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将“学案导学”模式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中)26期   作者:林晓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不断更新

        林晓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上思县第二小学,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535599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不断更新。其中,“学案导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将其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与理论模型相去甚远。为此,以此为出发点,对如何将“学案导学”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学案导学;小学数学;导学案

        随着世界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每个国家都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果你想在发展趋势中处于有利的位置,你必须拥有大量的人才,而培养人才的最重要的方式是教育活动。我们国家的义务教育包括小学和初中,最重要的课程是数学。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学习计划模式是强调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时间安排和适当的教学指导。我们知道小学数学并不复杂,而且很容易学好。然而,在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动机较低,学习效果不理想。教师应采用最先进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数学学习对学生未来的活动也有很大的帮助。受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了“学案导学”模式。所谓“学案导学”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指学习计划的设计。做好教学入门工作,做好学习工作。
一、“学案导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偏差及问题
        如何更好地利用“学案导学”模式,必须首先明确具体的偏差和问题,才能更好地在明确的基础上运用“学案导学”模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问题和认知偏差:
(一)不适合小学低年级阶段学习
        “学案导学”这一模式是不适合小学低年级段的学习,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低年级段的数学学习知识量较少, 难度系数也较低,将“学案导学”这一模式运用其中根本无法发挥这一模式的作用,而且低年级段的学生好动、学习能力也比较差,有些甚至还没适应小学的学习,总而言之,低年级段的学习是不适合运用“学案导学”模式的。
(二)教师在运用时概念有所模糊
        “学案导学”这一模式,这对老师来说相当麻烦。一些教师对这一模式的误解,使得这一模式无法发挥其原有的优势,也阻碍了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相关实践表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学案导学”模式应从小学中年级开始准备。在高年级,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使用这种教学模式。
(三)小学数学教学问题严峻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学习中,一般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觉得学习数学很困难,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增加,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众所周知,小学数学学习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未来数学学习的质量。因此,这个关键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现象有很多原因。例如,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没有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这些都使教学质量低下。


二、“学案导学”模式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在了解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以及运用“学案导学”模式存在的偏差之后,本文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以下的策略。
(一)立足教学目标,设计好“导学案”
        “学案导学”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要做好“导学案”,充分发挥“导学案”的引导功能,而做好“导学案”的关键在于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发展情况,设计合理的“导学案”。“导学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只要将这几个方面都做好,就可以成功运用“学案导学”模式。 第一点,教师设计的内容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从自身发展的实际层面入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新知识的学习。第二点,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突破给定的固定模板,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融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第三点,问题通常是最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媒介。因此,教师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加入更多的问题设计。应该指出的是,教学目标应该是主要的重点。同时,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也要考虑到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防止部分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二)立足实际发展情况,用好“导学案”
        在设计好“导学案”之后,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用好“导学案”。 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下,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反而被弱化,其实也是符合新课程改革所提成的理念的, 但是在其中教师还是要发挥主要的作用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 首先,学生在学习“导学案”的过程中,很多知识点 的内容是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而被学习的, 但是这些知识的理解更多的变为零碎的知识,这时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之后对这些知识进行串联, 使得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其次,学生在学习“导学案”的过程中,他们通常对主题有所了解,而且很难深入到知识的核心。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化知识,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深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他们所学到的东西,更深层次的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取得进展。
结束语:
        总之,“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总的来说就是动员教师的力量,设计好“导学案”,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好“导学案”,在“导学案”的作用下,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这种模式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其优缺点,并不完善。只有在充分认识其弊端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将该模型的优点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李秀英. 浅谈学案导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 000(016):42.
[2]张智. 中职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分析[J]. 新一代:理论版, 2019, 000(015):P.172-172.
[3]李燕. 学案导学实施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策探讨[J]. 新一代:理论版, 2020, 000(003):P.150-150.
[4]朱木兰.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与教学方法解读[J]. 中国高新区, 2018, 000(004):106.
[5]江波.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模式[J]. 小学生(下旬刊), 2018(1):1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