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淼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铁人学院幼教管理部 163453
摘 要: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幼儿在玩耍中提升自我,感知世界,感知生活,了解事物,拓展幼儿思维,并逐渐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需要考虑到活动的有效性,操作性,并且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导向。
关键词: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有效性;策略
前言
教学改革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的变化,不仅更加注重义务教学,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也重新定位,幼儿教学阶段是重要的启蒙阶段,通过各种活动,开发幼儿心智,拓展幼儿的思维,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让幼儿从更加完整的角度认识世界,获得成长。
1 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教学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影响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阻碍了幼儿的自我发展,因此,要提升幼儿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就要针对教学问题,追溯源头,查明问题,进而在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目前,幼儿园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由于活动的单一性,由于的活动参与性不高,导致很多幼儿无法真正的参与到活动中,大大的降低了课堂的实效性,幼儿园学前教学中,教师要深刻的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活动设计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从趣味出发,从而激发幼儿的参与性。第二,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教师设计活动时,主要以传统的活动形式为主,时间久了幼儿会产生疲倦感、厌烦感,教师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没有引入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活动,让幼儿园教育活动索然无味,幼儿逐渐失去参与兴趣,从而降低了课堂的实效性[1]。第三,幼儿园轰活动设计缺乏教育性,在幼儿阶段,由于幼儿属于系统事物的认知程度较低,且幼儿注意力不集中,需要通过活动,让幼儿得到教育,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懂得是非观念,有正确大是大非观念,但是在实际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缺乏教育性,直接影响了教育活动的有效性,阻碍了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深知幼儿基本特征,了解幼儿心理情况,从实际出发,设计适合幼儿发展的活动,同时,教师要观察教学情况,注重教学反馈,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分析活动的效果,有针对性的调整活动,优化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从而提升课堂的实效性。
2 提升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有效的策略
2.1 在活动中引入音乐,激发幼儿参与性
幼儿园阶段,幼儿对于直接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反应,能够感觉到音乐中的快感,能够体会到音乐欢快的节奏感,教师可以运用音乐调动幼儿的情绪,让幼儿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根据不同的活动,选择适合的音乐,让幼儿在音乐的熏陶下,尽情的发挥自我情感,开放心怀,投入到活动中,从而提升活动的实效性。例如,在幼儿活动中,老鹰抓小鸡的活动时最为常见的,如果采用传统的活动形式,幼儿的参与性不高,活动效果也不高,幼儿在活动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教师可以适当的创新活动,提高活动的操作性,在活动时播放一首具有节奏感的音乐,紧随活动开展的节奏带动幼儿的情绪,从而让幼儿深度的投身在活动中[2]。教师可以适当的将老鹰抓小鸡的活动进行创新,通常由教师当鸡妈妈,可以改成由幼儿当鸡妈妈,老师当老鹰,然后再活动开始时,播放欢快有节奏的音乐,让幼儿紧随着音乐节奏快乐的玩耍,老鹰将抓到的小鸡放在笼子里,教师可以用石灰画一个圆圈,当做虚拟鸡笼子,活动结束后被抓到的小鸡们可以为大家表演一个小才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指导幼儿抛去胆怯,自信的表演。这样的活动既可以让幼儿得到锻炼,同时因为有音乐的融合,极大的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提升了活动的有效性。
2.2 活动设计要有教育性
活动设计最终目的是让幼儿得到教育,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不能本末倒置,只注重活动的形式,而忽略了活动的最初开展意义,因此,教师在活动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活动的教育性,因此,在活动结束后,要注重活动总结,通过和幼儿的简单互动让幼儿明白活动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让幼儿更加清晰的明白活动的教育性,理解世界,了解常识,从而提升幼儿的理解能力,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最终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可以加入一些教育性的内容,让幼儿在参与活动后,教师再进行提问,提问后,幼儿对于常识的认知会更加清晰,从而达到教育幼儿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讲故事时,指导幼儿有序的围成一圈,教师在讲话时,不要打断,在故事讲完后,教师可以有序的指导幼儿发表意见,表达自我的感想,幼儿在表述不确切时,教师可以及时更正,帮助幼儿规范语言,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就所讲故事进行入手,从中挖掘一些教育性的内容,指导幼儿进行学习,通过活动幼儿也明白了在讲化时,要懂礼貌,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讲化。读书活动时幼儿园活动中最常见的活动类型,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故事,在读后,让幼儿得到教育,对于其他类型的活动也是一样的,教师要认真的设计活动,注重活动的教育性。
2.3 科学的选择活动教具
在幼儿园活动中,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活动教具,教师在活动中,要科学的选择合适的教具,合适的教具不仅会影响幼儿的活动参与性,还与课堂的实效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根据活动的类型选择设计的教具,并指导幼儿灵活的运用,提升活动的实效。在不同的活动中,选择不同的教育,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世界,了解事物,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例如,四季会有不同的景物,其中就蕴含了很多的常识性问题,幼儿容易混淆,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可以合理的利用一些教育,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颜色,体会不同的风景。在描述春天时,教师可以拿出一些春天的图片,让幼儿识别不同季节代表的颜色,如粉红的花儿、嫩绿的枝丫,在描述夏天时,教师可以拿出相应的夏天的图片,让幼儿观察不同的季节的不同景物,感受自然的奇妙[3]。在进行一些体育活动时,教师也可以适当的选择不同的体育教育,指导幼儿从不同的体育活动中感受不同的运动乐趣,从而更好的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幼儿活动的类型很多,不同类型的活动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要合理的选择教具,强化课堂的有效性,丰富幼儿的见识,为后期的成长和学习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2.4 创新教学语言
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活动的层次性,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适当的改变交流和沟通的方法,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和幼儿交流,提升幼儿的积极性,激活课堂,由于不同幼儿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同时在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教师如果采用一贯的教学语言,教学效果会明显降低,幼儿的对活动的参与性也会降低。在实践活动中,针对活动的特点和活动进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语言、语调,将幼儿带入到活动中,同时也要适当的鼓励幼儿,激励幼儿,让幼儿大胆的、自信的投入到活动中,在活动中,由于不同的幼儿表现出来的情况各有不同,教师要注意,对于表现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对于表现不太好的幼儿要进行鼓励,提升幼儿的自信心,从而帮助幼儿全面的成长。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自我言行,给幼儿以表率,这个阶段,幼儿好奇心重,教师要多用语言加以引导,才能提升活动的实效性。
3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深刻的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和发展情况,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注重幼儿各种能力的提升,科学的设计活动,合理的利用教具,才能提升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为幼儿的后期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纪明莉. 寓教于乐——提高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的有效性[J]. 中国校外教育, 2019(31).
[2]牟青. 论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有效性的对策[J]. 文学少年, 2019, 000(005):P.1-1.
[3]刘汝月. 寓教于乐——提高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的有效性[J]. 科技风, 2020, No.413(09):76-76.
【作者简介】张淼,1977年11月11日,女,汉族,黑龙江省大庆人,小学高级教师,毕业于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教育学本科专业,先后从事幼儿园教师、教研组长、园长等工作。
张淼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铁人学院幼教管理部 163453
摘 要: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幼儿在玩耍中提升自我,感知世界,感知生活,了解事物,拓展幼儿思维,并逐渐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需要考虑到活动的有效性,操作性,并且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导向。
关键词: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有效性;策略
前言
教学改革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的变化,不仅更加注重义务教学,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也重新定位,幼儿教学阶段是重要的启蒙阶段,通过各种活动,开发幼儿心智,拓展幼儿的思维,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让幼儿从更加完整的角度认识世界,获得成长。
1 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教学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影响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阻碍了幼儿的自我发展,因此,要提升幼儿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就要针对教学问题,追溯源头,查明问题,进而在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目前,幼儿园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由于活动的单一性,由于的活动参与性不高,导致很多幼儿无法真正的参与到活动中,大大的降低了课堂的实效性,幼儿园学前教学中,教师要深刻的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活动设计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从趣味出发,从而激发幼儿的参与性。第二,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教师设计活动时,主要以传统的活动形式为主,时间久了幼儿会产生疲倦感、厌烦感,教师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没有引入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活动,让幼儿园教育活动索然无味,幼儿逐渐失去参与兴趣,从而降低了课堂的实效性[1]。第三,幼儿园轰活动设计缺乏教育性,在幼儿阶段,由于幼儿属于系统事物的认知程度较低,且幼儿注意力不集中,需要通过活动,让幼儿得到教育,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懂得是非观念,有正确大是大非观念,但是在实际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缺乏教育性,直接影响了教育活动的有效性,阻碍了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深知幼儿基本特征,了解幼儿心理情况,从实际出发,设计适合幼儿发展的活动,同时,教师要观察教学情况,注重教学反馈,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分析活动的效果,有针对性的调整活动,优化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从而提升课堂的实效性。
2 提升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有效的策略
2.1 在活动中引入音乐,激发幼儿参与性
幼儿园阶段,幼儿对于直接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反应,能够感觉到音乐中的快感,能够体会到音乐欢快的节奏感,教师可以运用音乐调动幼儿的情绪,让幼儿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根据不同的活动,选择适合的音乐,让幼儿在音乐的熏陶下,尽情的发挥自我情感,开放心怀,投入到活动中,从而提升活动的实效性。例如,在幼儿活动中,老鹰抓小鸡的活动时最为常见的,如果采用传统的活动形式,幼儿的参与性不高,活动效果也不高,幼儿在活动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教师可以适当的创新活动,提高活动的操作性,在活动时播放一首具有节奏感的音乐,紧随活动开展的节奏带动幼儿的情绪,从而让幼儿深度的投身在活动中[2]。教师可以适当的将老鹰抓小鸡的活动进行创新,通常由教师当鸡妈妈,可以改成由幼儿当鸡妈妈,老师当老鹰,然后再活动开始时,播放欢快有节奏的音乐,让幼儿紧随着音乐节奏快乐的玩耍,老鹰将抓到的小鸡放在笼子里,教师可以用石灰画一个圆圈,当做虚拟鸡笼子,活动结束后被抓到的小鸡们可以为大家表演一个小才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指导幼儿抛去胆怯,自信的表演。这样的活动既可以让幼儿得到锻炼,同时因为有音乐的融合,极大的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提升了活动的有效性。
2.2 活动设计要有教育性
活动设计最终目的是让幼儿得到教育,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不能本末倒置,只注重活动的形式,而忽略了活动的最初开展意义,因此,教师在活动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活动的教育性,因此,在活动结束后,要注重活动总结,通过和幼儿的简单互动让幼儿明白活动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让幼儿更加清晰的明白活动的教育性,理解世界,了解常识,从而提升幼儿的理解能力,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最终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可以加入一些教育性的内容,让幼儿在参与活动后,教师再进行提问,提问后,幼儿对于常识的认知会更加清晰,从而达到教育幼儿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讲故事时,指导幼儿有序的围成一圈,教师在讲话时,不要打断,在故事讲完后,教师可以有序的指导幼儿发表意见,表达自我的感想,幼儿在表述不确切时,教师可以及时更正,帮助幼儿规范语言,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就所讲故事进行入手,从中挖掘一些教育性的内容,指导幼儿进行学习,通过活动幼儿也明白了在讲化时,要懂礼貌,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讲化。读书活动时幼儿园活动中最常见的活动类型,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故事,在读后,让幼儿得到教育,对于其他类型的活动也是一样的,教师要认真的设计活动,注重活动的教育性。
2.3 科学的选择活动教具
在幼儿园活动中,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活动教具,教师在活动中,要科学的选择合适的教具,合适的教具不仅会影响幼儿的活动参与性,还与课堂的实效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根据活动的类型选择设计的教具,并指导幼儿灵活的运用,提升活动的实效。在不同的活动中,选择不同的教育,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世界,了解事物,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例如,四季会有不同的景物,其中就蕴含了很多的常识性问题,幼儿容易混淆,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可以合理的利用一些教育,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颜色,体会不同的风景。在描述春天时,教师可以拿出一些春天的图片,让幼儿识别不同季节代表的颜色,如粉红的花儿、嫩绿的枝丫,在描述夏天时,教师可以拿出相应的夏天的图片,让幼儿观察不同的季节的不同景物,感受自然的奇妙[3]。在进行一些体育活动时,教师也可以适当的选择不同的体育教育,指导幼儿从不同的体育活动中感受不同的运动乐趣,从而更好的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幼儿活动的类型很多,不同类型的活动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要合理的选择教具,强化课堂的有效性,丰富幼儿的见识,为后期的成长和学习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2.4 创新教学语言
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活动的层次性,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适当的改变交流和沟通的方法,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和幼儿交流,提升幼儿的积极性,激活课堂,由于不同幼儿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同时在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教师如果采用一贯的教学语言,教学效果会明显降低,幼儿的对活动的参与性也会降低。在实践活动中,针对活动的特点和活动进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语言、语调,将幼儿带入到活动中,同时也要适当的鼓励幼儿,激励幼儿,让幼儿大胆的、自信的投入到活动中,在活动中,由于不同的幼儿表现出来的情况各有不同,教师要注意,对于表现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对于表现不太好的幼儿要进行鼓励,提升幼儿的自信心,从而帮助幼儿全面的成长。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自我言行,给幼儿以表率,这个阶段,幼儿好奇心重,教师要多用语言加以引导,才能提升活动的实效性。
3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深刻的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和发展情况,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注重幼儿各种能力的提升,科学的设计活动,合理的利用教具,才能提升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为幼儿的后期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纪明莉. 寓教于乐——提高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的有效性[J]. 中国校外教育, 2019(31).
[2]牟青. 论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有效性的对策[J]. 文学少年, 2019, 000(005):P.1-1.
[3]刘汝月. 寓教于乐——提高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的有效性[J]. 科技风, 2020, No.413(09):76-76.
【作者简介】张淼,1977年11月11日,女,汉族,黑龙江省大庆人,小学高级教师,毕业于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教育学本科专业,先后从事幼儿园教师、教研组长、园长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