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强
海南省澄迈县澄迈中学 海南澄迈 571900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师生双方情感共融、分享体验、共同创造的完整的生活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到学生的共同基础,又要使教学适应学生的个性需要,始终坚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只局限于教材内容,应把学生的个人经验、生活实践看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这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
关键字:初中物理 效率 物理情景 自学能力 学习方法
正文:新课改就是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整合并重。作为我们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教材内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学方式的更新,所以我们不仅要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内容、还要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当你拿着教材走进教室,面对几十个充满好奇心的学生,也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怎样才能让这些学生喜欢物理课?怎样才能让这些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面对这些问题有些教师可能会感到困惑。现就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开展物理教学工作,我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利用“创设的情景”揭示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实验或多媒体教学向学生说明物理是研究声、光、热、电和物体运动等的基本规律的学问,比如人类通过对蝙蝠的研究,发明了声纳和雷达,前者用于轮船航海,后者用于飞机飞行等等;从飞驰火车上扔出的馒头为什么会将路旁的行人砸伤?在倒置的漏斗里放入一个乒乓球,然后向里面吹气,乒乓球为什么不会下落?我国载人飞船的下方为什么要设置一个人工湖…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为什么车身要设置成流线型?通过阐述,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对现代科学的重要影响以及在科技领域中的巨大成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经常地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步入物理学这座精美的科学殿堂,以极大的兴趣和勇气去吸取其中的营养。
?2、利用“创设的情景”解决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克服畏难情绪。作为科学的物理尽管有宏观上的连续性,但物理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按力、热、声、光、电、原子物理学的体系讲述各部分内容,并不全部依赖于前面讲述的内容。因此,过去没学好(当然不是一无所知),并不代表现在或者以后就学不好,只要努力,现在照样能学好。再讲一些“半路出家”的物理学家的故事和童趣轶事,帮助那些过去没学好而灰心丧气的同学医治心理创伤,同时鞭策了基础好的同学克服自满情绪,继续勤奋学习。
二、调动学生参与,提高自学能力
?一堂好课,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我们要鼓励、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获得自学成功的快乐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给提高课堂效率奠定基础。
1.把握时机,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我们在教学中应不断引导学生对所要研究的物理现象进行多方位观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通过讨论探究进行分析、推理,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实践、思维活动过程,达到解决问题、学好物理知识的目的。例如: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等,在这种观察和实验的讨论探究、诱发思维的长期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到了物理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2.提供平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做到:(1)积极思考;(2)勇于发言;(3)大胆质疑;(4)积极创新。当学生在独立探究中出现一些困难,或独立思考不能完成时,教师就要抓住时机,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同学之间展开讨论。合作学习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成员之间通过相互交往、交流,共同完成学习目标。而教师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平台,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最关键的是要把自己融入到课堂氛围之中,想方设法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勇气,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品尝自主参与物理学习的乐趣,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加强学法指导,启发创新思维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1)合理渗透。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2)相机点拨。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3)及时总结。教师在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时,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4)迁移训练。帮助学生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内化并掌握学法。
2.帮助学生总结规律,让学生触类旁通
巩固训练是学习的必要环节之一。不论课堂例题还是课后练习,教师都应精心选择,避免让学生重复劳动;精讲题目,总结规律,让学生触类旁通。例如,“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非常重要,历年中考也经常考到。教师在复习前阅读大量的试卷,对习题进行归类整理,总结出一套解题思路。在复习中通过几个不同的例题,让学生体会这类题目的解法;最后让学生比较不同例题,找出其解题过程的类似之处。通过学生讨论,老师点拨,总结出这类题目的共同点。找到了规律后再加以引伸和拓展,力求一题多变,让学生自编题目研究解法。课后,老师只需要布置几个不同类型的练习加以巩固就能使学生掌握这类题的解法。
参考文献:
【1】王江涛.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探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 13(014):223.
【2】江立新. 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策略[J]. 新智慧, 2019, 000(001):9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