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案:区域农业发展一-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26期   作者:杨雪欣
[导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是目前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
        杨雪欣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一-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课标内容】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是目前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不同地区,人们以惯有的生产方式经营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实现区域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是必然的趋势。因此,如何才能使各地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潜力,获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全面发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农业发展模式是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学习有用的地理等新理念的体现。

二、【教学目标】
        区域农业发展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稳定的农业模式和结构,地理条件是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教材以东北地区的区域农业地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 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教材在处理影响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时,分析了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对东北地区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阐述,并不面面俱到,做到综合性与主导性因素统一,充分体现地域性特点。由于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也是学生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关键,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在处理这一部分内容时,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先复习必修II所学的农业区位因素,拓展学生思路,为理解东北农业发展条件作铺垫。为说明东北的自然条件内部差异,教材出示了许多图表,要求学生读数据,重表达,理解划分内部差异的条
件。由于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缺乏系统训练而使这一内容成为教学的难点,应让学生尝试去读,发现并归纳内部差异的若干要素,理解比较法在判断事物差异中的运用。
三、【学情分析】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 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2.东北地区三大区域的内部差异。教学难点

2.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2.东北区域内部划分三大区域的因素。
六、【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我国干湿地区”、“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 东北黑土、黑钙土的分布”等地图。
七、教学过程
共3课时

其中第-课时为发展区域农业的地理条件和农业的布局特点。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 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和发展前景,了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勤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科学统筹、按客观办事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假如你是一位决策者、现在给你某个区域,让你来决策如何发展农业:

(如考虑农业生产类型或农业生产品种)

1.大兴安岭2.松嫩平原3.长江中下游平原4.内蒙古高原

你为什么会这样安排?你考虑了哪些因素?

推进新课.

(逐步深入,逐层分析)

问题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课件展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问题2: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规律是怎样的?

(引入正题)

我国有许多农业生产基地,不同的地区,其生产情况、面临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不尽相同。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我国农业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区域,发展条件优越。以东北地区为例,不仅可以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还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那么,影响这-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又该如何?

课件展示:东北地区的位置图

说明:指导学生找出界线,然后分析东北地区的纬度位置,明确东北地区的最北端是我国领土纬度最高的地方,为后面紧接着讲气候特点打下基础。

板书:一、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1、位置、范围

2、地理条件分析
 

(1) 气候

课件展示:中国温度带划分图

中国气候类型图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中国干湿地区划分图

学生思考: 1.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引导学生思考,发展发散思维)

通过分析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培养学生辨证看待地理问题的观念。

(2)地形、土壤

课件展示:东北地区地形图


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图

地形是东北地区地域分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成为区内农业布局的基础条件。

学生活动:读图4.4

学生思考: 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2.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学生活动:读图4.5

学生思考: 1.为什么松嫩平原的积温比西部的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高?

2.为什么大兴安岭的东坡比西坡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丰富?

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3)社会经济条件

学生活动:阅读P62

思考: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 良好的工业基础、交通便利、地广人稀)

承上启下:我们综合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来看一下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地域差异:

思考: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该如何布局?

课件展示: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布局东北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图

总结:填表: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九、【评价设计】
1.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教师在本课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每一次的提问都是为下一步做好了铺垫,避免无效问题。并且每次学生的发言和展示都及时进行了嘉奖和补充整理,从而帮助学生一步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2.发展性评价。以往的评价都是以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进行教学评价,发展性评价立足于对于学生整体发展而言进行评价,而并不是局限于一个、具体的方面,从学生整体的发展来进行全面、发展性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极为有益的,发展性评价更能够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十、【案例评析】
本案例主要有以下几点特点:
1.生动的教具展示
本节课知识的学习更像是在对生命的一次重新认识。直观性的教学道具、ppt的应用,给了学生很好的参考素材,是有效的教学手段。
2.教学建议
(1)学具要由教师准备,完整、安全。
(2)对课标、教材要实现进行精细研读,明确教学的目标,构思合适的教学方式。适应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3)视频、图示要精心挑选,知识点要符合科学事实。
(4)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索→引导学生探究新的解决方法→对应用题问题进行总结
3.案例思路
故事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讨论、探索、计算研究为主、教师为辅,主要在总结,归纳作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