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贤芝
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城关小学 725400
摘要: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创新思维。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通存在忽视课堂评价的现象,适当的课堂评价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应当注重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变空泛评价为真诚评价、变否定评价为激励评价、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恰当把握评价时机等,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功效。
关键词:课堂评价 真诚 激励 个体差异
课堂评价,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有效的课堂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反之,则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阻力,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实践让我感受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评价应注意如下策略。
策略一:变空泛评价为真诚评价
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空泛评价的现象,有些评价语似乎成了教师的“口头禅”,如“你真棒”、“你真聪明”之类。这种缺乏真情实感的虚假评价,会导致学生忽视课堂评价,降低学习兴趣,甚至还会造成课堂教学的尴尬。
曾经一位教师教《母鸡》(统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时,先让学生朗读,师随即点评:“我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你很讨厌母鸡,请说说你为什么讨厌?”学生愣住了,久久没有回答,因为学生其实并没有读出讨厌的语气。老师很尴尬,只好再请一位学生朗读。学生读后,老师又评价道:“读得很好,我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了敬佩,请说说你为什么觉得敬佩?”这位学生同样被问住了,无言以答。最后,教师不得不来了个“自问自答”。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尴尬呢?原因就在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客观、缺乏真诚。学生在读课文时,教师并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朗读,所以,作出的评价并不是对学生真诚、客观的评价,从而造成了课堂上的尴尬。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的评价要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导向作用。否则,评价只会显得空泛,即使是表扬性评价,也会让学生“无所适从”。
策略二:变否定评价为激励评价
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理解能力呈现差异,对于学生的“错误”答案,教师不应完全否定,应当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出思维或表达的闪光点,恰当点拨、适时引导。
我在教学《桂花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时,出示了一道题:“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什么?”学生的答案几乎一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的桂花香。”正当教师想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时,一位学生举手:“我去外地生活的奶奶家时,曾听奶奶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没有家乡的梨花香。这里的柿子再甜,也比不上家乡的酥梨甜’。
”话音刚落,同学们有的在偷笑,有的反驳道:“老师让你说桂花,谁让你说家乡的梨花?”对于这样的“另类”答案,教师没有否定,而是走到这位学生跟前,亲切地展开对话:“你奶奶现在在哪里?”学生回答:“被姑姑接到广州了,好几年都没有回来过。”教师继续问道:“奶奶的故乡在哪里?” “在我们农村的老家。”教师进一步引导:“用你奶奶的话说就是:广州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故乡的梨花香;广州的柿子再甜,也比不上故乡的梨子甜。为什么呢?”“主要是奶奶太想家了。”“是的,你奶奶和作者以及她的母亲一样,身在外地,心在故乡”,教师点评并出示:“外地的( ) ,也比不上我家乡的 ( ) 。”请学生口头完成填空。学生积极补充造句:“外地的水果再好吃,也比不上我们家乡的弥猴桃好吃。”“外地的高楼大厦再好,也比不上我家的小院好。”最后,教师总结:“大家都有相同的感受: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人是故乡亲。故乡的一切在我们心头永远都是最美好的。”这一教学片段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于学生与众不同的发言,我们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合理见解,因势利导,生成课堂教学的意外精彩。
策略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新课堂应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因此评价时不能缺少人文关怀。人文性的课堂是民主的课堂,民主的课堂中师生是互相尊重的关系,“蹲下来和学生交流”不在蹲下来的形式,而在教师尊重学生的实质。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见解,更应该切实尊重学生差异,会欣赏差异,鼓励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发展个性。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热心地关心每一位学生,耐心指导每一位学生,仔细发现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善意赞美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创设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评价。尤其是对学困生,我们更应该给予他们热切的激励,为他们设置失败时的台阶。
策略四:恰当把握评价时机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这些片断,通过巧妙的评价处理课堂上的意外,则往往会有意外收获。一位学生正在朗读《桂林山水》中最后一段描写桂林山水结合之美的那段话。读得情真意切,很有感情。出人意料,教室里突然飞进了一只燕子。学生骚动起来。老师灵机一动说:“你把《桂林山水》中的文字都读活了,读得真美,你看,把小燕子都招到了你描绘的景色中来了。”接着说:“看谁的朗读不但能让我们陶醉,而且能让教室外的燕子陶醉?”全班沉浸其中,另一位学生又一次充满感情地朗读起来。由于教师用“大语文”的智慧,巧妙地开发了生成性资源,竟把课内发生的意外“枝叶”,通过富有诗心的评价语,巧妙地嫁接到学生学习的“主干”上,保护了活泼又不失秩序的课堂。这种充满个性魅力、随机应变的课堂评价,创造的是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激活的是学生无限可能的创新思维。这种即兴评价,植根于科学的教育理念、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日常教学功底。
总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评价促发展是语文课堂评价的目的。愿每位教师能走出评价的误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评价魅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