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孙子兵法.谋攻篇》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26期   作者:李曾毫
[导读] 解读《孙子兵法》中的《谋攻篇》,需要需要以智慧意识,
        李曾毫
        95816部队

        摘要:解读《孙子兵法》中的《谋攻篇》,需要需要以智慧意识,并运用相对的辩证观点,才能将孙子倡导的军事全胜思想、发挥前方将领指挥权作用主张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争规律解读清楚或解读好。
        关键词:孙子兵法;谋攻篇;解读

        《谋攻篇》是《孙子兵法》中的名篇,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谋攻”就是对谋战的规划或计划。《谋攻篇》主要说明了谋划攻战方面的策略,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样的全胜战略思想,也提出了根据敌我人数对比,选择运用不同战法的“十则围之,五则攻之”作战思想,更提出了赋予前方将领“将能而君不御”充分指挥权主张,并揭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规律。这些思想,对待军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还启发人们建立了在从事军事活动以外的其他社会活动中相关谋略意识。
        一、最低限度降低战争损失思想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说没有经过与地方直接进行激烈交战,就能使地方屈服于己方意志而获取全胜。这样一个谋攻策略,是在体现将战争损失降到最低意识,它对人类从事军事活动,具有较大深远意义。只要是战争,就会造成敌我双方大量兵员伤亡,也会消耗大量物资。孙子面对这种情况,他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即使双方交战,还会屡战屡胜,但也难免出现损兵折将的结局,更会消耗战争物资,最终的结果还是兵胜而国弱。所以,孙子将“不战而屈人之兵”作为战争所要追求的最高作战原则,也当做了最高追求目标。
    同时,孙子根据这一战争思想,又提出了能够实现这一战争意图的几种使敌屈服的手段,即“伐谋”、“伐交”、“伐兵”和“攻城”。在这几种手段中,“伐谋”与“伐交”当属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范畴,是能够达到全胜目的的途径。“伐谋”是用战争谋略挫败敌方,不使敌方与己方方式战争对抗。“伐交”是在提倡使用外交谋略,实施瓦解敌方目的,破坏敌方构建的联盟,陷敌于鼓励境地,迫使敌方不战或投降。不过,想要达成“伐谋”与“伐交”的交战目的,当需有“伐兵”和“攻城”的实力,作为后盾。
        人类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几乎已经造成了灾难性的战争后果。如今,国际战争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核战争给人类生存都带来了难以估量或确定的风险因素,在无法消除战争威胁的情况下,能不能不发生战争或消减战争威胁,乃至如何降低战争损失或毁伤,孙子提出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军事思想,依然在发挥着指导人们启示的作用。
        二、赋予前方将领“将能而君不御”充分指挥权的主张
        孙子认为,君主都会一直身居朝中,如果君主在一味盲目干涉前方的各种军事行动,则会产生对交战十分不利的严重后果,在有时,甚或是还会导致战争的失败。鉴于此,孙子列出了几种情况。

他认为君主不顾及有关客观情况,仅仅是凭借君主的主观臆想,遥控、遥制或束缚前线军队的各种军事活动或行动;君主不了解军队管理具有的特殊性,对军队的行政加以干预;君主不懂军事或用兵打仗,也不懂用兵的权宜机变,对前方将领的指挥权实施干预等,都会导致“乱军引胜”,既能扰乱军心,又能干扰军队的军事行动,造成自取灭亡的悲惨结局。针对君主的这些干预军事的行为,孙子则在他的《孙子兵法》中,提出了“将能而君不御”的主张。这个主张是需要君主赋予前方将领独立的战争与战场的军事指挥权,军队中的所有军事活动和军事行动,都要听命于军事将领的指挥,君主不要有任何的干预。这是孙子认为军事战争所能取胜的重要条件。
        “将能而君不御”这一主张,是孙子把“将能”当做了“君不御”的一个前提性条件,并对前方军事将领提出了相对严格的系列性要求。比如他在《计篇》当中,对军事将领提出了一定军事素质与军事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即“智”、“信”、“仁”、“勇”和“严”等。他在《九变篇》里面,又对军事将领提出了修养方面的要求,即要求军事将领必戒“五危”。不仅如此,孙子同样在《地形篇》中,对军事将领提出了忠于君主和忠于国家的道德要求,即“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舍利于主”。除此以外,孙子还在《九变篇》中,明确指出了“将受命于君”的要求,向军事将领表明,他们的权力是君主亲自授予的。如果军事将领要想“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必须是在君主的授权或授权范围之内,获得一定的临机决断或见机行事的权力。这是在说明,君主永远都会是一个国家军队的最高统领或统帅,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
        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规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在说明,掌握敌我双方情况是战争取胜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全面了解和掌握敌我双方情况,并对敌我双方情况进行研判,,然后根据研判结果,再做出战争决策,制定战争谋略。同时,还要在战争的进行过程中,依然要不断研判敌我双方最新变化情况,动态调整作战方针与作战策略,才有可能将战争引向胜利。因此,孙子才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规律。
    战争历来都是一种矛盾的统一体,彼此间的对抗交战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互动过程。在孙子的军事思想中,他认为“知己知彼”是战争获取胜利不能缺少的前提性条件。如果仅仅“知彼”则不“知己”,或“知己”则不“知彼”,最多能取胜一半,势均力敌。如果既“知己”,又“知彼”,则容易获取全胜。
    孙子揭示的这一战争规律,已经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对待战争所坚定不移坚持的一个规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样在深刻理解和评价着孙子的这句话,并结合他自己对战争的认识与实践,指挥着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且达到了前无古人运用孙子这一战争规律的高度,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结束语
        《孙子兵法》在军事著作中具有较高的历史地位,是我国古代武经七书之首,也是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首,还是目前世界现存最早的一部军事学著作。应该说,《孙子兵法》是一本有关军事学的智慧书和哲学书,其中的《谋攻篇》又是名篇,它揭示了战争的的本质,阐述战争需要实力,并注重实力;说明战争需要物质消耗;解释战争就是一种暴力对抗,具有极大的破坏性。由此本质,提出了他的相关战争思想与策略。

参考文献
[1]佳沛文化漫谈.《孙子兵法》之谋攻篇深度解读:战胜敌人的最高境界[N].看点快报,2020.3.31.
[2]钟其伟. 孙子兵法·谋攻篇[Z].知乎,2019.12.11.
[3]叶建艳.辩证地解读《孙子兵法》.谋略网:http://www.moulue.com.cn/index.php?c=show&id=8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