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电刺激八髎穴对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20年5期   作者:高力琴 倪美琴1 沈献芳
[导读] 本研究拟探讨经皮电刺激八髎穴对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

        高力琴 倪美琴1 沈献芳1  常州市中医医院 213000
[摘 要] 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经皮电刺激八髎穴对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普外科接受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患者,患者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出院后1、3、6、12个月,对所有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随访(肿瘤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LQ-C30量表),并观察直肠测压指标。结果 经皮穴位电刺激组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得分较对照组均明显上升(P<0.05),直肠测压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电刺激八髎穴能够改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症状,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经皮电刺激;八髎穴;排便功能障碍;生存质量
    直肠癌在我国高发,约70%位于距离肛缘7cm以内[1],汪建平等报道的直肠癌手术保肛率为76.2%[2],对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主要经典手术方式有低位直肠前切除术(lower-anterior?resection,LAR),术后约80%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排便功能异常[2],主要表现为:排便不尽感、排便费力、排便次数增多以及大便失禁等,Ortiz[3]将其统称“前切除综合症(anteriorresection?syndrome,ARS)”,术后排便功能异常一般维持1-2年,有时长达15年之久[4],鲁兵、傅传刚等认为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前切除术,括约肌损伤似乎难以避免[5],ARS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使患者宁愿选择造口[6]。本研究拟探讨经皮电刺激八髎穴对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月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普外科接受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患者,肿瘤距肛缘≦7cm的低位直肠癌行前切除术(lower anterior resections LAR),共纳入研究对象86例,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使用spss syntax程序进行随机分组,进入研究组的43例,进入对照组的43例。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讨论后予以批准进行。

1.2干预方法  对所有受试患者LAR术后一周在国际造口治疗师指导下训练排便功能,对照组: 术后1周排便功能训练:(1)缩肛运动:(2)提肛运动(3)排便反射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从LAR术后1周起,每周2次对其进行每次30分钟的经皮电刺激八髎穴。
1)经皮电刺激操作人员培训,设计标准化操作流程。
2)神经肌肉刺激仪:型号KT-1(北京御健康复医疗仪器有限公司生产)于切皮前、术后第 1 周每周 2 次行 TEAS治疗,每次治疗时间均为 30min。
3)肛管直肠压力测定设备 型号:ZGJ-D3型肛肠压力检测仪
4)检测方法:嘱患者在检测前排空大便,取左侧卧位屈髋90℃,测压导管连接在8个换能器上,压力定标范围0—50mmHg,导管插入肛门6~8cm,观察肛管纵轴8个方位上每一横断面的压力值,启用恒速拖拽系统以0.17cm/s匀速向外牵拉,分别观察肛管在松弛和收缩肛门状态时的压力变化,信号经传感器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和储存。
5)主要检测指标: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门最大收缩压(收缩时间)、肛管、直肠排便压(协调性)、直肠初始感觉容量、直肠便意感觉容量、直肠最大耐受容量。
1.3 观察指标:出院后1、3、6、12个月,对所有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随访和肛门控制功能评价,包括1)直肠测压(直肠测压仪);2)肿瘤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LQ-C30量表。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x2检验或四格表准确概率检验法;计数资料采用wilcoxon秩检验,所有统计学水平(α)取0.05双侧,采用 SPSS 17.0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直肠测压:干预前两组病人直肠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门最大收缩压(收缩时间)、肛管、直肠排便压(协调性)、直肠初始感觉容量、直肠便意感觉容量、直肠最大耐受容量得分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即对排便的控制能力上升。详表2。

2.3肿瘤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LQ-C30量表):干预后实验组生存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上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中低位直肠癌术后排便功能异常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部分[7-8]。目前,降低ARS发生的常用手术操作有3种[9],即端侧吻合术和结肠成形术以及J型储袋,对操作医生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手术费用昂贵。骶神经调节SNS是常用的一种电刺激疗法设备昂贵,对医生操作和患者文化水平要求高,还可能导致皮下感染。目前排便功能训练和经肛门灌洗方法有报道称患者依从性不够,影响康复效果[10];千百年来针灸治疗尿、便异常及生殖系统的病症已有丰富的经验[11-13],八髂穴是位于骶后孔中的4对穴 ,即上、次、中、下髂穴的全称[14] ,通过深针刺八髎可以刺激骶神经根[15],可以改善骶尾部气血运行,达到“气至病所”的目的[16],有报道表明针刺八髎穴对于二便功能障碍有良好的效果[17],大量研究证明经皮神经肌电刺激能够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和传导功能恢复[18-20],本研究结果显示经皮电刺激八髎穴能够改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症状,可有助于提高肛门控制排便的能力,能够重塑良好的生活质量。
4小结 
本研究显示经皮电刺激八髎穴能够改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症状,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诊疗上,希望通过更多的中西医结合多学科合作,为患者制定一个最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郑荣寿,张思维,吴良有,等.中国肿瘤登记地区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2,21:1-12.
[2]章密密,朱晓亮,王建,等.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肛门功能恢复状况的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7):64-65.
[3]Ortiz H,Armendariz P.Anterior resection:do the patients perceive any Clinical benefit?[J].Int J Colonrectal Dis,1996,11:191-195.
[4]黄兴,刘祺,肖志刚,等.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位置与肛门功能关系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13,40(10):592-595.
[5]鲁兵,傅传刚,刘连杰,等.超高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对控便功能的影响[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2):143-145.
[6]Shibata D,Guillem  JG,Lanouette  N,et al. Functional and quality-of-life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after combined modality therapy,intraoperative radiation therapy,and sphincter preservation[J]. Dis Colon Rectum,2000,43(6):752-758.
[7]吴孟超,吴在德.黄加驷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92.
[8]王平瑜,白雪峰,牛嫣阳,等.经肛门外切除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68例分析[J/CD].中华普外科学术学杂志:电子版,2012,6(1):30-35.
[9]傅传刚,丁建华.直肠癌手术直接吻合与贮袋结直肠/肛管吻合术后生活质量的比较[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5,12(1):7-9.
[10]王永华,刘湘林,刘文清,等.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排便功能训练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4):1624-1627.
[11]桂林,刘云肖,郭伶俐.针灸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综合征[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8):1579-1580.
[12]刘志顺,彭唯娜,马晓晶.电针治疗神经源性急迫性尿失禁5年随访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96—97.
[13]王惠霞,崔海.电针治疗老年急迫性尿失禁疗效观察 [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2):70.
[14]黄龙祥.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针灸经穴定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2-113.
[15]周惠芬,丁曙晴,丁义江,等.八髎穴(骶后孔)定位、测量与取穴方法研究[J].中国针灸,2013,33(8):703—707.
[16]黄帝内经素问[M].沈阳:辽宁科学出版社,I997:94.
[17]周凌云,李杰?,李春梅,等.电针八髎、会阳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6,26(4):237—239.
[18]江澜,程安龙,袁伟芳,等.经皮神经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肌电图变化[J].中国临床康复,2004,26(8):5598-5599.
[19]冯海燕,李月红,靳跃,等.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6,23(4):193-196.
[20]李青峰,范存义.经皮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临床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5,18(4):253-256.
作者信息:
高力琴 主管护师 常州市中医医院  345178233@qq.com。
通讯作者: 倪美琴 副主任护师 常州市中医医院  liqingyue2009@163.com。13912302983
      沈献芳  主任护师 常州市中医医院 护理部副主任 1035241474@qq.com。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