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下坳镇加文小学,广西河池530707
摘要: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文章首先阐述了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原则,然后分析了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包括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
数学是小学的一项基础教学项目,与语文、美术、自然等学科相比,内容抽象,知识点分散。在板式教学模式下,教学缺乏趣味性,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教师应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加丰富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教学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环节都适合使用,教师在运用时不能忽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情感体验。为了确保这个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创建适当的教学情况。教师不应为应用情境教学方法而创设情境,而应根据教学目的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②创建教学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小学生认知和理解能力有限,并专注于时间是短暂的,但他们是好奇和丰富的想象力,当创建一个教学情况,教师可以使用讲故事和游戏来丰富有趣的情境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放松和愉快的情况。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应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展示数学知识,人为创设沉浸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为实物。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促进数学意识的建构。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书“观察对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玩具熊、玩具车等材料作为原型进行收集或创作
制作相关的3D模型旋转视频,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此外,教师还可以将玩具熊、玩具车以及教学中使用的长方体、圆柱体、球等带入课堂,并旋转这些物体,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帮助学生构建三维几何概念。同样,在学习“角”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带有角的物体图片,如五角星、剪刀、扇子等,并让学生拿出三角形和量角器来掌握角的概念。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主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情景教学法。要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和主题设置的内容有针对性的问题,然后扮演导游的角色,有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基础上,以便学生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以便解决数学问题和提高学习效率的影响。例如,在“计算分数”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设置了一个情景问题:“小猴子去果园玩,摘了150个水果,包括香蕉、苹果、桃子。”其中1/4的香蕉是1/ 2的苹果。5. 是桃子的1/6。
有多少个桃子?”学生们发现这个问题很有趣,但是他们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向。这时可以指导老师:“如果把香蕉看成1/ 4份,那么香蕉、苹果、桃子有几份?”150个水果可以分成多少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迅速打开了思路,回答道:“香蕉、苹果各有4、5、6个桃子,共15份。”学生们很快计算出一个水果是10,6个桃子是60。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三)创设生活情境,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教育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的要求,许多教师已经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生活要素,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质量。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懂得如何运用生活情境来体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达到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当我指导学生学习的“酒吧图”,首先,我引导学生回忆的统计工具,它激活了学生的认知结构的统计表,并命名为学生说统计表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导入一个新的教训有什么帮助呢?然后,我引导学生通过条形图的形成过程基于教科书的内容,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要求学生询问对方的生日月,和独立创造了条形图之间的关系和谐的关系培养学生学生的意识相结合的数字和形状。之后,我用学生创建的条形图作为问题的背景,用有效的提问方法来测试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学习效果。最后,进行知识反馈,组织同学交流学习成果。我将学生周围事物的应用与与教学相关的生活情境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有效地达到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目的。数学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并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数学知识的价值得到有效的体现。在创造生活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生活情境与所需要的数学知识点紧密联系,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活情境问题。例如,在“估算”教学时,教师可设置这样的情境:“班级组织集体活动,去参观自然博物馆,有 29 个人前往,每人门票 8 元,请问带 250 元够吗?”根据估算的思维,学生可以发现:29 约等于 30,而30×8=240,从 240<250 可以判断出,带 250 元是足够的。教师采用这样的题目形式,既能丰富问题背景,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同时又能让学生感受估算的价值,从而主动学习,并利用估算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三、结语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相关情境。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对学习成绩的培养和提高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国荣. 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 读与写(教师), 2019(6):0132-0132.
[2]周博文. 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法的实践与探讨[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 000(009):78.
[3]李丽.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 000(007):163.
[4]王敏. 巧用情境教学,灵动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05):161-162.
[5]崔春英.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实践探析[J]. 探索科学, 2019, 000(008):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