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反思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9月26期   作者:龚永波
[导读]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较多客观存在的问题,
        龚永波
        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云南昆明  651701

        摘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较多客观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探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需要反思的点,以及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反思;建议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自身的教学经历,笔者发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需要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的主要焦点问题
   (一)教学方法形式单一化
        任教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很多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纪律松散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用“传统”的慢跑和徒手操引导学生做热身运动,然而高职学生往往乐于接受新鲜、有趣的事物,他们更愿意在玩中学习,“传统”的徒手操,对于他们来说显得单调枯燥。通过后来的教学实践的改良,形式多样的热身活动,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真的投入课堂,又能取得良好的热身效果。
        (二)热身过度危害大
        热身运动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不足而造成运动损伤,是为主教材服务的,应作为辅助教材进行使用,时间、密度的安排都必须做到科学合理,如果过度追求热身运动的量,不仅容易超出学生的生理负荷承受范围,而且对稍后进行的主教材的教学产生消极的作用,造成舍本逐末。对学生来说,体表产生热感或轻微出汗的热身运动负荷较为合适。
        (三)忽略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性
        高职学生一般年龄在18—22岁,身体正处于发育的突增期,而且男女差异性很大,身体素质差异也大。因此,热身运动的设计,应针对学生不同的生理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接受能力,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护好学生,才能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四)忽视与主教材的联系
        热身运动与主教材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两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热身运动是主教材的铺垫,是为其服务的。如果某一节课的主教材是立定跳远,热身运动的设计最好与跳跃类相关,立定跳远主要是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通过简易的下肢热身练习,能为主教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对整节课的教学质量来说起到重要的推动与辅助作用。
        (五)生搬硬套不符合个体发展要求
        对外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培训活动,这些都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对日后的教学实践起到良好的指导和参考作用。尽管如此,不能全盘借鉴。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经验,别人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一般不能体现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生搬硬套他人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应结合客观实际,从教师自身出发,综合考虑学生的因素、学校的场地、器材等,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二、完善高职体育教学的建议
   (一)教学内容的侧重和改变
    1.重视体育课的热身前奏
        热身的可以避免造成身心方面的损伤。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重点放在了关节、韧带、肌肉粘滞性等方面,应而表现出来的资料不外乎慢跑、徒手操、游戏等,而这种形式大多数是在教师的指挥下、按照必须的要求进行的。这在必须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行动,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产生了必须的负面影响。开放式的准备活动,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还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充满想象、富于追求新意的空间。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潜力、同时还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学生为之继续努力,养成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此外,自我暗示调节情绪等方面的知识也能够在开放式的准备活动中,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以领会、掌握、运用。
    2.按课程特色组织教学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透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有效地组织教学。

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必要条件,教师务必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常规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抓好体育各阶段组织教学。因此,教学中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
    3.按学生的掌握能力分层组织教学
    按学生的掌握能力分层组织教学,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一样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一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资料。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到达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到达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到达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
    4.按照课程内容特点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中,同一教材在不一样课时重点练习的难道要求是不一致的。如高职学生篮球教学过程中,第一次课的要求是教会学生基本的篮球规则。第二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篮方法,透过多次重复练习,让学生找到掌握正确技术动作的感觉,才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篮的技巧等,每一次重复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最终到达合格标准。对此,教师在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
        1.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快乐教学为宗旨,时刻都在想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把快乐带入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使其与课改理念高度统一,紧密结合。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体育教学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资料,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三)以学生为中心,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转换主角,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绝对的权威,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资料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新课程实施,用“目标引领资料”要求我们树立明确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均衡协调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终身健康的意识和潜力。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和团队意识开放的胸怀坚定的意志,实现现代礼貌的展示与交流。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
    2.改革创新发挥学生的想象
        在平时的教学中怎样给学生留有创造的空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再假期里我反复的学习新的理论思想,阅读优秀教师的文章,学习他们的新理念,找出适合我们教育教学的方法进行充实自己。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我发现“让学生自己去亲自身尝试,动手去研究是发挥想象的最好的途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参考文献:
        [1]杨峰.高职院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反思[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9.15.
        [2]王琦.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现状的调查研究[J].运动.2017.04.05.
        [3]汪涛.探析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J].黑龙江科学.2015.08.15.
        [3]徐国武.反思教学对高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J].轻工科技.2014.10.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