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艺英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黄屋屯镇中心小学,广西钦州535033
摘要:微课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下的新型教育方式,因其时间微短,内容微小的特点,深受教师和学生们欢迎。因此,作为新时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以现代化社会发展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利用微课开展知识教学。让学生在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下,形成良好的知识素养和信息素养。
关键词:微课资源;小学数学;效率提升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世界信息和资源的实时共享,在促进了各行业的发展时,也为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基础的技术支持。微课是网络技术发展下的产物,是新时期下的教学衍生物。为了突破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加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相关教师应该在合理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时,通过信息技术设计和制作出微课;应该在摆脱传统教学的限制下,通过微课资源,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和空间。以此在促进学生能力素养的发展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1]。
一、利用微课的主要特点,立足于数学教学重点
微课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通常情况下,微课能够利用五到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对一个知识点或者知识点中的重难点内容进行呈现,而此段时间,实际上正是小学生在一堂课中所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自身的活泼好动性,在一节课中,很难一直保持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也很难将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微课则能够以其时间短、内容集中的特点,充分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全可以通过对微课主要特点的应用,以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为出发点,在对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分析后,通过准确分析知识点设置微课视频。在课堂教学中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对视频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从而强化其对知识的掌握。其次,教师在设计微课视频时,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让学生在课后也能够通过对视频的观看,学习下一节课中所要讲解的知识内容。如此就可以让学生在突破的学习时间和地点中,随时随地的开展知识学习。
比如,教师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就可以利用微课展示教学内容[2]。教师可以以“图形分割计算面积”为主题,对“多边形被分割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不同图形”的视频画面进行清晰展示,让学生尝试着利用已经掌握的面积计算方式对其中所展示的多边形面积进行计算,之后教师再以此为基础,对多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推导。这样既可以对重点知识的学习难度进行适当降低,又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发,更是能够让学生在微课视频的观看中,对不同的问题解决思维和方法进行学习,从而能够在其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增强中,提高其学习效率。
二、利用微课明确任务,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虽然微课的时间较短,但其所教学目的性却非常明确。
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微课能够通过对学生生活和学习经验的了解和展现,快速的引出教学内容、切入主题”方面以及“微课设计能够让学生在明确的学习任务指引下,有理有据的加强其对知识的学习”方面。而且,微课主要就是利用各种通信设备来进行的,如手机、电脑和iPad等,这些设备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观看微课视频进行知识学习。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微课教学,通过微课明确教学任务,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通过微课对不同的学习途径进行展示,对简单明确的学习思路和问题解决思路进行呈现。但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相应的微课教学设置原则,如启发性、操作性、可分析性、思考性等等[3]。教师在利用微课明确教学任务时,需要对其中的启发性进行确保,让学生能够在启发性的任务中开发自己的智力,引发自身的思维;教师需要对其中的操作性和可分析性给予重视,让学生能够以任务中所给出的条件和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为依据,在对知识进行分析后,通过自身的实际操作,对其中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在具有思考性的学习任务中,对知识中的数学问题进行主动的分析思考和积极的探索研究,要让学生在这样的思考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如此方能在发挥出微课的实际作用下,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合理的控制微课教学时间
在微课教学中,最关键的就在于对时间的控制。微课之所以称作微课,就在于“微”,时间微,内容微,方法也微。一般来说,微课的教学时间不超过十分钟,最好是在五分钟左右;其教学内容也不会太过宽泛,通常都集中在一个知识点的重难点;对学生的要求也“微”,教师会在微课中,给予学生一点点拨和启发,让学生在点拨和启发中对知识进行量变到质变的学习。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尽量简短微课时间,突出教学重点;应该在明确了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后,简化教学内容;应该在对微课设计中的漏洞和庞杂现象进行补足和解决时,对知识点中的“多”“少”关系进行良好处理[4]。应该在导入阶段快速的引入新课,在结尾阶段快速的结束教学。
例如,教师在对“时、分、秒”知识开展教学时,就可以设计微课内容,对其中的时针和分针知识进行重点凸显。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设置一个大钟。在大钟中,对五分钟的一个大格进行分解,使其成为五个小格。其次教师再让学生们认识到“分钟走一圈,时针才走一个大格”这一现象,让学生们因此而明白,分针走三十分钟便是半个小时。通过如此的方式,既能够让学生在简短精悍的微课视频中,明白分针和时针走小格所代表的时间;又可以在教学时间的节省下,强化学生对知识重难点的理解。进而在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掌握时,提高其数学水平。
结语
微课是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对微课的合理应用,是对微课实用性等特性进行发挥的基础保障。因此,作为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就可以通过微课资源,对知识进行集中讲解,可以在微课方法的探索中,对教学重点进行剖析,对难点进行突破。让学生能够在直观的微课视频中,增强对知识的学习和对问题的分析,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燕.如何应用微课资源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探究[J].新课程·上旬,2019,(10):134.
[2]李琼霞.探析如何应用微课资源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教师,2019,(36):72-73.
[3]史康侠.探析如何应用微课资源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3):121,131.
[4]秦玉倩.应用微课资源,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速读(下旬),2018,(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