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知识整合——抓住实质 灵活简算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9月26期   作者:梁林
[导读] 小学数学属于初始阶段的学科教育内容,在当前教学理念与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梁林
        普安县青山镇青山小学 561503
        摘要:小学数学属于初始阶段的学科教育内容,在当前教学理念与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实质,使简算能够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灵活理论应用模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数字运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算;内容整合
一、引言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主要以简单的公式、定理、应用题以及简单几何知识为主,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般需要进行大量的数字计算,如同文字学习属于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属于数学学习中必然存在的一项学科特性。为保障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良好的数字计算提升学习过程中的效率与质量,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计算方面的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在形成良好的运算能力基础上,更好认识数学学科所包含的知识内容。
二、简便计算的相关含义
        但从文字含义的层面上分析,简便计算主要注重数字运算过程中的简化,通过流程与数字形式方面合理转化,在保证输出结果正确的基础上,使数字运算的效率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升。该种数字运算模式严格来说属于一项技能、一种学科思维,对于学生解决相关数字运算问题具有一定思维培养的作用。
        简便计算和竖式计算之间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乃至学科内容演示的过程中,都认为简便计算的形式能够有更快输出数字运算的结果,具有明显的效率性。在学生方面,大部分学生在数字的运算过程中主要通过竖式计算的形式进行学习或者相关题型的计算。部分学校在数字运算方面还未投入大量的教学资源开展教育,学生对于简便计算的知识了解不够深入,这也造成该种数字运算方法被学生掌握的几率较低。然而,通过竖式计算转变为简便计算的形式,学生容易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新的数字运算模式,从而影响正常的学科内容学习。简便计算涉及的理论知识相较于竖式计算较多,首先需要对算式进行初步观察,其次思考其结构具有何种特点、能够应用哪种运算法则等,涉及到一部分运算规则与转化思想。而竖式计算在应用上主要根据固定的程序记性计算,所应用的运算知识较少,思维较为固定。可见,简便计算中的“简便”概念主要是针对教师而言,对于学生而言,竖式计算的形式能够避免部分知识的应用与思考,在计算过程中具有一定简便性。在简便计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避免根据自身的思维水平要求学生进行运算方面的学习,而是根据学生的特性与基本学情等实施相应的简便计算教学。
三、简便计算的实施思路与对策
        根据师生简算的调查资料可以发现,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于简算方面的知识应用较少,熟练度较低,相关的法则运用存在理解不够透彻等情况。[1]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简便计算的教学过程中没有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与学情进行教学方面的合理制定,使得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缺乏灵活性与合理性,造成学生在思想方面没有形成简便计算的思维习惯。因此,需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开展数字渐变计算的教学。
(一)注重口算教学
        小学阶段涉及的数字运算还相对简单,在简便计算的前期教学中,可通过锻炼学生口算能力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养成口算的习惯,从而为简便计算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加强常用数据的记忆
        简便计算不仅是通过运算方法的改良,使运算流程的效率得到提升,还通过常用数据的使用,使运算的流程避免出现重复计算的情况。[2]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向学生强调常用的运算数据,比如低年级20位以内的加法数据和乘法口诀表;中年级为百位数以内的两两相加凑整法,如27与73,38与62等,以及乘法运算中2-20的平方与十的倍数数字运算结构;高年级需要熟记π的运算特点。通过常用数据的熟记能够较大程度上避免运算需要进行的流程,使解题效率与准确性获得一定保障。
(三)加强口算技能教学
        学生通过前期的口算训练以及知识接触,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口算技能教学,对于特殊方面的算法可着重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相关算法的应用,使运算的流程得到一定简化。比如在乘法的运算中,“同头尾合十”主要指:78X38=2964→ (7X3+8=29),头乘头+尾=头两位,口诀为:头加1乘头,两尾乘积接后头(不足两位十补0);去一添补法:一个数两位数乘11的巧算方法:首、尾不变,左右相加放中间(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如36×11=396,58×11=638,33×11=363,一个三位数乘999的巧算方法:去1添补,如148×999=147852(148去1,再添写148的补数)。
(四)加强运算定理的教学
        运算定理在部分时候直接进行运用较为繁琐,尽量避免直接、平铺直述的方式教学,而是通过引导、探究的方式使学生发现运算中的顾虑,同时根据学生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结合现实背景理解运算定理方面的应用,最后通过不同算法的比较得出运算最为简洁与迅捷的运算方式。
        第一,在运算定理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情境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在不同情境下进行数字方面的运算,使学生能够应用不同的运算定理进行问题的解答或者数字方面的运算。比如在加法结合律的运用过程中,引导学生计算57+216+84,使学生在进行运算之前进行比较与思考,如哪两个数字之间相加能够使数字的结构与形式获得简化,最后使学生根据自身的猜想进行验证,从而在实际运用与比较的过程中,积累运算定理方面的应用。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运算验证的过程中,除了需要验证三个数相加的简便程度以外,还需引导学生在运算定理的应用方面能够通过进一步探究、比较以及转化,由此使学生在运算定理的应用方面能够获得一定启发。
        第二,在定理的应用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公式定理的内容在特定情境中进行应用,使学生能够在结合自身经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应用的形式,在简便计算的过程中形成灵活性的思维,从而在实际的运算需要中能够快速根据需求与计算内容得出相应的答案。比如在长方形周长、“相遇”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相关场景进行运算过程中的联想,由此在相关问题的运算上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灵活性较高的数字计算。
结语:简便计算作为进一步的数字计算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计算的过程中提供相应的简便的帮助,从而使学生快速输出正确结果。另外,简便计算的形式还能够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应用的熟练度以及思维方面的灵活性。因此,在当前的教学工作中需要对该方面教学内容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曹树林.浅谈小学数学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7:78.
[2]刘禹明.浅谈分数混合运算中简便计算的教学[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306-3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