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卫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东场镇中心小学,广西钦州535000
摘要: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是培养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培养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创新思维,优化教学方法,整合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空间资源,培养学生寓教于乐的能力,改革和完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带来的快乐和激情,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教学
随着我国迅速进入信息社会,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互联网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社会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既要掌握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又要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证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在大学实现的,需要从小学阶段开始。虽然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已经在小学教学中普及,但是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它仍然值得深入研究。
一、在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增加对学生创新的要求
在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不可能一直保持不变。应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进行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安排很重要,它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和科技发展的现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
比如在软件工具栏的教学过程中,绘图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工具栏功能的应用。使信息技术教学更加生动。这实际上是一种虚拟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水平,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自主玩耍的空间,并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安排绘画主题。让每个小组成员用软件画画,最后与全班同学分享。为学生留出一定的空间,使课程教学与创新意识相统一,激发学生竞争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主动性。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必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我们必须培养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以下几点可作为培养学生兴趣的参考:
其一,设定学习目标,教师可以通过设定目标来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方向。让学生沿着既定的方向学习和发展。在目标的选择上,可以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分开制定,也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教师应该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制定长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发展。短期目标需要与学期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相结合。让学生了解最近的学习计划,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独立完成。
其二,以竞赛培养兴趣,通过竞赛充分发挥小学生的竞争特点。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掌握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技能。并通过创新能力来取得胜利。比如组织打字比赛。使学生在熟悉打字技巧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运用不同的打字技巧和打字方法赢得比赛。
其三,基于教材的创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仍然是基于教材的。教师应善于发现和利用小学生的探究性特点,将课本知识与最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新挖掘教材内容,提出有启发性的话题。通过课堂指导,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延伸,积极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实现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创新培养。
三、整台信息技术教学空间的创新资源
创新能力离不开生活的土壤。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指导,还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创造了更大的舞台。教师可以对学生所学和掌握的知识进行总结。并指导其在生活场景中的应用,鼓励其创新应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与生活相关,如网络搜索、电子邮件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教材知识点教给学生网络搜索和电子邮件的操作流程,然后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学生回家搜索某个关键词,通过电子邮件将搜索到的内容发送到教师邮箱,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在线搜索的方法来解决今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另一个例子是在学习电子邮件的时候,你可以统计全班同学的邮箱数量,创建一个邮箱通讯录,鼓励同学们互相发送学习资料,体现电子邮件的便利性。它还允许学生学习、使用和理解信息技术,积极创新使用后的使用方法和使用价值。
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创新的能力
发散思维是学生创新的基础,利用一切有利机会为学生创造锻炼发散思维的空间是创新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算机绘画的程序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知道“动物园”的主人,动物园主题的内容相对广泛多样,学生可以自由地玩耍和创作,但在色彩搭配方面,教师可以进行预约/捆绑,要求不要过多地背离现实生活。最后,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应该给学生的作品打分,并给出最多的画面和色彩。在画画之前,教师应该展示出同学们最合适和最多的作品。学生从敢于表达到充分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他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而且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科目是高度实用的,同时,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信息技术,场景的切换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另一方面,由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面向的是小学生群体,理解和思考能力还不成熟,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老师可以在教学中更有趣,把学习过程变成游戏过程,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如键盘指法教学,为了避免传统教学方法的单调乏味,教师可以根据指法教学的内容,编写一些容易小学生接受的童谣,顺口溜等,使小学生易于学习,当他们熟悉了基本指法后,运用一些指法游戏来进一步掌握,通过这种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会得到一定的发展。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的教育要求,是当务之急。教师应该在教授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利用互联网平台开阔学生的视野,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素养,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春花.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数码设计(上), 2019, 000(006):208.
[2]舒川.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读天下(综合), 2018(15):156-156.
[3]王攀.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散文百家·国学教育, 2019, 000(003):290.
[4]克日木·阿卜拉.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 赤子, 2019, 000(0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