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敏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东山中心小学 海南海口 571154
摘要:随着近几年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还要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将数学活动和教材内容联系起来,或者通过生活化的数学场景,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得到提升,进而促使学生综合能力提高。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学;综合能力;提升;路径
引言: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将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引入到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生活化数学情境。学生参与其中很容易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而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也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中,从而使得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有所提升。
一、通过情境教学,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想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就要吸引学生主动去学习数学知识,而情境教学的方法恰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中来。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数学情境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小学数学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的听、记教学形式,在数学的学习中不能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避免学生无法参与到数学教学中的现象发生。数学教师利用情境教学的形式,可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数学能力,如计算能力、独立思考、数学实践能力等,同时情境教学中也会穿插合作学习的形式,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1]。
例如,在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材《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本课主要是学习加减法的计算,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模拟自己在便利店购物的生活场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便利店的场景投影到课堂上,让学生采购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通过分组的形式,分别扮演店员和消费者,学生在生活场景中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的数学问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数学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场景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抓住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通过生活场景的具现,这些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是非常简单就能力实现的。学生生活内容比较简单,没有太多的变化,教师将丰富精彩的生活场景引入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生活阅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中。
二、通过生活化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学生数学问题的思考是自己利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去分析问题,之后进行解答的过程。数学知识最初是通过对生活中的现象归纳、总结出来的。因此,数学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能够有意识地提取生活中的数学元素,之后通过数学规律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
例如,在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材《运算定律》中,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引导学生去思考数学问题,就需要将本课的数学知识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本课运算定律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
题目:彩虹学校为了丰富学校图书馆藏书,计划购买310本书籍,预计有15个班级需要借阅这批图书,实际剩下10本没有人借阅。一个班可以借阅几本图书?小红借了其中一本书第一天阅读的页数是第二天的2倍,小红第二天看了36页,那么小红一共阅读了几页图书?
小学数学教师结合本课知识点,将运算定律的内容生活化,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运算定律的内容,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了锻炼。
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这种生活化的问题设计,让学生更容易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数学的教学中,积极主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最终使得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对人才的逻辑推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重要学科,小学时期是学生逻辑推理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时,要重视学生逻辑推理的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出合理的解答方式,最终得到正确答案。在学生推理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推理的练习,对数学问题的本质进一步加深理解,在思考和推理中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这对于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帮助是非常大的,学生在推理中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而问题串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2]。
例如,在小学数学四年级《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中,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逻辑性,提高学生数学的推理能力。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形式,设计出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形式。根据本课内容问题串如下:问题串:1、解释平均数内容。2、怎么来计算平均数?3、计算平均数有什么作用?......小学数学教师通过递进的问题串形式,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平均数的理解,也通过问题串之间的衔接和联系,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推理方式,这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同时,问题串的教学形式,也可以将数学中抽象难懂的概念理论分割开来,降低学生数学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但是这种叫教学对数学教师的素质要求非常高,这需要教师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非常透彻,在分割中还要重视各个单独问题之前的联系,突出问题的层次性。
四、进行教学创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我国数学的教育中,有很多教育理论为数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方向,而教学合一的教育理念应用是最为常见的。这种理论是要求教师要将自己的教学和学生学习联系起来,将两个过程统一起来。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紧抓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点,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创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实践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数学知识的认识[3]。
例如,在小学数学四年级《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制作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手工剪纸来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先设置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这种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参与到实践中,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剪刀、铅笔、图钉、火柴棒等,制作平行四边形的图形。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调整四边形四条边的角度,让图形在运动的过程中逐渐变成长方形。学生在实践的活动中发现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关系,学生在实践中加深了数学各个知识的联系和认识。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这种教学的创新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进而提升学生数学的综合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对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是非常重视的,这和我国对人才的要求密不可分。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重视起来。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中,要紧抓教材内容,积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最终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蒋旭楠.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策略[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24):39.
[2]陈传云.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对策[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 000(001):137.
[3]毛宏华.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策略[J]. 数码设计.CG WORLD, 2019, 008(011):P.208-208.
【作者简介】黄敏,1977年11月,女,汉族,海南省海口市,大专学历,从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