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如何培植“富民兴市”新增长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银 发经济探索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26期   作者:杨文秀
[导读]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杨文秀
        中共盐城市委党校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自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盐城市人口老年程度持续走高。人口结构的转型特别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对社会总消费也会产生较大影响。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客观事实,紧抓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先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不仅能促进盐城市整体经济的蓬勃发展,也为盐城数百万老年人口幸福健康的晚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实现真正的民富市兴。
        关键词:盐城 老龄化 银发经济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贯穿21世纪中国的基本国情。世纪之交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年增加近1.3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0.2%迅速上升至18.1%,老龄化程度几近老龄社会。据有关专家预测,全国总人口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后将持续负增长;劳动年龄人口自2012年达到峰值后数量和比重持续下降,7年间减少2600余万,预计“十四五”期间,每年劳动力年龄人口减少达千万人。未来一个时期,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深、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给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诸方面带来严峻挑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曾指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确定为国家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十九届五中全会则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
        一、发展银发经济的重大意义
        1、发展银发经济是百年大党践初心担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带领全体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019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54亿,预测2025年将突破3亿,达到3.03亿,2033年将突破4亿,2050年左右达到峰值(近5亿)。老年人口巨大,另一方面,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从2023年开始每年将减少千万,这意味着税基和费基的减少。因此,发展银发经济,让每一位老年人能够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给每一位老年人营造一个安心、静心、舒心的养老环境,使每个家庭有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彰显。
        2、发展银发经济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第二个奋斗目标的重要考量。2020年至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时期、是中国总人口达到峰值进入持续负增长时期、是中国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及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且当前世界遭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些关系到我国代际和谐与社会活力,影响国家人口安全和国际竞争力,积极发展银发经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够凝聚社会共识,增强风险意识和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统筹各方资源力量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营造有利战略格局,确保中华民族世代永续发展,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发展银发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为了应对复杂、多变、不利的外部条件,也为了适应国内高质量发展需要,党中央审时度势及时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为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既是挑战也蕴藏机遇。积极发展银发经济有利于化危为机,危中寻机,对冲不利影响,积极转化老年风险为长寿红利,有利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催生银发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有利于拓展银发消费,持续扩大内需,充实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
        二、盐城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江苏省于198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提前14年,是我国最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份。目前老龄化率仅次于上海、北京,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盐城市是江苏省的人口大市之一,人口老龄化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据公安部门2019年户籍人口统计显示,全市共有户籍人口821.35万,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00.9万(60-69周岁112万;70-79周岁58.8万;80-89周岁26万;90周岁以上3.9万,百岁老人1649名),占户籍总人口的24.4%。与全省老龄化率22.3%相比高出2.1%。近年来,盐城市老年人口每年约以5-6%的速度增长,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为12.25万,占老年人口6.5%,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52%,老年群体呈现出基数大、寿龄高、空巢多、城乡倒置的发展态势。
        三、盐城市养老现状
        1、新中国成立前出生的人口(即40后、50后)虽然文化程度不高,收入也不算太高,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固定收入,但他们一般都有3个以上子女,养老基本没有多大问题。
        2、60后、70后是中国历史上生育最多的一波人口,他们正步入或即将步入老龄行列。据党俊武《超老龄社会的来临》一书中叙述,从1960到1979年的时间里,出生并存活下来的60后70后目前总量为4.38亿,总规模相当于美国和日本的人口总和。按照现有退休制度,60后中相当部分人已经退休,70后最小的也已进入不惑之年了。他们经历过文革,遇上改革开放,赶上思想大解放,是当今社会的中流砥柱,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创造者。他们是独生子女政策的执行者,只有一个孩子,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孩子,典型的4-2-1家庭结构,他们承受着上有老要养,下有小要帮的窘境。
        3、盐城市2019年城镇化已达64.9%,农业人口尚有318.76万
人,农民是中国最大的发展中群体。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劳动力人口离开农村并在外结婚生子。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重于城镇。且盐城市是人口输出地区,输出人口超百万(2019年户籍人口821.35万人,常住人口只有720万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条件的改善,许多老年人因叶落归根、等因素的影响会返乡颐养老年。
四、盐城市发展银发经济的有利条件
1、资源禀赋独特。黄色文明看平原,黑色文明看沿海,绿色文
明看生态。盐城得上苍眷顾,三者兼具,拥有湿地、森林与海洋三大生态系统。盐城是全国唯一没有山的地级市,地势平坦。盐城东临黄海,因海得名,向海而兴,拥有江苏省最长的海岸线,东部沿海滩涂湿地是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原始生态保持最完好的湿地,是世界级品质生态资源,西部位于里下河地区,有湖荡湿地。河渠纵横,水网密布,物产富饶,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盐城还拥有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人造生态林园——江苏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该公园坐拥 6.8 万亩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达90%。负氧离子含量高达4500个每立方厘米, PM2.5 常年低于8,夏季气温比市区低5度,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是发展森林康养的绝佳选择地。盐城市还是江苏唯一一个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级市。2019年7月5日,盐城市黄海湿地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独特的自然禀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健康养老的优选之地。

盐城市委市政府正快马加鞭筹划建设“四新盐城”、充分发挥盐城独特的生态优势,加强康养服务设施建设,力争将盐城建成长三角最独特的生态旅游康养基地,让更多的老人享有颐养天年的地方。
2、区位交通优越。盐城市是江苏省面积最大、人口第二的新兴
工商业城市,位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连接点,是江苏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也是苏北唯一一个被纳入长三角一体化中心区的城市,有着数量庞大的潜在消费人群。随着盐城市陆、海、空齐头并进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逐步形成,盐城与外界的时空距离将大大缩短。在推进经济地理版图重塑的同时,也将使得大量的潜在养老消费人群转变为现实的消费人群成为可能。
3、文化底蕴深厚。广博厚重的人文底蕴可以为健康养老提供各
种机遇。在盐城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绽放着无数富于乡土气息的艺苑奇葩,国家级非遗项目淮剧、杂技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老年人可以在这里追寻自己的梦想,老有所乐。盐城向有崇文重教的文化传统。千百年来,盐城人民耕读传家,无论城乡都有好学上进的社会氛围。老年人可以在这里接受文化的熏陶,老有所学。盐城人杰地灵,政治家名垂史册,盐城崇文重教,文学家灿若星辰,盐城兼容并包,科学家卓然有成,老年人在这里可以充分展示自己,老有所为。
五、积极发展银发经济的路径
因此,要直面人口老龄化的现实,紧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潜在契
机,立足全局和长远,牢牢抓住人口老龄化这一机遇,破除发展银发经济的重重困境,理性提出积极发展银发经济的路径。
        1、发展银发经济要考虑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优势
        中国是全球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的老年人口如果组成一个国家,将是位列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之后的第五大人口大国。未来几十年间,我们即将面对10亿老年人口的总流量:大体来说,1949年以前的人大约有1.3亿,50后大约1.56亿,60和70后大约4.38亿,80和部分90后(1994年前出生的)大约3.16亿,加在一起,除去不幸英年早逝的大体为10亿人。(80、90后都是独一代)。站在长寿时代的新开端,我们步入人类生命管理的新时代,要学会如何重新规划和管理漫长的人生,这样才有可能将这位10亿老年长寿洪流转化为智慧流和财富流。首先,要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充分开发、利用好老年人力资源。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人均预期寿命可达达80多岁,如果按照现行退休制度50岁就退休,人均工作年限不到30年。因为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无论是就业准备期还是老年期都在同时延长:以前,十五、六岁就可以工作了(从劳动年龄人口的起始时间可以窥一斑),但现在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大部分人都能进入高校学习,毕业后参加工作至少已经二十二三岁,如再读研、读博,就要进30岁才能就业。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这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的人力资本含金量高)。况且,随着生育率的不断走低,年轻劳动力供给严重不足,而目前我国老年人口的年龄结构偏轻,况且,老年人力资源经验足、技能强、智慧多等诸多优势。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对人力资源的体力要求有所放松。因此,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通过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提升社会保险持续支付能力,同时也能愉悦老年人的身心。毕竟,认识社会人,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实现自身价值,能满足人的心理需要。
        2、发展银发经济要充分发挥好老年主体的积极能动性和巨大潜力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优良传统。姜子牙80岁助文王;齐白石年过七旬仍坚持每天作画;目前全国有2.54亿老年人口,其中将近一般人有能力继续工作。事实上,在各行各业,不少耄耋之年的老人仍然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真正实现退休不退岗、担当献余热;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新冠疫情战役中,84岁的钟南山院士和73岁的李兰娟院士迎难而上,不畏牺牲,奋勇在前,为战胜疫情立下不朽功勋;享有“东方舞蹈女神”美誉的著名舞蹈家陈爱莲80岁仍每天坚持练功,主演大型舞剧。她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一件事特别公平——一天24时小时,不因贫富、疾病或健康而有差异。只是你怎么用,决定了未来你是什么样的人。”被称为留守儿童“摆渡人”2020年感动中国的91岁高龄的退休教师叶连平退休后义务辅导留守儿童1000多名。自称老有所为方老有所乐。盐城市退休农艺师王云玲退休不退岗,20余年无偿服务乡亲。盐都区退休干部邵秀华退休后自费支援西部教育。在他们看来,年龄只是符号,只要有一颗永葆青春的心,即使八十岁了,也能活成十八岁,继续为社会发挥余热。
        3、发展银发经济要做好顶层设计,完善社会保障。
        目前,我国的养老存在以下结构性矛盾: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公办住不进、民办住不起)、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矛盾(城乡老龄化倒挂)、传统养老方式与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4-2-1、4-2-2家庭结构的客观现实与养儿防老)、要素价格与成本要素之间的矛盾、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养老服务机构找不到人等矛盾。针对这种状况,要做好顶层设计、做到前瞻性、科学性、综合性施策,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发挥最大效能。就以今年疫情期间最热的“数字鸿沟”为例,因疫情的爆发与广泛传播,实行出行、就医出示健康码。但许多老人难以运用智能手机,出现就医难、出行难,甚至有94岁老人被抱起做人脸识别的案例。为此,2020年11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要求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的突出困难。通过这些事件,我们应该明白,在老龄化社会日益加深的今天,在许多公共设施的硬件配置方面便老、适老理念已经形成。诸如目前的许多老旧小区的适老改造(据中国疾病检测系统数据显示,每年我国约有4000多万65岁以上老人至少发生一次跌倒,这已成为老年因伤致死的首因,造成的精神、经济损失巨大,因此,民政部等部门印发《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从源头上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减少损害。)。截止2020年底,江苏省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6274个,(全江苏省2000年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总量达10411个)。但在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尤其是新技术发展应用方面应该多为老年人着想,毕竟未来30年我们将有数亿老年人,是个巨大的市场。孝老、敬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
        在农村,我们可以抓住这次农房改造的契机,利用周转土地加强村集体经济,为村民养老储备经济实力。无论是在浙江湖州、无锡善卷村,还是苏州张家港永联村调研,都有一个体会:在村书记领头雁的作用下,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村民幸福感、安全感和幸福感都很强。犹记得善卷村李书记说过:“毛主席50年代搞食堂,我们村集体现在也为60岁以上老年人搞食堂,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是共享经济——老年人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勇当享受”。“发钱经济是最傻的经济,因为老年人有钱也不一定想消费、会消费”。因此,从2017年重阳节开始,村集体开办食堂,招募村民志愿者(志愿者的回报可以积分),志愿者一般在50岁以上,每月一到两次报名参见日间照料老人(每次6-8小时)。食堂一天提供中餐、午餐两顿服务,一顿两元;70岁以上老人每月80元餐费,80岁以上老人每月50元餐费,90岁以上老人免费吃饭。(有老人笑着告诉我,他们正努力活到免费吃饭)。吃饭往返有车接送,食堂旁有休息室、活动室、娱乐室及医务室。6000多名村民生活在一个浓郁的重孝道、懂感恩的氛围里,其乐融融,人人以村为家,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任远,《历史的经验:中国人口发展报告(1949-2018)》,经济管理出版社,2019年9月.
2、扈秀海,《大国养老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如何安置》,人民日报出版社,2019年6月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