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夏兰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那思镇清水塘小学,广西钦州535016
摘要: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保证和基础,也是衡量学生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标尺。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从总体上看,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小学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论文中对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指导策略进行了分析,也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索能为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指导策略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指导策略;学习兴趣
习作不仅是表达语言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汉语文化体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在低段写作实践中,还是在中高段写作训练中,都必须注重方法的运用,通过小学语文习题教学的指导,更好地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还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教师在语文实践教学中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下面的分析中写道,希望能更好地帮助教师实践教学。
一、小学语文习作的地位
首先,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的教学实践包括听、说、读、写几个环节,写作位于最后一个环节,写作的充分表现是听、读、读三个环节的综合运用,因此写作是语文修养的综合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次,是写作教学是教书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开展实践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语言思维,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逻辑思维,通过良好的写作技巧提高对其他学科的理解。最后,小学语文习题教学辅助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1]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小学,特别是在小学3-6年级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练习给予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缺乏生活经验
好的措辞和造句能力是一篇作文的基本保证,但仍有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词、词、句基本素质不达标,这会导致写作中出现多词、造句不流畅的现象。另外,小学生生活经验的缺乏也是导致语文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习作是相对于生活体验的一种表达方式,但生活体验的缺乏限制了学生在运动时的思维和情感的发展,学生不能正确地表达对事物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受,写出的文章东拼西凑根本没有情感。
(二)作文评价方式单一,一“写”永逸
在小学阶段,学生作文的评价者主要是语文教师。在大多数情况下,语文老师在进行作文评论时,首先总结出学生这个练习存在的共同问题,然后选择一些写得好的反复阅读或张贴出来,对写得好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并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这被认为是对一个练习完成情况的回顾。学生辛辛苦苦的进行创作,不但大部分同学都没有得到表扬,也没有得到有针对性的有效指导,怎么能指望这样的实践教学能取得好的效果呢?此外,大多数语言教师没有培养学生进行第二次复习或改写的习惯。学生认为写作是一种有益的“写作”活动,不要总结和思考这项活动的优缺点,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指导策略
(一)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学生写作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更深入地了解自己。过去,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受到极大的忽视,但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校和教师都更加重视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根本上转变为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得到快乐。通过间接引导改善师生关系,如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增加一些写作内容,看图说话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适当指导,必要时予以鼓励,使学生热爱写作,积极参与练习。
(二)重视习作过程中的有效引导
大多数学生在说出他们想说的话之前,都有一些模糊的想法或想法,但是要想学生完全表达清楚,仍然需要教师的更多指导。如果我们节省时间去修改它,让学生大量地欣赏最好的作品,让学生盲目地模仿它,将是一种约束,使学生思考。绝大多数学生选用的材料相同或相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我会不断地检查和使用句子和写作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帮助学生清理思路,消除写作过程中的一些障碍。“虽然费” ,但效果不错,除了少数学生达不到要求外,大多数学生在第一次练习时,都能达到完整的表达,用词更准确,能清楚地表达一件事。
(三)注重写作技巧与技能的传授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必须掌握一整套教学方法: 通过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正确的写作理念指导下,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充分把握学生理解研究课题的实际情况,明确写作思路,掌握写作技能进行培训的前提下,运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质的提高。[2]首先,教师应该能够通过创造生动的情感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课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题探索,理解分析讨论中的主题,确定写作思路;其次,教师应该能够引导学生掌握文章欣赏中的写作角度和写作方法,从多个角度指导学生确定写作结构。以《鸟的天堂》为例,在引导学生认识篇章总体结构的前提下,通过精读文章,逐句分析作者的写作特点。让学生在增强强势语言表达力和感染力的前提下,学习作者对动作的运用,状态与静态描写的结合,长短句写作手法的结合。同时,教师也可以探究文章中的情感因素,鼓励学生在情感中写出优美的文章。
(四)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
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同时作文教学也是实施教学的障碍和绊脚石。[3]为了排除这个障碍,踢开这个绊脚石,教师在作文课的各个部分,都是从学生的实践思想出发,采取“渗透”策略,努力使项目内容融入日常生活,同曲,甚至在教科书中提供,也要贴近学生,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转化过程,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感受中,看到论文本来就是一回事,所以对原作文的品味并不难。
结束语:
总之,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弱基础。根据不同的情况,我们应该设定可以接受的、渐进的具体目标,并且确定难度大、适当的教学要求。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只有正确把握小学教学特点和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才能实现面向整体、按能力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目标,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永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读与写,2018(13):202.
[2]宋蕾.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10.
[3]赵伟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探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读写),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