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则与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6期   作者:白宇
[导读]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白宇
        黑龙江职业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期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提升教书育人成效的一种手段。为了充分地体现“大思政”的核心理念,全国各地的高职高专类院校纷纷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并以此作为增加高职类院校思政教育的极为重要的抓手。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则与实践探索,希望我研究课程思政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是专门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高等院校。 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课倾向于专业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的培训,忽略了思政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 因此没有达到专业课课程思政良好的教学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 “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高职院校加强重视思政课程建设工作, 尤其在专业进行“课程思政”路径探索与实践,在日常高职教育、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大力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使得课程思政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与实践,是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工作向前发展的重要做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1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新变化
        课程思政即将思想政治元素渗入到各门课程内容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以发挥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
2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把握的五个核心环节
2.1“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根基所在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正在大力建设良心“金课”,消灭“水课”。众所周知,课程是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课程建设俨然已经逐步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没有优质“金课”,“课程思政”功能自然无的放矢,成了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必须充分尊重和顺应个专业课程建设的固有规律,切实强化课程建设管理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基础。具体讲,在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势必考察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以及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程度。在个级别的精品课程、重点课程、MOOC, SPOC 的遴选立项、原创视点评比验收中应该设置“价值引领”或 “德育功能”相关的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制定中应设置“德育效果”观测点。


2.2“思政”是“课程思政”建设重点所在
        如果没有好的“思政”教育功能,课程教学必定失去“灵魂”而迷失“方向”。目前,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立和教学实践体系的构建中存在长期的痛处与缺陷,即:“思政课”与专业课程之间没有交集,如 “两张皮”,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合力在各门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之间极难形成。全体教师都有育人的崇高职责和神圣义务,所有课程都应具备育得功能。大力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大改革就是在充分尊重各门课程自身的建设规律的前提之下,在如期实现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突显价值引领的作用。作为高校教师,应该深入思考、实地调研,大胆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思路与授课方法,同时充分而自然地发掘每一门专业课程之中蕴藏的丰富多彩的育人育德内容,不断优化课程建设,切实使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深度融合、完美对接。
2.3“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关键要素
        “课程思政” 建设的落实主体使一线教师,因此,作为专业课程教师,必须具备一定水平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高职院校可以集思广益,积极搭建课程思政建设工坊,课程思政工作室,课程思政研修中心等平台,对思政教师、专业课程教师、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进行高效的整合,积极组建多学科、多背景、互相交叉、互相支撑、良性互动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打造名是团队,助力“课程思政”的良性持久发展。通过教师之间“同伴互助、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来保障各门课程之间 “同向同行、 协同效应”。
2.4“学院”是“课程思政 ”建设重心所在
        “课程思政”的改革浪潮毫无疑问地会给学校和院系带来不少的压力、冲击、紧迫感以及动力。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布局、教学活动组织都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新问题和挑战,因此,急需建立起上下贯通、多元参与运行机制。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将“课程思政”的建设作为了学校或二级学院内涵建设发展的极为重要内容之一。必须进一步明确学校或院系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具体责任,并上升到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所必须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
2.5“学生”是“课程思政”建设
        成效体现人才的培养使高等教育的终极目的,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更是如此,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最高目标。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根本目在于培养出高质量人才。 那么,“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如何,最终必须以学生获得感为终极标准。必须立足办学定位、针对人才培养、聚焦学生的思想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智慧的教学方法、制定适用有效的评价标准和方法,都是保证“课程思政”实施受到良好效果重要原则。
参考文献:
[1]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隐忧与应对策略[J]. 姚高翔,李春萌.??高教论坛.?2018(11)
[2]简析民办高职院校中的课程思政建设[J]. 李小女.??现代职业教育.?2018(30)
[3]大思政格局视角下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J]. 邵杰.??课程教育研究.?2018(33)
[4]良医培育的路径:把医德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建设[J]. 方建宏,刘群英.??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
[5]高职“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J]. 王石,田洪芳.??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4)
[6]“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 何红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05)
[7]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 高燕.??中国高等教育.?2017(Z3)
[8]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 邱伟光.??思想理论教育.?2017(07)
[9]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 高德毅,宗爱东.??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