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万志恒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万志恒
        淮安曙光双语学校,江苏 淮安 2232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旨在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数学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有目的、有目的地思考,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中提高知识水平,促进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独立思考能力;养成方法
        一、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性
        独立思考就是让学生在排除外界因素的状态下思考自己,独立探索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和潜能的重要时期。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发展进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在很大程度上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智力水平,使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将生活实践引入课堂,营造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环境,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方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越来越不依赖父母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现状
        (一)课堂角色定位存在问题
        今天,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仍然扮演着中心角色。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数学课堂,老师说什么,学生听什么。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没有太多的交流,问题环节少,在课堂上缺乏问题情境,难以发挥学生的脑力,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可见,如果课堂角色定位不准确,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难以提高。
        (二)学生存在依赖心理
        目前,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依赖。如果在具体学习中遇到一些问题,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独立思考去解决,而是寻求老师和其他学生的帮助,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例如,在测量作者河北省教学版的内容时,就涉及到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此时,一些小学生无法理解他们之间的具体关系,而是直接咨询老师,而不是利用自己的能力找到有效的方法来理解记忆,这使得学习非常被动。很难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缺少提问环节或者提问环节存在问题
        在教学中,通过提问,教师可以测试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然而,在一些数学课上,老师没有设置具体的问题,因为大多数老师认为上课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问问题会浪费时间,是不必要的。这种对老师的认识是错误的。通过提问,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思维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然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预期的教学情况很差。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然而,事实证明,这种模式越来越不适合当前的形势。因此,教师应寻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形式,调整和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赋予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充分的自由。例如,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一年级第二册《购物》中,教师要明确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圆、角度和观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树立自己的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始终牢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可以提前给学生一个任务,让他们带上自己的人民币,然后在上课开始时问:学生和家长有没有购物经验?今天,老师让学生们自己去购物,看看谁能做得最好?然后,老师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商店购买文具,让学生自己选购文具。老师在他们旁边观察和记录。购物结束后,他们回到教室,老师组织了一个小组交流,告诉他们他们买了什么。多少钱?怎么付钱?最后,以小组的形式,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总结和报告。教师选取了几个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并教学生人民币的鉴定方法。

例如,在北京师范大学小学三年级第一卷《观察对象》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事先准备好立方体、摄像机和多媒体投影仪,然后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照片进行立方体化,将过滤后的图片投影到多媒体中,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直观地看到立方体平面图,了解理解物体的基本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二)营造轻松、愉悦的教育环境
        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就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保持师生在课堂上的平等地位。小学生受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影响,思维发散。当老师把一些数学问题,学生的回答可能有所不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彼此相距较远,然而,如果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的答案通过一个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这很有可能阻碍学生的热情和阻碍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方法,不利于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巧妙化解学生的问题,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小学一年级教第一册“淘气校园”数学时,老师在介绍过程中问学生:你喜欢下课后的时间吗?下课后你在学校做什么?学生的答案可能包括零食、游戏等。听完学生的回答后,学生应该积极地回答。然后,教师总结学生的课外活动,引出“丰富校园活动”的主题,提出观察学生在校园中的数学问题。参观期间,学生们可以看到校园里的哪些数学问题,有些学生可能会在去往三张长凳和五个花坛的路上这样说,有些学生有更多的发散性思维,也可能会回答去看垃圾桶。这一次,老师不能否认学生的答案,相反,继续引导学生“你看到多少个垃圾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被引导将他们所看到和听到的与数学联系起来,从而创造一个自由的环境。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谨、思维缜密的学科,但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体系并不完善,枯燥的数字和公式可能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择物体或场景来教授小学数学。在认识三角形和所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展示“金字塔”的图片,让学生找出三角形,然后解释三角形的特征,然后介绍学生的生活状况。引导学生回忆每个人家中哪些物品是三角形。
        (四)采用直观化的教学手段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限制了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对抽象的数学问题感到困惑。此时,教师应采用更直观的教学方法,如数学模型、多媒体课件等,并与教材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比较教学中,有许多图表是教师的能力所不能恢复的。例如,对于一个家庭的日常进食量,饼图会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显示饼图的比例变化,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让学生对数学中的“比例”有更深的理解。
        (五)鼓励学生进行质疑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当一个学生有疑问的时候,也就是他在思考的时候,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素质。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学到新知识,又能巩固旧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能力,锻炼创新思维。
        四、结语
        随着社会背景的迅速发展和变化,对综合性人才全面发展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当前教育的主题。小学数学作为小学生的一门基础课,肩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任。独立思考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和空间,拓展思维方式,最终实现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董维举.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J].科技资讯,2020,18(7):143-144.
        [2]侯娟.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03):245.
        [3]郭庆松.谈数学教师的眼光——以华应龙老师“我不是笨小孩”一课为例[J].小学数学教师,2018,(06):29-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