病监测接触仪器设备和台面等,均会导致血液传播性感染。
3 加强检验科血液传播性疾病预防措施
3.1加强检验科布局管理
    检验科的室内布局需科学合理,针对患者传染性疾病的特点进行科学分类,确保检验规范性。例如,正常患者的血液样本需与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样本相区分,避免在同一个区域存放导致样本混淆,增加感染风险。检验科的各类检验仪器和设备需标识清楚,严格分类放置[2]。血液采集、检验物品在使用完毕后需统一清洗和消毒,避免影响下次检验。
3.2检验人员培训
   检验科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在上岗前需进行培训教育,提升对感染防控的重视程度。培训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各种检验器械的清洗和消毒、不同种类检验废弃物的分类、消毒液浓度配置、常见血液传染性疾病防控措施等。提升检验科工作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风险,在血液治疗中注意预防。
3.3建立感染监控感染
   为检验科工作人员建立感染监控档案,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确保血液化验的各项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时方可从事科室检验工作。


建立动态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病毒传染源头,阻断感染风险。
3.4定期检查
   定期安排专业人员对检验科的物品、器材的清洗和消毒情况进行批量抽查和不定期检查,确保各类器械消毒达标。各类物品的标签需规范表示,正确放置,确保检验质量。设立奖惩制度,针对未严格遵守清洗、消毒措施的工作人员进行处罚,确保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加强临床工作中的检查,避免在检验过程中医务人员发生病毒感染危险事件[3]。
4 检验科仪器消毒防控
4.1分机使用
    严格控制不同疾病的仪器检验,仪器需分机使用,完成一次检验时需清洗、消毒完毕后进行其他类型疾病的检验,不得混用。
4.2一次性物品销毁
  检验科进行血液采集时使用的一次性灭菌采血针、注射器等医疗物品在使用完毕后需统一存放销毁,避免交叉交感。血液采样和检验过程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过的止血棉、按压棒需严格分类处理,不得随意丢弃。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检验科的管理制度,综合降低病毒感染风险。
4.3先消毒后清洗
    血液检验中使用的试管、器材要统一回收消毒,先在消毒液中浸泡消毒后进行清洗和烘干。工作人员要根据消毒需要正确配置消毒液。例如检验血液的试管,在使用完毕需用消毒液浸泡,随后进行清洗、烘干和正确存放。
4.4标本正确销毁
    检验使用完毕后的样本需及时消毒和处理,达到无害化处理效果后进行统一销毁,避免检验标本增加病毒感染风险[4]。
4.5检验防护
  检验工作人员在进行检验、消毒和清洗工作时需穿戴好医疗专用衣或隔离衣,在每日工作前后加强个人消毒,降低感染风险。血液样本采集和检验过程中需全程佩戴乳胶手套,不得直接与血液接触。乳胶手套可降低针刺伤后的感染风险。接触样本或污染物品需摘掉手套仔细清洗,采用抗菌肥皂和七步洗手法进行严格洗手,保证安全。
5 其他途径防控
  对于存在外伤或工作中发生损伤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需严格禁止再次进行病毒检测工作,避免在检验期间受到病毒感染,保障自身安全。检验科医护人员需提升自身安全防控措施意识,每日检验工作前穿戴好防护服,避免在检验期间发生损伤,增加感染风险。完善检验科管理制度,如消毒、无菌操作和清洗等。增加抽查和检验频次,确保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5]。设立紧急事件防护预案,一旦发现感染性事件需立即处置并上报医院感染防控部门,确保医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综上,通过科学的制度建立和有效防控,可显著对血液传播性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保证检验科的工作安全与检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月霞,周俊霞,高闰.血液净化中心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的控制与预防[J].中国农村卫生,2015(24):44.
[2]蔡益民,丁久洪,杨晓丽,胡仁,郭文慧.护生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认知、态度及实践行为调查[J].循证护理,2017,3(06):602-605.
[3]刘欣,桂木梅.术前及输血前感染性疾病筛查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价值探讨[J].系统医学,2018,3(05):15-16+19.
[4]秦小玉.浅析我院检验人员在进行血液检验中的生物安全问题及对策[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4):24.
[5]薄涛.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控制探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7,35(04):520-5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