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履端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黄畲中心小学,广东省梅州市514600
摘 要:小学教育是学生受教育的初始阶段,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小学班主任作为班组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应充分发挥其作用,科学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本文从小学班主任要爱每一个学生入手,从德育工作的依据、前提、重点、改进等方面分析了班主任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小学教育 小学班主任 德育工作
引言
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今天,如何实施有效的小学生德育方法,如何形成良好的学生思想教育素养,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小学班主任值得思考的课题。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文意识的复杂性、个体思维的自主性、道德价值观的市场化,都对现阶段的教育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此外,小学生还存在歧视差、可塑性强、思维幼稚等问题。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孩子就会走上不好的成长道路。
一、要用爱心关爱每一位学生
爱心是老师亲近学生,学生爱戴老师基础,是“爱其师,信其道”的关键。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单身或无人陪伴的留守儿童和残疾学生,都应该得到关爱。有了爱,班主任才能被感动,激发学生的自尊心;班主任有爱心,可以引导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了爱心,班主任才能持之以恒,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了爱,班主任能够以宽容的态度面对孩子天真的思想和无拘无束的行为,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热情,致力于营造和谐、轻松、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在处理和解决学生玩忽职守问题时,要多理解,少批评;多一点爱,少一点歧视。
二、多与学生心理沟通是基础
思想教育工作不仅要注重方法,更要注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老师热爱学生,真诚地帮助学生。学生了解教师,所以他们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学。这种新型的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德育教师的工作。班主任要有一对善于观察的洞察力,不仅要观察班集体的整体变化,更要注意每个学生的细微变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多与学生沟通,通过聊天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状况、心理问题、兴趣爱好等。在各种合适的场合与学生交流,如班级间活动和小组活动。无论在什么场合说话,班主任都要用同龄人的心理和朋友的语气来说话,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是理所当然的。
三、从小开始德育教育是前提
德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日常的学习和锻炼中逐步进行。因此,学校必须首先提高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从小开始,特别是刚进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这一阶段是道德教育最基本的阶段,也是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例如,在学生上小学的时候,他们可以对学生的习惯、学习方法、学校纪律等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从入学开始,学生就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从小事开始,坚持不懈。经过六年的小学生活,你可以培养一个品行良好的学生。
四、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是关键
德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指导上,还需要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德育实践活动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对自己所学到的德育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内化德育知识,促进德育知识真正成为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为学生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德育与课堂学习应紧密结合。例如,课前活动可以在上课前进行。教师可以用有力的方式教学生礼貌的提问,以及见面时如何打招呼。设置一定的场景,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其中,教会学生礼貌、尊重他人,将道德教育渗透到日常学习中,引导学生从小成为受教育的人。进行道德教育时,类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利益,创新教育方法,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并使用主题课程进行道德教育课程等文明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学生的道德教育目标和实施计划,分阶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班会,确保主题课有针对性、有吸引力,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课堂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些小的德育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对一些事件进行深刻的反思。当学生同时用图片和文字来观察这些事件时,他们会对这些事件产生积极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兴趣,进而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此外,班主任可以将德育活动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使德育实践得以真正落实。为别人做点事,为父母做一点孝顺,做一个家庭的小主人……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时间,而且促进了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五、形成学校家庭共同体是提升
班主任必须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定期举行家长会,让家长参与学生道德教育活动,和父母和学校的积极合作,他们必须进行良好的教育学生的道德思维和生活中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的问题。以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课堂教师应注意利用各种信息化的沟通方式,建立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平台,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班级教师应建立班级信息小组,每天播放班级动态,积极上传内容,让家长看到班级动态,使家校关系在相互理解和支持中更加和谐。另一方面,父母是对学生成长负责的第一人。家长对学生的要求是否严格,关系到道德教育的成败,是影响学生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习惯,班主任必须与父母保持联系,及时与家长沟通,与家长分享好的育儿文章,引导家长正确的道路对男女合校的学生,并鼓励家长家庭教育,让学生有更多的问题,班主任应积极联系他们的父母,与他们一起工作,搞好德育工作的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教育水平。
结语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和高尚情操的重要阶段。班主任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班主任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认真做好课堂工作。它既教书,又育人,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也优化和改革了基础教育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娜.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讨[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000(014):1-1.
[2]吴四凤.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德育教育渗透方法分析[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0, 000(003):242.
[3]吴红娟. 德育先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解析[J]. 新课程(教研版), 2018, 000(002):208.
[4]黎淑明.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渗透对策分析[J]. 好家长, 20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